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素材积累,奠定写作个性化之基

时间:2022-07-04 10:24:28

重视素材积累,奠定写作个性化之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有材料可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与社会,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博览群书,勤写笔记,用心来择取、整理好第一手材料,为个性化作好充分准备。

一、善于观察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观察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提高观察能力首先要着眼细微。生活中有着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我们要从“小”察起。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大雪后的田野,晨雾中的耕牛,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都是观察的对象。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次要全面细致。所谓全面,就是对事物的全貌、事物的发展全过程、事物的构成部分以及事物彼此间的关系,从头到尾、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而细致则要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其内部规律,把握住事物的个体特征。

二、善于思考

观察离不开思考。当你看到某处迷人的景致而留恋徜徉或见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而热泪盈眶时,就应当思考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句式,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将它记录下来或描述出来,而只有经过个人思考的语言才可能富有个性。

三、广泛阅读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然而学生只靠自己的观察、实践所积累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能在写作时做到贯通古今旁征博引展示个性,还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增长学识、拓宽思路、丰富想象。

从积累语言及其他各种素材来看,首先要重视研读经典。经典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规范性、精确性、形象性等优点,对规范我们的写作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意义;尤其是它们表情达意的“奥妙”,更值得我们悉心探究体味。其次要重视课堂阅读教学,因为教材及读本中的文章也均是经久不衰的传世名篇佳作。能够熟记教材及读本中的材料,有时便足以让你在作文中挥洒自如。许多高考满分作文中的材料就仅仅是对教材中现成事例材料的选用或加工;而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名句亦常为考生不知疲倦地选用援引。再次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方向性的阅读。例如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订阅田径、篮球、足球等方面的报刊,积累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和运动员的事例;爱好音乐的同学也可以订阅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报刊,积累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和音乐家的事例,这样既丰富了课外生活又丰富了作文材料库,可谓一举两得。以《写给十个诗人》一文为例,作者刀刀在文中对食指、北岛、顾城、海子、席慕容、萨神速、普希金、叶赛宁、博尔赫斯、泰戈尔这十位诗人的作品、生平、创作特点都做了比较中肯的概括性评述,除直接引用诗句外,还融入了大量的诗歌意象,这与作者平时个性化的阅读和积累是分不开的。

要做到阅读广泛还必须做到博览。精读是为了奠定好知识的基础,博览是为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知识视野。英国作家约翰逊说:“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课外阅读积累借鉴的重要与必要。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中外名著,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在其他众多的高考优秀作文中,作者“思接千载,精鹜八方”,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所涉及到的人物掌故,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都是他们课外积累极其丰富的明证与实效。

只精读不博览,知识面限于狭窄,文章个性不够鲜明;只博览不精读,知识点就不扎实,文章个性不够突出。二者应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四、勤写笔记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只阅读而不作笔记,所阅读的东西便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而笔记却可以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其本质是思维个性化与语言表达个性化的发展、修正、固化的动态过程记录。

读书笔记常见的类型有摘记、提要、心得等。摘记就是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提要就是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进行归纳缩写;心得就是写出阅读的感想、收获、质疑和评价。

上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下一篇:浅议日本商法的(日语)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