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尘世之精灵 超凡俗之华美

时间:2022-07-04 03:32:57

藏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中国境内人口约541万。藏族同胞们世世代代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域高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乍到这里,吸引你的除了皑皑的雪山、旷廖的高原、迷人的神山圣湖,剩下的便是那璀璨夺目、眼花缭乱的服装配饰了。它是藏族服饰中最精彩的部分,它们如同大海中的浪涛、草原上的格桑花,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配饰“取材之广泛、装饰部位之繁多、佩戴方式之灵活”,令其他民族无法相比,从珍珠、玛瑙、奇石、怪骨,到金银铜铁、绸缎器物,可谓无所不能,无奇不有;从耳项臂腕到胸腰背臀,或缠或绕,或披或挂,层层叠叠纷繁缭绕。神秘、粗犷、瑰丽、奇特、妖艳――似乎任何词语到了藏族配饰面前都显得矫揉造作,苍白无力。

满足精神的诉求

藏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也是一个彻头彻尾对美的追寻达到执着境地的民族。如果说,只有一个民族的男人和女人一样喜好装扮美化自己,不由分说,那一定是藏族男人和女人。在藏族,不论男女,身上都会层层叠叠披挂一些金银珠宝,那些沉重的珠宝器物,除了本身的美化装饰效果之外,更是精神诉求的产物,代表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也许是因为艰苦的物质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强烈追求,加之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频繁的迁徙会使牧民们十分重视物品的便携性,因而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珠宝金银配饰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徙。所以藏族配服中,大量应用珠宝金银镶嵌工艺,是其极为显著的特征。

彰显财富的佐证

一个比较富有的藏族少女。着装配饰的价值往往超过万元,乃至十多万元;个别富裕者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这是一家世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部财富。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藏族农牧民都喜欢把自家所有的装饰品都佩戴出来。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示。同时,独特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藏民对粗犷庞大、色彩明艳的饰品的炙热追求,那沉重繁琐的装饰品,在外人看来如同笨重的枷锁,但对藏民却乐在其中,这里面似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源于历史的沉淀

据地质史料和的创世纪神话记载,距今约10000万年前,青藏高原曾是一片大海,它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体,之后海水逐渐退去,成为陆地,最终上升为地球上最高的高原。所以,藏族的先民对海洋有着特殊的记忆。若干世纪以来,藏民祖祖辈辈都喜好以珊瑚、珍珠、玛瑙、绿松石等珠宝石器来装饰自己,从此便形成藏族一也是诸多少数民族中最独特、最粗犷、造型最丰富的配饰文化。

头饰

巴珠是地区藏族妇女最典型的发饰品。拉萨一带的为三枝状或三角状,平系于发顶,两枝向前,将分开梳的两条发辫分别盘在两枝上。日喀则、江孜一带的为弓型,佩戴时弓背向上,梳成多条的细发辫分挂在弓的两端。巴珠的骨架多以红呢子(氆氇)和布扎成,上面均镶缀珍珠、珠玉、珊瑚和绿松石。全用珍珠镶缀的叫“珍珠巴珠”,最为名贵;珊瑚巴珠次之。过去佩戴巴珠是有品阶限制的:珍珠巴珠只有世袭贵妇人才能佩戴,一般贵妇人只能佩戴珊瑚巴珠。第一次戴巴珠,表示姑娘已经长大成人了,按照传统习俗,父母还要为她举行一次贺礼,以示祝贺。可以说,除了装饰美化之外,头饰已经成为藏族区分地位尊贵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除了巴珠,不能不提起的便是青海西部海西草原一带的藏族女子头饰发套“马尔盾”。这里的藏族女子,自15岁便开始佩戴,这也是青海地区女子头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马尔盾”用布或者绸缎做衬底,其上缀银盾、蚌壳、珊瑚、松石、银币等物,下垂一排丝穗。银盾是马尔盾头饰中最醒目的装饰物,也是马尔盾头饰称奇之处。银盾由小到大排列在绸布衬底上,小者如酒盅,大者如汤碗。数目多达几十个,重约20来斤,佩戴时从头披到脚跟。像马尔盾这样的头饰,既可称之为头饰,亦可称背饰。

