“高洛音乐会”二十年之新现象

时间:2022-07-04 08:39:09

“高洛音乐会”二十年之新现象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洛音乐会(北乐会)作为冀中笙管乐社的优秀代表之一被入选其中。高洛音乐会由南高洛音乐会和北高洛音乐会组成。自1989年,乔建中、钟思第(英)、张振涛、薛艺兵等学者开始对高洛音乐会进行调查研究后,陆续又有诸多学者前往考察,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对高洛音乐会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发现,自乔、钟、张、薛等关注之后,高洛音乐会备受世人瞩目,古老的乐社在当代经济日益繁荣的社会呈现了一些新变化……

一、女会员加入

2005年冬天,南高洛音乐会自建会以来首次有女会员加入,这是与以往传统乐社所不同的显著特点。虽然她们只有三个人(安晓霞33岁、安小芬39岁、孙玉芬43岁),占乐社总数的10.7%,比例甚小,但在以前,乐社绝对禁止女会员加入,正所谓“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束缚了世世代代演奏的乐师们。现在,乐社迫于后继乏人的压力,会长没办法才让一些有此喜好的本村媳妇加入乐社。南高洛音乐会会长蔡玉润说,这种传媳妇不传闺女的策略,能防止本村的音乐外流,也能使乐社正常发展。继南高洛音乐会之后,2006年冬天,北高洛音乐会也开始招收女会员,北高洛音乐会有四名女会员(阎春红34岁、阎海燕39岁、阎海英39岁、阎以华48岁)加入,她们占乐社总数的14.8%。

乐社积极吸纳的这些女会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上且都已成家,生活较为稳定,她们对本村的音乐会甚是喜爱,加之她们的家属不是音乐会的知音,就是音乐会的会员,这使得她们有坚强的后盾,排除了后顾之忧。

当然,女性的加入还有着特定的原因。首先,高洛音乐会与民俗活动和民间信仰有特殊关系。现在,音乐会主要参与丧葬仪式、春节祈祥、后土朝拜、春节出会等活动。这使得其并非是一个单纯的音乐组织,它所执行的仪式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色彩。因此,农民加入乐社也并非简单的一句“喜爱”都能解释的,她们往往带着一种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成分;其次,今天的人们生活富裕,使得这些家庭妇女有大量的业余时间,为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纷纷加入相对更喜爱的会社;再次,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的地位得到提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歧视妇女的现象日益减少,给了她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一些人为提高在村社当中的社会地位而加入乐社组织,尤其是在中外学者关注之后,这种思想更加强烈。“这是我们和老钟照的相片”,(“老钟”是高洛村民对英国学者钟思第先生的亲切称呼)“我们的音乐外国人都爱听”,还有“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们来过”等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乐师们对自己的乐社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总之,乐社中有女会员加入,说明传统乐社在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正向着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她们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乐社。

二、学习和创编乐曲

演乐献技是音乐会的正常活动。演奏乐曲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音乐会的演奏水平的高低。在高洛音乐会中,乐师们积极主动地吸纳传统乐曲,以丰富和充实自己。

2001年,南高洛乐师们欣赏了英国学者钟思第先生从五台山佛教寺院带来的器乐曲《五方结界》的录音资料后①,认为佛教乐曲《五方结界》与自己的音乐风格较为接近,且可听性较强,在单伶等乐师的细心学习、研究之后,用工尺谱记谱习得,将其吸纳为自己的乐曲。更重要的是在2001年,南高洛音乐会参加安新县净业禅寺开光典礼时,曾获赠一本《焰口》里的《五方结界》咒词,这两首乐曲颂词配套,对吹对念,使得乐师们兴奋不已。从此,南高洛音乐会文坛――武坛相配合的对吹对念乐曲又多了一首,最终成为南高洛音乐会的“古老乐曲”。这是民间乐师积极主动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吸收、改造和重新阐释的范例。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凝固不变的,在传统的历史长河中绵延而得以创新,又在创新中保持了历史的“本源”。正如黄翔鹏先生所说的“传统是一条河”,传统文化在这条长河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2006年,南高洛音乐会新创作的《E祖经》在纪念黄帝诞生四千七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演奏。此后,每当专家学者来参观访问到南高洛时,乐师们便高兴地说:“来!演奏‘新的’(乐师们自己对《E祖经》的称呼)”,以示对专家学者的欢迎。当然,这首乐曲在保持音乐会传统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对高洛古乐进行了融合、加工,即使是内行人也很难辨认出此曲是新创编的曲目。

音乐会学习、编创新曲是值得高兴的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南北高洛音乐会还努力保存传统古曲,努力将几乎要失传的古曲重新打谱演奏,使古老的乐曲重见天日。如2004年正月十三,号称“全活儿”的南高洛音乐会乐师李永强曾在演奏间歇,用笙试奏多年未演奏的《浪淘沙》曲牌,试奏出的谱字与谱本上的一字不差,令人称奇。此外,北高洛音乐会也在为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增加自己的演奏曲目而不懈努力,与南高洛相比,北高洛音乐会能够演奏《富三台》、《庆元贞》、《感皇恩》、《坐坛走马》、《行堂走马》、《小拿天鹅》、《门神赞》,而在南高洛这些乐曲却失传了。另外,北高洛音乐会比南高洛音乐会多一曲《骂玉郎》和一首《鹅郎子》。笔者曾经告诉乐师们,一定要将平时较少演奏的曲目进行温习,尽力保存,传给后人,传统乐曲是我们的瑰宝。如今,他们在积极挖掘、整理这些将近失传的古乐,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两会竞赛

