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听涛声

时间:2022-07-04 08:07:36

拾级而上蒙顶山,无限风光百丈关。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就掩映在蒙顶山之巅的满山苍绿之间。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60岁的名山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会长王维介绍说,当年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虽杀敌一万五千余人,但自身伤亡严重。剩余的红军战士,被迫转移到蒙顶山――天台山一线扼险防守,并在蒙顶山中修建了多条长战壕阻击军。

走进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眼前陈列着红军1935年11月进入名山后特别是百丈关战役的活动史实。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石刻标语等实物,电视播放着百丈关战役的情况。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1935年9月下旬,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声……

百丈关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南下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一个转折点,证明了中央关于“南下是绝路”的英明预见,并宣告了右倾分裂主义的破产。

弹指间,百丈关大战已过去七十多年,昔日百丈关的红军战场雄关依旧,苍山尚存,就像红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越过百丈关,队伍来到雅安石棉县境内安顺场,这里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名扬天下。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紫打地(即今安顺场),成为千古遗恨。72年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安顺场,十七勇士成功强渡大渡河,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红军强渡大渡口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帮助强渡大渡河的部分船工”的老照片,左起第二位名叫帅仕高的人,正是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奋力撑起第一杆的船工。

今天,他的孙子帅飞为我们讲起了爷爷的那段往事......

红军敲开了船老大的家

1935年5月21日,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区。许多彝胞早听说红军是仁义之师,但还是半信半疑。当看到这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军队时,有不少彝胞拿着钢枪、土枪、弓箭围拢过来,呐喊着汉人听不懂的口号,占据了山口要隘并拦住去路。渐渐地,首领小叶丹看到红军解救被关押的彝胞,纪律又很严明,便本着“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传统理念,表示同意交朋友。当小叶丹提出愿与红军先遣队司令结拜为兄弟时,毅然决定去担当这一结盟的主角。

“彝海结盟”后,大部队来到了凉山地区。5月24日晚上八点左右,伴着阵阵小雨,红军先遣团来到了安顺场的一个普通农家屋檐下躲雨。此时,红军敲开了这家农户的门,一声“老板,请您相信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帅仕高打开了家门。随后,红军请求帅仕高找几位船工,完成明天早上的强渡大渡河计划。此时的帅仕高正是安顺场上最好的船工,20出头,身体强健,自小就在大渡河的激流险滩中搏击,练就了一身绝技,是渡口沿岸闻名的“船老大”。但听到红军的请求后,他并没有马上答应,毕竟散发的“打骂体罚”、“吃小孩”等一系列污蔑红军的传单,影响了这位朴实的年轻人。经过红军一番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帅仕高才打消了疑虑。

为了阻止红军过河,刘文辉曾命令火烧安顺场的所有渡船及安顺场街上的房子。当晚,帅仕高找来了一群十六七岁的青壮年把被销毁的船只连夜修复。1935年5月25日清晨,安顺场下了一夜的细雨停了。帅仕高和另外7名船工一起,在黎明的雾气中将小船推下了河。随后,红军先遣队的17勇士飞快地登上了小船。见突击队上船后,一名船工高喊道:“帅老幺,你力气大,你来撑第一篙哟!”帅仕高二话不说,接过篙杆,急速地搅动着滚滚的江水,惊心动魄的强渡就此开始了。小船劈波斩浪向百米外的对岸划去,17勇士在惊涛骇浪中与守敌顽强激战,最终以无一伤亡的奇迹抢占了敌人工事,成功控制了对岸渡口。

流落他乡17年

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帅仕高本想加入红军队伍,但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对他说,红军到哪儿都一样,劝其在家乡加入农民兵。于是,帅仕高回到了家乡。当时的十分难堪和恼怒,严令刘文辉追查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以及相关守军的责任。

消息传至偏远的安顺场,帅仕高与帮助红军渡河的那些船工们赶快逃离。

但是帅仕高的家人因此深受迫害:父亲被石棉县政府关押了3个月,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几年后,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哥哥、姐姐则背着“通匪”的罪名,在极度的惶恐中艰难度日。

当年护送红军渡河的60余名船工中流落他乡的还有近20人,多年来他们飘泊在外,隐姓埋名,以打短工、跑马帮、淘金矿谋生;更有流落到彝人部落,给黑彝奴隶主当了奴隶娃子。

解放后,帅仕高重回故乡。“后来爆发,‘’不分青红皂白,给我爷爷带高帽子,押在街上示众,爷爷只得逃到了彝族地区藏身。这一藏便是17年。由于爷爷长期居住在地下室,加之干农活的辛劳,右眼视力不断下降。”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在流落他乡17年后,帅仕高回到了久别的家乡――石棉县安顺场。当地政府对这位革命功臣很重视,派专人将他送到成都治病。遗憾的是,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他的那只眼睛已经永远地失明了。

1995年,最后一位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船工84岁的帅仕高安然辞世。

帅飞说,2008年8月16日,他接到石棉县人武部电话通知,说他的爷爷已经被评为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让他前往北京,代已故爷爷帅仕高领取奖杯和证书。

8月20日上午10时,隆重的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行。“石棉县大渡河安顺场阴霾的天空,依然回荡着石达开全军覆没沧桑的悲歌。是您,第一个站出来,召集船工,迎着敌人的炮火,撑起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第一杆……”颁奖席上,当有关领导宣读帅士高的获奖感言后,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评选共有3人获得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特别奖,我爷爷就是其中之一!”帅飞骄傲地告诉大家,“爷爷当年的英雄壮举没有被党和人民忘记,我非常感动。我要把爷爷的精神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

谈到家乡现在的发展与变化,帅飞感慨,没有当年红军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如今社会的繁荣安康。他将把爷爷的红军精神继承下去。

上一篇:向南,山高水长忆红军 下一篇:雪山草地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