耳饰及手饰

耳环是藏民的主要饰物,非常丰富,一般采用金银制作,珠宝镶嵌。“埃果儿”是过去贵族妇女和小姐们佩戴的一种耳环,一般与巴珠配套使用,主要流行于拉萨和山南一带。男子耳环“索几”是过去贵族或有地位的男子才能佩戴的饰物,竹节状,黄金嵌松石制成,仅戴于左耳。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耳环是用金、银或铜制作,松耳石镶嵌,牧区的较大。后藏男女则喜好将珊瑚、松石直接戴于耳垂。手镯和戒指也是男女的大爱,多选银质地,并雕刻精细的花纹图案,且镶嵌珍珠宝石点缀,使最容易忽视的细小部位在各色宝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胸饰、项饰

项链是藏族男女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物。藏族的项链多用珊瑚、绿松石、玛瑙和多彩石穿缀而成,造型粗犷奔放。尤其是青海藏族妇女,多佩戴十几条项链,层层叠叠挂在项前,显得雍容华贵、蔚为壮观。提到胸饰,不能忽视的便是被藏民称为“嘎乌”的金属器皿,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胸饰。它多金、银或铜制,地域不同外形略有差异,兼有装饰、使用和护身的功能。一般金银錾花,盒面上镶嵌珍珠、珊瑚或其他宝石,并雕刻精美的花纹,里面盛放佛像或喇嘛的神物,如今它已被当作抚慰心灵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所以一直被藏族妇女喜爱和佩戴。

背饰

藏族配饰中最不能忽略的便是藏民无处不在的爱美心理,妇女们长长的发辫为其提供了创造美的土壤。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尤以细长繁多的发辫引以为傲。青海藏族妇女特有的背部装饰品饰带,安多藏语称为“凑金”。它一般连接于辫梢。多以氆氇或布为衬里,带上串满珊瑚、松石,有的在饰带边缘挂银币、象牙为饰,星星点点,五彩缤纷。这种饰带一般宽约半尺到一尺,长则不限,有的满背拖地,摇曳在身后。有的还大大小小反扣着银碗,安多藏语称银盾,每逢喜迎节日,妇女们便竟相妆扮一番,背上这片厚重的银盾饰带,微微的弓着身子走路,带上大大小小的串珠磕碰着银盾,发出铿铿锵锵的声音。如果要知道哪个牧民家里是否富有,只要多留意姑娘的乌发和背饰便会一目了然。

腰饰

腰带是藏族男女悬挂物品的重要配件,男女均十分讲究。藏族男人一般腰间都垂挂精致的火镰盒和一把精致的藏刀。藏刀既是生活中的切割工具,又是男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佩饰。这种刀多用兽骨、牛角、黄铜和白银做柄,用优质木料做鞘。藏刀的特点是刀柄上雕刻有龙、凤、狮、虎或花卉等图案,并嵌入珊瑚、翡翠珠宝,使刀更加玲珑剔透、精巧美观。男人们只有佩上这种刀,才能显示其英武彪悍的精神风貌。妇女腰间佩戴的则是最初妇女们挤奶时用于挂住奶桶的工具,后来逐渐的从实用向美观方向转化,无论劳作还是休息,也无论居家还是走亲访友,都要佩挂,慢慢的这种奶钩上开始镶刻海螺、蝴蝶、莲花等精美的花纹,嵌上珠宝,映衬得藏族妇女更加典雅精致。

传民族之文化承配饰之精髓

藏族精美繁多的饰品,从皮毛兽骨到绫罗绸缎,从贝壳奇石到珠宝器物,所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物品自然和谐的完美统一,构成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工相互渗透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包涵了藏民数千年来的传统思维,即物质与信仰的相互依存。在的传统观念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除了其自身价值外,都具有浓烈的精神意义。那些看似无生命的珠宝玉石,在藏民眼里都是“灵动”的个体,结合藏民旺盛的创造力,最终赋予其鲜活的生命。精细的人工造物(各种装饰纹样)配以粗犷的自然之形(未经打磨的石头),既有对比效果,又相协调统一,出其不意又情理之中,完美至极。其意义,说大一点,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说小点,则体现了人类本来的真实身份:人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不应超越自然,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实践证明,藏族配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代意义,在时尚都市中,藏饰已被大多数弄潮儿追捧,它以鲜艳的色彩、粗犷的造型,及其灵活多样的佩戴方式和随意的搭配形式,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上一篇:天工奖 第1期 下一篇: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