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一起快起来

时间:2022-07-04 07:08:31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具体的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精力充沛,从容不迫担负日常生活,繁重工作而不感到紧张和劳累;出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力强,能适应外界各种环境变化;能抵抗一般疾病;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牙齿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5快”身体健康标准: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说得快,便得快。心理健康:个性好,处世能力强,人际关系好。

吃得快VS吃得慢

正方:慢餐文化成为长寿关键

营养学家认为:细嚼慢咽会大大降低吃饭的速度,而吃饭速度的降低就意味着延长就餐时间,使少量食物让人获得饱腹感,从而取得减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

相关专家认为:吃同样的食物,细嚼者与不细嚼者对蛋白质及脂肪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比如猕猴桃的籽具有辅助降血脂、软化血管和延缓衰老等功效。猕猴桃籽个体很小,而且裹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不加咀嚼难以消化吸收。若能在吃猕猴桃时多咀嚼几次,将其中的籽嚼碎,将会大大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

关注健康者认为:人体的解毒其实从口腔就开始了,当食物与唾液一起混合,唾液对部分致癌物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在咀嚼的过程中便开始对一些毒物进行初步解毒。

运动教练:快食和快走是一样的道理。快走会使心率加快,快食也是一样,吃得过快会给精神带来较大负担。

反方:吃饭过慢更危险

社会学家认为:吃饭过慢的人,必然在其他方面节奏不够快,容易被社会淘汰。适当加快速度,适当增加紧迫感,有助于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关注健康者认为:吃饭太慢当然有害啊,害人又害己。害人:别人难得等你,和你一起吃饭,那不急死;害己:浪费时间,吃到后面饭菜都冷了,就算是热了吃下去也不太好了。

营养学家认为 :细嚼慢咽避免多吃变胖的理论没错,但只适合成年人。小孩在发育阶段,吃饭过慢会造成其缺乏饥饿感,影响进食量,摄入营养不足。所以应训练其用正常速度进食。

心理学家认为:吃饭过慢会给精神带来较大负担。很多人喜欢一边吃饭一边交谈,在过长的用餐时间中,为了寻找更多的话题和他人分享,促使人不得不加快思维,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劳。

关注健康者认为:很多人细嚼慢咽是为了使自己的胃不要负担太重,但现在很多食物都很柔软,很容易消化,即便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好消化也无妨,这样可以让胃活动一下,以免胃部功能退化。

相关专家认为:吃饭快慢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而是在同样的咀嚼速度下,食物是否被嚼得很细,如果是那么吃快点又何妨?

说得快VS说得慢

正方:快人快语 中气十足

关注健康者认为:口齿伶俐的人一般都是思维敏捷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反方:冠心病钟情“快人快语”

相关专家认为:说话快,做事雷厉风行的人属于骏马型性格,特点是快人快语快节奏,经常用自己的快节奏要求别人,也容易不满别人而出现愤怒情绪。愤怒、敌对情绪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供血受损,时间长了也就发展成冠心病。

走得快VS走得慢

正方:走出来的健康

运动专家认为:步行速度可以显示人体的许多器官的机能,比如心、肺、四肢、循环系统,而一旦行走速度突然慢下来,可能就需要仔细诊断,以确定是否是心衰等问题造成的。

相关专家认为:用较快的速度走路,对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压的发生都有良好作用。长期有规律地快走,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如减缓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让他们显得更年轻。

关注健康人士认为:中老年女性较少参加激烈运动,但是只要每天快走30分钟,中风的概率可以降低30%。人在行走时,肌肉系统就像一个转动的水泵,能把血液推送回心脏。快步走路可以加快肌肉的运动,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氧气的消耗,还能增加心脏的起搏力度,对改善冬天特有的脚部供血不足、脚部冰冷很有好处。

反方:急行无好步 缓走当歇气

关注健康人士认为:走路快的人急躁,心态也不会好,容易生气。我族里有位97岁高龄的老爷爷,能上山砍柴、背树,挑150斤的担子。他性子慢,干什么事都是不慌不忙。

相关健康人士认为:体质较差的人走路太快,容易拉伤肌肉,对内脏器官也会有影响。

运动专家认为:快走是养生专家很推崇的健身方式,但并非人人适合。我国有句民谚“急行无好步,缓走当歇气”,就是提醒老年人走路时不宜过猛过快。老年人的气血普遍偏虚,外在表现就是容易疲劳,活动量过大会出现头晕眼花。

