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瓶颈定位 搜寻变慢根源

时间:2022-07-04 08:02:02

四维瓶颈定位 搜寻变慢根源

升级后,速度反而变慢了,还不如原来的系统;

升级后,快了一点,但是改善的效果有限;

升级后,局部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但仍有部分效果不好;

升级后,速度提升了,响应变快了。但是在3到6个月后,发现速度又慢了。

用户往往采用升级到更高性能设备等方法,来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希望可以解决应用系统越来越慢的问题。但是在方案实施后,依然会产生以上常见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到企业信息系统的速度,又应

该如何避免以上现象的重复发生呢?

随着企业应用的日益复杂、数据的持续增长,企业对于IT系统运行效率的要求也不断在提升。如何在保证核心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是许多企业正面临的挑战。信息化建设在业务成长的进程中,正面临着系统运行逐渐变慢的困境,随之而来的便是用户的抱怨声。

只有彻底地杜绝性能日益下降的现象,才能在企业内部提升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益,对外提高服务品质,以增加用户更高的满意度。

实施四维瓶颈定位

当要着手改善系统运行缓慢的现象时,我们可以进行瓶颈定位,找出造成系统运行缓慢的真正原因。

不同的行业应用系统,存在着不同的系统结构。在越来越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结构里,要找出瓶颈所在,需要投入时间、人力和预算才可以完成。如果不找出造成瓶颈的真正原因,盲目进行优化升级的成效是很有限的。

系统的瓶颈可能来自于应用软件的设计缺陷,数据库的结构不合理,操作系统的配置不当和网络设备、处理器、内存及存储I/O 等的处理能力不够。

如何在复杂的信息化结构中,找出真正的瓶颈,是信息中心在选用优化升级方案前,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要解析缓慢的现象,就要先对“运行缓慢”进行定义和描述,一般的描述是:慢、很慢、非常慢、慢得不得了、慢得无法忍受、比乌龟还慢……

四维瓶颈定位,就是将运行缓慢的现象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和预测,从4个不同角度来定位瓶颈,彻底解析运行缓慢的真正原因。瓶颈定位越全面,评估优化方案的正确性越高,性能提升的效果就会越加显著。

哪里慢

没有进行正确的瓶颈分析,盲目地选用厂商推荐的高性能指标的设备,是造成升级后速度更慢的主因。

要分析瓶颈的真正原因,首先需要性能监控工具。经由这些工具来诊断分析应用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处理器性能、内存性能、I/O存储和网络性能等方面带来的瓶颈。

使用昂贵的专业监控分析软件,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去尝试的。即便拥有它的企业也会在使用中发现,软件只是判断哪里慢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咨询人员针对系统应用瓶颈加以分析。于是依赖信息中心或是供应商的技术经验来判断瓶颈便成为最常见的模式。有时,厂商提供的性能指标似乎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升级改造的主要依据,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升级后系统更慢的主要原因。毕竟,在复杂的系统应用中,瓶颈不可能是某个产品或某个参数所造成的。那么大多数企业现在所面临的考验便是如何在对众多设备逐一分析、综合统计后正确地定位出瓶颈所在。

所以,企业需要行之有效的,可量化的四维瓶颈定位来帮助他们判断哪里慢。

何时慢

应用的高峰期,是运行最缓慢的时间段,也是抱怨最多的时候。只有结合实际应用特点的瓶颈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瓶颈。

在实施四维瓶颈定位时,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了解和分析,主要就是定位系统负载压力最大的时段,也就是最慢的时间段,因为那通常都是应用系统的使用高峰期。换句话说,系统使用的高峰期是负载最大,同时也是用户抱怨最严重、瓶颈最严重、最急于优化处理的时间段。当然,不同的应用系统,使用高峰期也各不相同,也不一定只有一个高峰期。各类系统变慢的主要时段如下:

1.大型邮件系统,主要慢的时间段在每天早上8:30到10:00,尤其是每周一早上缓慢的现象更是严重。

2.企业ERP,通常在月结时间段变慢,甚至影响到生产系统正常运行。

3.营销系统,某地市的烟草业务系统,每天大约需处理5000户的客户订单,在18点时候业务量大,主要是客户在做一些当天的订单查询,以及为第二天的营销做准备,系统的响应速度非常慢。

4.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系统高峰在下班前后,对前端用户的操作响应缓慢。

四维瓶颈定位可以配合企业定位系统变慢的时间段。

有多慢

无法量化系统瓶颈的严重性,就无法保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改善效果自然就不明显。

通过四维瓶颈定位,可将系统存在高负载率的资源定位成系统的瓶颈,也就是造成系统缓慢的主因。但为了保证升级改造的有效性,除了瓶颈定位外,必须加上对瓶颈严重性的判断,就是所谓有多慢的统计。

例如当我们判断主要的瓶颈是来自存储I/O时,通常的升级改造方案就采用厂家所提供更高规格的存储设备,希望经用高性能规格的存储设备来解决I/O瓶颈问题。但结果告诉我们,这样的升级方案的改善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便是缺少对瓶颈严重性的判断。

那么,如何量化系统有多慢?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统计高负载率的持续时间。例如,超过90%的高负载率超过8小时,如果希望缩短到4小时,那保证升级的设备必需是现有设备性能两倍以上的,否则是无法达成这个效果的。

四维瓶颈定位可以定义瓶颈的严重性,告诉企业怎样升级才能到达最佳效果。

慢的趋势

升级后,速度提升了,响应变快了。但是在3到6个月后,速度又慢了。

应用系统对性能的需求会随着业务量、数据量的增长而增加。如果没有预测到对应用系统性能需求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瓶颈的恶化趋势),如果升级方案中所提高的性能负载能力小于业务增长所需要的性能需求时,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系统的瓶颈又会出现,系统运行缓慢的现象又会发生。

如何避免性能提升后,由于系统再次变慢而进行二次升级改造?四维瓶颈定位在可以定位哪里慢、何时慢和有多慢之外,还可以预测慢的发展趋势。我们要针对未来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预测性能的需求量,并且对升级方案的最大负载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依据预测值,制定性能改善目标,选用有效的升级方案,才是解决性能缓慢的

治本之道。

四维瓶颈定位可以帮助企确定应用系统变慢的关联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上一篇:新一代数据保护:革命vs.革新 下一篇:绿色PC致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