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4 11:48:49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对应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方案对患有坐骨神经痛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坐骨神经痛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采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时间和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方案对患有坐骨神经痛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坐骨神经痛;治疗

坐骨神经痛疾病指的是坐骨神经通路及其所分布的区域内出现的一种疼痛症状。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疼痛综合征类疾病,该疾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痹证的范畴[1]。本次研究对患有坐骨神经痛疾病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方案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坐骨神经痛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9±1.4)岁;坐骨神经痛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7±0.4)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5.8±1.3)岁;坐骨神经痛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2.6±0.5)年。上述3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诊断标准 ①沿坐骨神经及其分布的区域内存在非常明显的传导性放射性疼痛感。②坐骨切迹、臀中、胭窝、腓点、踝点等位置存在明显的神经干压痛感。③坐骨神经牵拉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④坐骨神经及其所支配的区域内,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障碍,或伴随出现跟腱反射能力减低或消失现象。⑤腰椎的正侧位摄片及CT、MRI检查结果显示腰3、骶1间存在单个或多个椎间隙狭窄[2]。

1.3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要求;②自愿接受药物治疗;③患者年龄在20~70岁;④坐骨神经痛病史在10年以内;⑤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⑥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4方法 对照组:口服芬必得,0.3 g/次,2次/d,口服维生素B1片,10 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B12片,25 μg/次,3次/d,计划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服用芍药甘草汤,基本方剂组成为鸡血藤、芍药各30 g,威灵仙20 g,当归、丹参各15 g,甘草10 g,乳香、没药各8 g,存在刺痛感且存在血瘀现象的患者加用三七和红花,胀痛程度明显的患者加用陈皮和延胡索,表现为冷痛且寒重的患者加用桂枝和细辛,风盛的患者加用麻黄和羌活,灼痛患者加用苍术和薏苡仁,热痛患者加用忍冬和黄柏,腰膝酸痛无力的患者加用杜仲和怀牛膝,疼痛日久患者加用全蝎和地龙,水煎服,1剂/d,分早晚服用,计划治疗1个月[3]。

1.5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时间、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坐骨神经痛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痊愈: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及体征已经完全消失,且停止治疗后病情没有复发;显效: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及体征基本消失,在明显诱因(受寒、过劳等)的刺激下,患肢会有一定的酸困、微痛感;有效: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及体征有显著改善,但仍然时有发作;无效: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及体征略有改善,但仍然会频繁的反复发作或病情没有任何好转[4]。

1.7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坐骨神经痛疾病治疗效果,见表1。

2.2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时间和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后(18.73±3.41)d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该组用药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5.72±3.55)d;治疗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后(13.30±2.17)d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该组用药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0.68±2.09)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药物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期间有8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主要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导致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发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且该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所导致发病,又可以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类型,分别指的是受压部位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椎间盘突出,其他病因还包括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因素。干性的发病主要由于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因素所导致。导致其发病的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年高体弱,进而导致肝肾亏虚,使腰椎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其发病的外因主要是由于跌仆损伤或劳累过度,使得椎间盘突出对神经造成压迫,或受到风寒湿邪所造成的侵袭,进而引起脉络瘀阻、气血凝滞,以上是目前中医学理论认为的导致坐骨神经痛疾病患者发病的诸多内外合因。《内经》中曰"不通则痛"。导致痹证发病的主要病机就是经络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本次研究中,应用具有缓急止痛作用的芍药甘草汤对坐骨神经痛疾病患者实施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更是能够使中医辩证施治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方中加用鸡血藤主要可以达到养血活血通络的治疗目的,加用威灵仙主要具有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治疗功效。根据患者风、寒、湿邪的偏胜,以及肝肾亏虚,病程时间的长短进行合理的加减。在临床上应用主要具有治疗效果好、没有毒副作用、停药后病情复发率低、安全性号等几大优点,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32-233.

[2]姜建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91-192.

[3]张保国,刘庆芳.芍药甘草汤方剂学实验研究[J].中成药,2012,34(17):1357-1358.

[4]李睿明.附子汤合用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效果及其途径[J].中国临床康复,2011,10(17):182-183.

[5]张玉梅,赵娜娜.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及药理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0,30(15):439-440.

上一篇: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 下一篇: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穿孔型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