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科学培养

时间:2022-07-04 08:35:51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科学培养

摘 要:创新意识不是一种天生具备的能力,来自于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新课程的推进和改革,加之小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敏感,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关键词:实践操作;勇于提出;快乐数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47-01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一种创新意识的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创新,才会去举一反三,才会去触类旁通和发生类比。创新意识不是一种天生具备的能力,来自于后天的锻炼和培养。科学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新课程的推进和改革,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但是,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和恰当,却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要研讨的,也就是突破这个难度,做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达到科学合理,水到渠成。

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内容。画一画是让学生用立体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直尺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通过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拼一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让学生用剪出来的图形自由拼组图形,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探索者。经过短暂时间的思考和操作,一个个有创意的图形就拼出来了,在同学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拼图。在认识图形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围出钉子板上的图形。我要求他们围出图形,可以是课本学过的,也可以是生活中见到过的图形,让每个学生自己操作、发挥想象力。结果许多学生拼出的图形超出我意料之外,连平行四边形、梯形(包括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都圈出了,我将学生的思维成果展示出来,课堂学习气氛高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会所发展。

二、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

有好奇心,才有创新的动力,牛顿当初如果不是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心,那么他也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的定律。再有,陈景润因为对1+2等于3的好奇,所以,才有了伟大的歌德巴赫猜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小学教师绝不能轻视小学生的好奇心,绝不能把小学生的好奇认为是学生在捣蛋和故意找老师的碴。呵护小学生的数学好奇心,实际上是在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可以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如此,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他们会积极去寻找答案和进行探究。

三、营造快乐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笑声中学习,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应该达到如此效果。愉快学习,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由于难易适中,学生会主动参与,他们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义务。如果教师这时候能够再给他们表扬和激励一下,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笑得很开心,小学生都是很喜欢表扬的,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他们也渴望得到认可。很多教育学家都有一个普遍的认同: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快乐的土壤中滋生的。学生的“灵光一闪”,也许就在他们的那一笑中出现。营造笑声,制造笑声,让学生开心快乐地学习,实际上也就是为培养学生出奇出新的创新意识注入了“兴奋剂”。

四、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简言之,也就是反向思维,再通俗些,也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如“红花比黄花多6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6朵、红花减少6朵和黄花一样多。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5/8、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5/8、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5:8、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8等问题,使学生在颠倒的问题中探索出区别,从而增加他们的认知能力。逆向思维要注意一个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思维,必须围绕问题的中心去逆向,扯远了,或者逆向难度大,都只能令学生莫名其妙和望而生畏。莫名其妙和望而生畏的逆向,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五、引导学生“再创造”

“再创造”,是指在以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加深一些认识和理解,就在这个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迸发出了创新的意识和火花。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再创造”: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会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就这样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另外一个心理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够增强满足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感快乐。因此,当学生提出新想法,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要给予一定肯定,并提示做进一步的思考,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者”和“再创造者”,积极使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数学活动去获得数学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杜绝“硬塞进去”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科学”培养,渠道多多,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白的是创新意识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切不可急于求成囫囵吞枣。要让学生多历练,小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敏感,历练次数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也就在一刹那间产生了。

上一篇:中学物理实验课与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图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