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打油诗鼻祖写诗

时间:2022-07-04 01:34:09

大文豪王安石写诗的时候,常常苦于无处下笔,他说,“世间好语言,尽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尽被乐天道尽”。就是说,世界上好的语言都被杜甫说完了,而通俗的语言也被白居易写尽了,只要一提笔,便觉得自己的话都是多余。想要在此中寻求突破,标新立异,确立自己诗歌的特色,实在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世事难料,偶尔也会有黑马出现。那些初生牛犊,并不知道河水深浅,只要勇敢,常常可以无意中闯开一番新世界,“不走寻常路”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走在别人的后面,模仿得再好,你也只能是第二;但是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你却将是永远的第一。而唐代诗人张打油就是个中翘楚。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才华,开创了另类唐诗的风采,也因此令自己名垂千古。

关于“打油诗”的名称,历来有不同的争议。有人说是姓张的诗人在打酱油的路上写作的此类诗歌,故有这一称号。但普遍的观点是中唐时期,一位名叫张打油的人,他写的诗因别出心裁,无法归类,故用他的名字定义,唤作“打油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咏雪》,通篇不着一个“雪”字,却将雪落大地给人们造成的视觉“误差”写得非常清楚。黄狗因身上的落雪而变成了白狗,白狗因为雪落在身上,看起来比原来更要胖了。虽然十分口语化,却的确要费一番心思才琢磨得出如此构思奇特的诗句。

但是,虽然这首《咏雪》是张打油的代表作,但其真正作为一种品牌得以推广,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传说,某年冬天,一位大官到宗祠祭拜,结果发现大殿雪白的墙壁上写着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官爷一看就怒了,这是谁呀,胆敢写这种七扭八歪的诗,也不怕祖宗笑话,还写到这里来了。他命令周围的官兵前去缉拿此人,要捉回来治罪。这个时候,师爷不慌不忙地说,“大人不用找了,除了张打油,谁会写这种诗啊!”于是,官爷下令把张打油给抓来。等张打油听了大人的训斥后,摇头耸肩做无辜状,说大人我是喜欢胡诌,但是也不至于写出这么烂的诗来啊。不信的话,我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官老爷说好啊,安禄山兵变,围困南阳郡,你不如以此为题来作一首诗。张打油清了清嗓子,“百万贼兵困南阳”,大人一听,好诗啊,开局气势非凡,于是捻须微笑,赞叹不已。张打油继续道,“也无援救也无粮”。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官爷心说,“虽然有点怪异,但也算勉强可以接受”。于是,请他继续念。

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张打油恐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诗又一次达到了“永垂不朽”。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张打油得意洋洋地念完了自己的诗后,大家哄堂大笑。这“哭爹喊娘”和“使扫帚用锹”如出一辙,从精神实质到语言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张打油”的烙印。所以,张打油不但没有因此获罪,还从此威名远扬,成为中国“打油诗”的鼻祖!

有时候,写诗也需要一种机遇,后代有无数行家里手,绞尽脑汁,力求独辟蹊径,写出自己别样的诗风都收效甚微。而清代乾隆皇帝更是一生笔耕不辍,写了近两万首诗,以求流传百世,却不幸,被人记得的不多。可这个缺乏专业诗歌素养,也没有高雅文化造诣,甚至连明确的身份都弄不清楚的张打油(有的人说他是农民,有的人说他是木匠),竟然在唐朝别立新宗,开天辟地,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奇幻之路,不禁令人啼笑皆非。

这一切,似乎都得益于他在那位大人面前续写的后半首诗。

上一篇:三年不知肉味 下一篇:爱情的悲剧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