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先到中原

时间:2022-07-04 04:59:51

拜祖先到中原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古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学、药物、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等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后世尊称轩辕黄帝为:文明之祖、人文之祖。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轩辕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轩辕黄帝,一生共历经52战。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中华文明时代由此产生。

寻根祭拜热在中原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的11969个姓氏中,70%源于河南。此外,中国5500万海外游子中80%的人祖籍在河南。近年,河南省把“寻根文化”作为一项浩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来抓,吸引了大批海外炎黄子孙前来中原,认宗、恳亲拜祖,使河南省成为全球华人“中华文化之旅”中名符其实的精神家园。

1992年,新郑市组织了首次寻根拜祖活动。此后,又连续举办了12次,尤其是2006年举行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是将活动的规模和规格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发了井喷式的寻根拜祖热潮。

大典举行当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10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及包括中国副主席江丙坤夫妇在内的港澳台、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万余人共同拜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祭祖仪式上,当黄河流经省份的代表和海外华侨代表将黄河水注入黄帝像前的宝鼎中,黄缎缓缓从两侧的龙身滑下,巨龙抬头,吐出龙珠,水流从龙嘴中呈柱状喷涌而出时,民族自豪感凝聚在一瞬间。

中华民族生命如水,浩荡不息。来宾们瞻仰黄帝雕像,虔诚热忱。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商人蓝贵良说,他是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如此壮观的仪式让他心潮澎湃,感触颇多。

大典过后,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热潮持续升温,到新郑寻根拜祖的华人络绎不绝。文化纽带,再次显示了它的强大威力。到中原拜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人文、和谐,表达了现代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彰显了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回归的渴望。

人文传承保留传统对现代文化的积极意义

中原作为研究黄帝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地区,新郑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论定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顺湛教授在《三论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源头》中指出,黄帝时代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时代相当;马世之研究员认为黄帝时代大体上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与那时的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诸文化等均属黄帝文化的范畴;曹桂岑、韩伟研究员则认为黄帝始年为距今4704年,即公元前2697年,故而应从龙山文化中寻找黄帝文化。

黄帝时代已被一批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起始时期,黄帝部族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使之融合为一个原始国家。因而以黄帝为首的“五帝时代”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的第一个阶段。因而研究五帝时代,特别是五帝之首的黄帝时代,理当成为当前正开展的国家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内容。

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不需要对黄帝进行朝拜呢?对此,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许文胜、华声在线总编辑荣松和孙虹钢等人甚至提出了中华纪年应恢复“黄帝纪年”的倡议,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思。

他们表示:“唤醒国人恢复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十分必要。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好,是第一个开始纪年的,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纪年。提倡使用自己的纪年,这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对黄帝的景仰上升到如此的崇拜境地,是我们的骄傲。

究竟该怎样保留和恢复传统文化? 毫无疑问,恢复和保留传统文化是必须的。抛弃传统文化的民族就断了发展的根底,是没有了民族文化和精神血脉的民族。但无论恢复还是保留传统文化,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都应该与时代同步,而不是将时代的脚步停下来,向后退去,生搬硬套地复古。复古,不是恢复和保留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恢复和保留,说到底是传统文化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其强调的正是精神的内涵。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正契合了这一横切面。我们要恢复和保留传统文化,脚踏实地地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用传统文化的精神滋润、营养当代。

恢复和保留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形式。而且这种载体和形式必须是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让炎黄子孙能从中产生认同感、吸取营养――拜祖文化由此而生。

祭拜黄帝,根在中原。当我们从文化中醒来时,您会发现,脚下发烫的黄土,正是母亲河流淌的广袤大地。中原文化的崛起,正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再聚焦……

上一篇:汉魂回归是中华文化内核的复兴 下一篇:汉语 沟通东西 连接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