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7-04 02:10:10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经积极抢救和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后痊愈71例(86.6%),死亡11例(13.4%)。结论: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供血突出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的状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及左臂,休息或服药后不能缓解,患者常有濒死感,心电图检查表现异常,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1]。急性心肌梗塞若不能及时抢救和护理常会导致患者死亡。我院对82例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心内科共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3.2岁。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为1.5~18h,平均6.4h。诱因为过度劳累者53例,情绪激动引发者21例,用力排便6例,原因不明2例。心电图示梗死部位为前壁心肌梗死4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心肌梗死18例,后壁心肌梗死12例,无Q波心肌梗死3例。

1.2 治疗措施:绝对卧床休息,立即经鼻导管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吗啡止痛治疗,辅酶A等营养心肌,对症给予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措施。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后痊愈71例(86.6%),死亡11例(13.4%)。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发病时病情严重,患者常有濒死感,经积极抢救后患者虽然病情得到缓解,但是往往会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告知患者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后可痊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积极配合治疗。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并要保持环境安静,谢绝探视。患者发病后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周后可视患者情况给予床上适当活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患者心脏不适及气短感为宜[2]。饮食过饱,餐后血脂升高,血粘度增加,容易发生血栓,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因饮食过饱而诱发,因此要嘱患者勿进食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病情恶化。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为主,宜清淡易消化,可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吸烟者要劝导患者戒烟。用力排便会使心肌灌注量急剧减少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护理人员要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要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

3.2 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给予连续床边心电监护,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心率失常等问题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室颤、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密心电监护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尤其的患者发病24h以内的心电监护更为重要[3]。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机尿量等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口唇粘膜、指甲及皮肤的色泽变化。如患者有血压降低、尿量减少、口唇紫绀等临床表现说明心排出量减少,应立即告知医生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3.3 抢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危急,变化较快,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立即给氧治疗,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防止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给氧流量以4~6L/min为宜,浓度为30%,根据患者病情可持续给氧5~7天[4]。同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照医嘱给予溶栓、止痛、补充血容量等治疗。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心脏负荷迅速增加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一般以15~20滴/min为宜。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小梗死面积。溶栓治疗前要完成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及出凝血时间的检测,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便血等现象,并密切关注心电图的变化。止痛药物的使用可解除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同时可缓解疼痛导致的心肌耗氧量的增加,防止发生心律失常和休克。常用的止痛药物有吗啡和杜冷丁,此类药物应做到专人管理,使用时应做好登记,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核对。

3.4 并发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增强责任心,一旦患者有不适症状出现,要及时告知医生做好急救处理。

参考文献

[1] 黄小珍,江洪,许卉. 26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策略[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1,(3):4-6

[2] 沈海燕,廖乡城,张智保.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43-145

[3] 汪明杰.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1016

[4] 卢海涛.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06

上一篇: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下一篇:浅谈肿瘤患者化疗时静脉炎预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