南高洛村与北高洛村原为一村,被称为“高洛村”②,村内有一个音乐会组织。高洛村分为南高洛和北高洛两个行政村后改为两家乐社。分开后的南高洛音乐会和北高洛音乐会每年都在一起举行“穿插”和“行香”活动,彼此像一家人,亲密无间。后来随着南高洛音乐会的名声越来越大,北高洛音乐会有些沉不住气,认为自己的北高洛音乐会并不比南高洛音乐会水平低,为什么学者对自己关注较少呢?于是,北高洛音乐会开始向义安镇政府寻求帮助。另外,会长到北京找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以证明北高洛音乐会的实力。从此两会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斗”。

北高洛音乐会的乐曲总数比南高洛音乐会多,但是文坛较弱,而且没有《后土皇帝宝卷》。相反,南高洛音乐会不仅有《后土皇帝宝卷》,而且还会宣唱《后土皇帝宝卷》。因此,北高洛音乐会找专家和政府协助,想尽一切办法,最终把《后土皇帝宝卷》收获到自己手中,但是由于文坛老乐师相继去世,目前无人宣唱《后土皇帝宝卷》,北高洛音乐会只得把此宝束之高阁,此乃北高洛音乐会的遗憾之处。

2003年4月3日?熏有来自亚欧21个国家的传统音乐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文化部、中国音乐研究所等国内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河北省涞水县南高洛村?熏对南高洛村的民间音乐组织“音乐会”进行现场考察和观摩研讨,专家学者们被这古老的音乐所折服,纷纷感慨:中国竟然还有这么美妙的原生态音乐!此乃中国的国宝啊!要加强对她的保护和传承,她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此后,南高洛音乐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北高洛音乐会也不示弱,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他们不但走进高校、寺院等地进行演出,而且还请学者为乐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两会之间的竞争,使乐师们加强了自身修养,提高了技艺,有利于乐社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两个乐社之间的矛盾是学者们不愿看到的,这也是两乐社在发展时期美中不足的地方。

四、对外交流

近年,由于高洛音乐会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不仅国内外许多学者到高洛参观考察,而且还被国内诸多院校和寺院邀请,进行演出活动,这加强了高洛乐社的国内外交流,使原来几乎不能正常活动的传统乐社焕发了昔日的勃勃生机。现在,乐师们的思想统一了,音乐会的凝聚力增强了,乐手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调动,音乐会的活动也开始正常地开展起来了。乐师们决心把自己所在的乐社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民间音乐组织,甚至是世界上一流的民间音乐组织。这无形暗示了两乐社“较量”的继续。

到高洛来的专家学者,不仅到南高洛音乐会考察学习,也到北高洛音乐会进行调研。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有钟思第(英国)、乔建中、张振涛、薛艺兵、曹本冶(香港)、李松、欧大年(加拿大)、尹虎彬、张松岩、齐易、郑一民等,他们对于高洛音乐会的振兴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除了专家学者之外,还受到文化部、省、市、县政府官员,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友人的关注。另外,2002年7月,在乔建中、张振涛、萧梅的带领下,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到南高洛音乐会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如今,更多的国内外学者到高洛学习考察。尤其是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在齐易教授的带领下已将高洛音乐会定为实习基地,每年都要赴高洛进行考察、学习,他们把这里作为学习民间音乐的第二课堂。

南高洛音乐会在张振涛、钟思第等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后,不仅吸引了诸多专家学者前来高洛考察,他们也逐渐开始走出家门,应邀到各地进行演出。2001年,南高洛音乐会应邀参加安新县净业禅寺开光典礼活动;2002年,应邀赴天津音乐学院演出;2003年9月,应邀赴中国音乐学院演出,等等。

面对南高洛音乐会的对外交流活动,北高洛也开始了自己“走出去”的战略。2003年9月,北高洛音乐会应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赴石家庄演出;2005年,应邀赴北京工人文化宫演出;2006年10月12日,应邀参加北京智化寺首届古乐音乐节;2007年4月30日,在多年停止赴易县洪崖山参加“后土朝拜”之后,又重新到易县洪崖山朝顶敬香;2007年5月3日,应邀参加涞水县灵山寺开发5周年庆典活动,并与当地民间乐社进行交流,等等。

结语

如今,高洛音乐会以积极的态度吸纳各方学者及友人的帮助,尤其是开通了“高洛古乐”网站,使高洛音乐会足不出户就能与国内外学者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前古乐传承后继乏人,乐社不能正常活动,但是在高洛音乐会的活动和影响下,附近其他乐社如:北白堡村音乐会、北汝河音乐会、赵各庄音乐会、东明义音乐会等,情绪高涨,纷纷重新组建自己的乐社,使这一乐种开始复苏。

高洛音乐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高洛人走得更远,也希望他们将我们的民族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①此曲实际上是五台山佛教寺院做“焰口”法事时所用乐曲之一。

②高洛村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由山西迁徙而来的移民在此落户,发展成村。当时移民为求日后吉利,命名“高乐(lè)”,后又经“高楼”至民国后演化为“高洛”。清朝道光年间,满族衡姓武官落户高洛,居住村南,力主南北分治,南高洛与北高洛开始独立成村。解放后,两村在行政上先后归属西义安公社、西义安乡管辖,撤乡并镇后划为义安镇分管。事实上,两村至今也没有明显的分界,房屋犬牙交错相连如一村一样,被外界合称为“高洛”。

刘东兴 衡水学院音乐系讲师

上一篇: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高师钢琴教育 下一篇:关于我写的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