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圣诞男孩”温暖一座城市

时间:2022-07-04 01:47:24

绝症“圣诞男孩”温暖一座城市

2012年2月8日,王永强走进医院做化疗。如果不成功,这位90后骨癌患者将而临截肢。“你是圣诞男孩?!”一位医生惊讶地问。没错,他正是在平安夜扮成“圣诞老人”,为露宿郑州街头冻得瑟瑟发抖的农民工、流浪汉赠送棉大衣的人。那些御寒棉衣,是他用借来的医药费购买的。身患绝症的王永强为何要坚持行善?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突遭厄运

2006年3月的一天,阳光和煦,青青的麦苗在豫东大地上铺绿叠翠。但对河南商丘市睢县董店乡一位男孩而言,这却是个如同梦魇的日子。

当天。15岁的王永强正奔跑在学校篮球场上,右腿突然隐隐作痛。王永强并没在意。此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打篮球。

几天后疼痛不减,王永强买了几贴膏药敷在痛处。不料,数月后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左腿肿大,钻心的疼痛折磨得他几乎走不了路。家人带他到县医院做检查,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儿子得了恶性骨肉瘤!

心急如焚的父母,辗转于商丘、郑州的大医院为儿子治病,很快花光了家中微薄的积蓄。父亲瞒着永强和家里人,多次找到主治医生,要求卖掉自己的肾为孩子治病,又一次次被医院拒绝。

看着父亲四处借债求人给弟弟治病,永强的姐姐含溜把大学录取通知书藏在箱底,和村里人一道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尽管饱受病痛折磨的王永强前途未卜,当完成第一阶段的治疗后,他还是缠着父母要回学校上学。生性倔犟的永强,利用一切时间补习因治病影响的课程,并顺利考上了高中。“即使哪天真的被无情病魔夺去了生命。我也要倒在追逐大学梦的道路上”。他在日记中写道。

进入高二前,病魔再次来袭,那种深入骨髓的疼痛和医院里令人反感的气味反复折磨着他。当年夏天。他在郑州做了一次腓骨(小腿双骨之一)截肢,又进行了30次大剂量放疗。

在往返于学校和医院的高中生涯里,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考音乐学院,做一个音乐家。分科时,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文艺。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文娱活动。

2010年高考时,他的文化课成绩超过了本科分数线,声乐成绩名列全校第一。他如愿接到了新疆艺术学院声乐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以梦疗伤

当王永强捧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回到家里,一家人高兴了好几天。这种喜庆的氛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中显得弥足珍贵。

但考虑到新疆的气候条件,以及身患骨癌的永强不时需要人照顾,父母不建议他去大西北读书。这时。永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面对艺术学院每年不菲的花费和家里已经负债累累的现实,懂事的他忍痛放弃了音乐梦想,进入山东日照海事学院读书。“毕业后从事海事工作收入较高,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永强说。

进入“海大”第一年。王永强通过努力一次性通过了多项国家海事资格考试。业余时间,他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在2011年“五一”期间被推选为学校唯一一名代表参加全市红歌大赛。并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比赛成绩。一时间,他成了全校师生人人赞美的“音乐王子”。

此时的王永强如沐春风。全身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很快,他抱着吉它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曲《怒海扬帆》,“仰起脸,不哭泣。凄风苦雨中亮出男儿的旗。我不要做命运的奴隶。纵临怒海惊涛。也要踏浪扬帆行万里……”

2011年5月,永强在校园里无意间扭伤了腿部。导致骨癌再次发作。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在他身体里蔓延,又一次将这个阳光男孩袭倒在病床上。

2011年8月,王永强在家人陪同下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面对无情病魔,唱歌成了王永强对抗厄运的“武器”。他不仅把自己的处女作《怒海扬帆》与《我的中国心》、《朋友别哭》等钟爱的歌曲录制下来,不时鼓励自己,还躺在病床上为心情低落的病友们唱歌鼓劲。