排得快VS排得慢

正方:一泻千里爽歪歪

关注健康人士认为:大便时间长了,容易使肛部充血,严重者还会导致肛裂。长期长时间排便易感染,患痔疮。

相关专家认为:人在大便困难时,大便会卡在,跟在后面的大便会受到阻碍而无法通过。这样一来,像未燃尽木炭似的黑便会牢牢地黏在肠的肉褶之间,成为妨害肠机能的累赘。大便在肠内停滞,就会发生腐烂,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被肠吸收以后,也会造成大肠细胞的变性,从而为大肠癌埋下隐患。

反方:欲速则不达

中医专家认为:大便不超过5分钟属正常,太快属脾胃虚弱的表现。如果饮食减少,腹胀不消化,舌苔白,脉虚弱,大便稀薄,气滞,食少,小便清长,偶伴有肠鸣等症状就需要看医生了。

睡得快VS睡得慢

正方:充足睡眠是百病之敌

相关专家认为:快速入睡表示身心没有负担,第二天精神饱满,如果不能快速入睡,第二天清晨就会睡眠不足,时间一长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及种种疾病的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还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患心脏病的机率增加;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由此可能产生癌细胞的突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关注健康人士认为:入睡慢会做梦,醒后感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时间一长会导致神经衰弱。

反方:睡眠质量与快慢无关

相关专家认为:睡眠质量主要和深度睡眠时间有关系, 提高深度睡眠就会避免神经衰弱和免疫力降低等疾病发生。人的睡眠时间分为三段,先进入浅睡眠随后自然转入深睡眠,然后又由浅睡眠转为深睡眠,来回交替直到醒来,深度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因此对睡眠好坏的评价并不能用快慢来区分,而要看是否进入深睡眠。

关注健康人士认为:如果睡醒后,你对睡眠感到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头脑清醒,疲劳解除,精力充沛,效率提高,就是达到了睡眠的效果,管它是快还是慢呢。

二十一世纪新健康标准

这些标准具体地阐述健康的定义,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体格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三个内容。首先阐明健康的目的,在于运用充沛的精力承担起社会任务,而对繁重工作不感到过份的紧张和疲劳;其次,强调心理健康,处事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及积极的态度;然后,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对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保持同各种变化不断趋于平衡完美的状态;最后,从能够明显表现体格健康的几个主要方面提出标准,诸如体重(适当的体重可表现出良好的合理的营养状态)、身材、眼睛、牙齿、肌肉等状态。

掌握问题的先机,等于是已经把病治好一半了,因为从此时开始,可以正式面对它,掌握病机与时机,就可以采取医疗行动。采取行动就是踩煞车,为自己的身体把关,把生病的风险减少一半。如何掌控尺度,看看专业人员对健康的判定标准吧。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是世界公认的对健康的标准定义,此定义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中,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健康。所谓道德健康,就是指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10年后,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新准则。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概念的发展变化,是对健康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一种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观,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明确指出了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备,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的定义下,又提出了衡量人体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准。什么样的人才算健康?养生学家提出了符合健康条件的“四快”原则: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能力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态。

A、吃得快。常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吃得快,也许会吃坏肠胃,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吃得快,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拥有久经考验的肠胃,消化功能强大。

B、便得快。吃饭香,便得快,显示胃肠畅通。要想长寿,各个系统都得“运转”正常。而检验排泄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大便通不通。大便顺畅,说明肠蠕动好,没有肛肠疾病;反之,总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积,会不断产生毒素,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问题;其次,“便得快”说明肠神经系统正常,特别是直肠反射能力,胃肠没有疾病。

C、睡得快。机体的疾病常常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二者会相互作用。而睡眠好、反应快,恰恰是衡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说明人的精神状况基本良好。

D、走路快。当快走成为一种运动方式,毫无疑问,它会让身体变得更健康。但法国居里大学的研究发现,就算你不把它当锻炼,平时干什么事都喜欢快走,也对身体有益。走路慢会增加人的血管壁厚度,让人更容易患心脏病或中风,而步速快则会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蛋白的水平,保护心脏,让人更长寿。

上一篇:警示 第1期 下一篇:年夜饭:粮蔬果品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