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竞合精神现状及培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04 02:06:51

大学生竞合精神现状及培育实践研究

摘 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竞合精神已成为信息时代精神,集体主义下的良性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考试制度的影响,普遍具有竞争意识突出、合作精神不足的倾向,因此,培养大学生寻求竞争中的合作,在合作中展开更高层次的竞争,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竞合精神;培育实践;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70-02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背景下,创新与合作精神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与经济合作。教育是促进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我国经济而且是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心。竞合精神在健全的人格塑造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力求沟通双赢,在合作中追求自我优化,并借此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一、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竞争是指“人们对有限东西的争夺,是为了实现有利于自己而进行的争取生存的行为(参加者自觉努力争取获得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1]。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众与群众之间为达到对各方都具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2]。竞争与合作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竞争促进了合作的加强,提高了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而合作又保证了竞争的成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研究表明:合作、竞争与社会适应性总体水平和职业选择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等显著相关[4]。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选择、适应社会等方面更多地需要合作与竞争。社会的发展,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竞争的必要与合作的可贵。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准备期。即将走向社会的他们,今后要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合作与竞争显得尤为重要。要求他们在竞争的同时,更要注重与他人的合作。

二、竞合精神的理论依据

(一)合作竞争理论(cooperation-competition theory)

合作竞争理论,源于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的缺点的认识和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美国的乔尔・布里克和戴维・厄恩斯特在其《协作型竞争》一书中提出了竞合理论,直到十多年后才引入国内,但主要是在公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学校教育方面研究的还相对较少。

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合作竞争的新理念。它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思想。同时,利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来制定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强调了战略制定的互动性和系统性,并通过大量的沙盘推演进行博弈策略分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逻辑是共赢性,反映了企业战略要以博弈思想分析各种商业互动关系、与商业博弈活动所有参与者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合作竞争关系为重点。

将此理论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开展合作中的竞争,使其具备博弈的概念与策略,从而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合作竞争关系。

(二)约翰逊兄弟关于学生在学习中竞争与合作理论的研究模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家戴维・W・约翰逊和罗杰・T・约翰逊致力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竞争与合作的理论模型。(见下图)

对此模型,Johnson兄弟及其同仁进行了多年的现场实验验证,一系列的研究表明:1.在合作情境下参与者可以协助他人达到目标,促进互动,而在竞争情境下参与者就会破坏他人目标的实现,阻抗互动。2.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相信别人会帮助自己,以一种合作的态度倾听别人的建议,愿意帮助别人,希望别人喜欢自己。3.学生的合作经验同对别人知识、情感、情绪、行为的觉察能力正相关,合作学习会促使对别人行为的觉察。由此可见,合作模型更有利于形成人际吸引,建立密切的同伴关系,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完成任务[5]。

(三)竞合成功的要素理论

尼尔・瑞克曼等在对大量实例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促使竞争合作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有三个,即贡献、亲密和远景[6]。

1.贡献。贡献是指建立合作竞争关系后能够创造的具体有效的成果,即能够增加的实际生产力和价值。贡献是合作竞争成功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是成功的合作竞争关系可以存在的原因。贡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减少重复与浪费;二是借助彼此的核心能力,并从中受益;三是创造新机会。

2.亲密。成功的合作竞争关系超越了一般的交易伙伴,具有一定的亲密程度,这种亲密是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下不存在的。要建立这种亲密的关系,企业必须:一是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建立合作竞争关系的核心;二是信息共享,促使信息和知识的快速流动,降低信息收集和交易成本;三是建立有效的合作团队。

3.远景。远景是建立合作竞争企业的导向系统,它描绘了合作企业所要共同达到的目标和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成为建立合作竞争关系企业的活力源泉。远景要能正确的发挥作用,必须能评估伙伴的潜能、发展伙伴关系、进行可行性分析等。

三、大学生竞合精神的培育实践

大学生竞合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做起,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本人,都要积极行动。

(一)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实施竞争合作教育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培养大学生的竞合精神。如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里创造了合作教学法,即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与学,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把“合作”作为教育教学关系的核心形式。同时,它又是个性化、民主化的教学方式,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轻松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积极开展合作与竞争的活动。价值观教育,及时引导,防止出现合作与竞争的偏差。竞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使用人际交往技能和小组学习技能,使小组成员达到较高的合作水平。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教师可采用诸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切块拼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等进行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系统进行竞争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二)教师引导法。教师是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培养的直接领路人,其作用不可小觑。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教育对象只是作为接受体,教学也只是单方面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系,受教育者始终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储存器。而合作教学针对这一弊端,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以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为前提,以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为支点,以向学生展示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高尚的师德、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为“诱导”,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互助合作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通力合作,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学习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为培养大学生的竞合精神奠定基础。

(三)团队精神活动法。实践活动对学生竞合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竞合教育模式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扩大认知领域,优化竞争与合作素质。可提倡团队精神,为大学生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团体合作的愉快与幸福,让他们在团体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注重培养大学生合作人格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竞争人格,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为此,要对竞争与合作活动作出具体规划设计,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文体活动、演讲辩论、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素质奠定基础。开展诸如竞赛活动、各种研究活动小组、各种文艺晚会、各种展览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团队竞争集体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竞合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团队竞争活动中,竞争和合作共同作用,竞争是提供利益的刺激手段,诱导各参加者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而成功不是一个人能实现的,要靠集体的智慧。此时,合作是统一力量的途径和方法,依托合作形成合力,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并最终完成活动。这样,团队竞争活动就能达到竞合精神的培养目的。这种团队竞争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既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自我教育法。大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发展不是依靠外力的强制,而是外界强化和自我内化的统一。因此在竞合教学模式中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合作、竞争人格的自我培养。首先要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生活离不开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是其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其次,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竞争与合作的技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争,不断超越自我。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与合作能力。再次,要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多沟通、多交流有助于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合作人格的培养。多参与学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唯有多参与,才可以切实体会到合作与竞争的乐趣,并且使自己得以快乐成长。最后,还应该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它将帮助人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实践生成[J].教育学术月刊,2009.

[2]江文芬.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合作与竞争能力及其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110-113.

[3][英]休谟:休谟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56.

[4]李永强.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特点与其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0,(5):43.

[5]宋碧玲.化学教育中竞争与合作精神培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14.

[6]张兰霞,等.竞争合作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184.

上一篇:试论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 下一篇:文化自觉与教育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