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时间:2022-07-04 10:04:16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的形成时期又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必须将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相配合,并吸引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这是必要又是有效的。

关键词:倾听;欣赏;暗示;共情;放弃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性格的形成时期又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其

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学生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下面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敬。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应当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述说。当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学习、交往障碍时;当他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时,迫切需要向他人述说,而最好的听众就应当是班主任。

二、学会欣赏

每一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如果班主任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那么,生命之花就会开放得更加璀璨。

三、学会暗示

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于正面的道德“说教”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班主任把一些道德“说教”由“明示”转变为“暗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会共情

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能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能理解、关心他人。如果我们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就会“感同身受”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又不忘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具有共情能力的教师会让学生体会尊重别人和做人的尊严,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情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

五、学会放弃

享受教育意味着一个处在自然自发状态的人,逐渐成为一个在教育上达到自由自觉的人,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当学生因异往过密而焦虑时,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而放弃说教;当学生为了自尊而说谎时,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放弃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因选择而艳丽,会因放弃而精彩。

总之,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柳德.班主任工作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学周刊,2012(5).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二中)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下一篇:幼儿园早期阅读中电教媒体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