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树》说课稿

时间:2022-07-04 02:21:51

教材地位

《猴子种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的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无论做什么是只要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否则,必然一事无成。

文章结构

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精心照料。第二至8自然段具体写了猴子在种梨树、杏树、桃树快成活的时候,先后听了乌鸦、麻雀和杜鹃的话,改种别的果树。这是全文的重点,三个部分内容相近,写法相似。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说猴子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写作特点

全文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趣味性很强,对话较多。很适合学生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

作为第一学段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学会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初步具有阅读浅近的儿童读物的能力,尤其是能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生字:猴、梨、施、将、鸦、哇、谚、拔、麻、雀、樱;会 写生字:拔、掉、将、鸦、杜、肥、短、梨;会写含有生字的词语:拔掉、将来、梨树;能说出“耐心”的大致意思,并能用“耐心”说一句话。

(2)能角色朗读课文,能演一演。

2、过程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懂得猴子种树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有主见、要有耐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知道猴子失败的原因。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主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准目标,就要有耐心,就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

教学思路

一、课前预习导学

课前设计几个预习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同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且给本课的生字注音。

2、自由读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句子,作到不添字、不掉字,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写出来。

3、读一读“学习链接”,说说什么是谚语。

“ 课前预习导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初步自学生字,对阅读课文作好铺垫,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堂助学

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谈话导入”和“认真读读课文再填空”两部分。课堂一开始,我以问学生是不是爱吃水果为话题,把话题引入到小猴子也很爱吃水果,它为了经常吃到各种新鲜的水果,于是种了一些水果树,其种树结果怎样呢?从而引出《猴子种树》。这种谈话导入形式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能够快乐地读书,自觉地和大家互动。

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我设计了“预习检测”这一环节,对“课前预习导学”中的要求逐一进行检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学生完成了检测,他们就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

三、课堂学习研讨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是:(1)自由读课文,画出表现小猴子种树有没有耐心的句子。(2)说说自己做过的有“耐心”的事,或者没有“耐心”的事。(练习用“耐心”说话。)

3、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他错在哪里?

4、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小猴子这样的错误?今后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学习重点,突破了学习难点。在此环节中老师的身份完全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

四、课内练习巩固

“分角色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书写生字是对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延续和补充。

五、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这只小猴子一棵果树也没有种成,它后悔吗?它会怎么想呢?”和“小猴子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第二年春天,它有开始种树,一些鸟二又飞来劝它,如果你是那只小猴子,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延伸这两个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也是为了进一步突破学习难点,更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启示。让学生课外表演课本剧《猴子种树》培养了学生 的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节约了课堂时间。

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这种板书设计从纵向和横向突出了板书设计的工具性、有效性和人文性,它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即起到总结课文内容的作用,又对学生富有启发性教育。

本次教学设计特点

1、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角色,整节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2、找准切入点,进行研讨学习。以“猴子为什么没有种成树?它错在哪里?”为切入点,进行课题教学活动,抓住了课题学习重点。

3、课前预习和角色朗读及课后表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指导教师:尤应田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审美教育技巧的原则 下一篇:教案猴子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