“在圆了大学梦后,音乐梦想又成了我新的精神支柱!”治病期间,王永强记录着自己的心迹。

带病行善

2011年圣诞前夕,王永强感到呼吸有些困难,这是癌细胞向肺部转移的危险信号。很快,医院的诊断证明无情摧毁了他历经磨难树立起来的生活信心。

“在这个病房住过的6个人中,我是目前唯一一个幸存者。”说这话时,这个21岁男孩没有恐慌。更没有畏惧。仿佛这一切就像花开花落般自然。几年的治疗。已让家里负债二十多万。除了坦然面对生死。永强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

“假如我在今夜死去,又能给这个社会留下什么呢?”这道本不该属于一个“90后”的命题。却一连数日盘旋于永强的脑子里。

2011年12月23日,王永强平静地倚坐在医院病床上看报纸,倏然,一篇题为《漫漫冬夜,有群人露宿在城市屋檐下》的报道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想到了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在这呼啸的寒风里。父亲一定还在工地上拼命劳作。多少个日日夜夜,父亲也曾为了省钱给自己治病而露宿街头啊!泪水顿时模糊了永强的视线。

那一瞬间,永强顿悟了自己“短促人生”的意义:感恩与奉献。他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回报社会,那样才能“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当天。他平静地和母亲商量:“这样下去我就是个花钱的无底洞。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想把给我治病的钱省下来送给更需要的人,也算圆了我最后一个梦。”母亲听了,顿时哭红了双眼,她紧攥着仅剩的不知从何处借来的3000元钱,怎么也不肯拿出来。母亲明白。懂事的儿子想给这个苦难的家庭卸下他这个不堪重负的“包袱”。但作为母亲,怎能忍心让年轻的孩子放弃治疗呢!“这笔钱对我来说杯水车薪,却能解决不少人的实际问题。”任母亲怎么劝。永强铁了心要完成他的“惊人之举”。

12月24日平安夜,正是许多同龄人的狂欢之夜,已走不稳路的王永强却在母亲搀扶下,迎着刺骨寒风出现在郑州几座立交桥下。他戴着圣诞帽和口罩。为露宿街头的务工农民、流浪汉送来了21件棉大衣,帮他们抵御冬夜风寒。受助者对“圣诞男孩”的善举感动不已。却不知他是一个身患绝症之人,而这些温暖的棉衣,竟是他省下救命钱买来的。王永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拉上棉衣,完成我人生中的最后愿望,即使死神把我带走,也能使我的心灵获得平静。”

12月25日,永强意外地收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束鲜花。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扮“圣诞老人”为农民工送温暖的事。竟被一位“拍客”用镜头记录了下来,并配以文字发到了网上。经网友转载。“圣诞男孩”的新闻一次次刷新着网络点击率。随后。大河网记者报道了王永强的事迹。

当得知永强是癌症患者时,网友们纷纷留言“小伙子。你要坚强活下去!身患绝症的你尚能想到关爱别人。我们又怎能漠视你的生命和困境。”大家纷纷来到医院看望王永强,让他落寞的心一次次感受着温暖。一位不留姓名的阿姨悄悄把200元钱放在了护士站;新乡市尊老爱幼协会创办者、春秋书画院院长王寿松为永强捐出100幅书法作品,他说:“王永强5年来与癌症顽强拼搏,并考上大学,这种自强自立、善良淳朴的品德让人尊敬,他为90后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王先生表示。他将发动更多的书画家,参与救助这位癌症大学生。

“这些鼓励和祝福像一支强心剂。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没料到,自己的小小善举,竟无意间温暖了一座城市……”渐渐地,王永强又鼓起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2012年2月8日,王永强再次走进医院。如果化疗不成功,他将面临截肢。永强说他不怕,即使失去了腿。他还有一双手和一副磁性的嗓音,依然可以通过音乐创作给人们带去温暖和快乐!“如果能活下去,出院后我录制自己唱的《怒海扬帆》送给你!”永强面带灿烂笑容对记者说。

在此让我们真诚祝愿这位善良的“圣诞男孩”:创造生命奇迹!续写青春传奇!

上一篇:对刺激可以想,但勿想入非非 下一篇:印度能否复兴不结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