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湖楼处 情有独钟

时间:2022-07-04 02:37:39

题记:看岳美缇老师的戏,总是让人觉得既过瘾又不过瘾。过瘾是因为她的戏好,她主演的每一部戏,都像是一幅幅隽永淡然且活动着的中国画,雅致精美,细腻清新,而她,则是自由驰骋其间的画中人,不同的角色,经过她的刻画,显得光彩耀眼、富禀灵气。作为首屈一指的昆剧女小生,她的戏不仅舞台调度干净,而且很注重细节的处理,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情态都经过细虑精磨,很像影视中的特写镜头,总能把观众牢牢抓住,让观众看到剧中人对爱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不过瘾则是每次看完戏后,总让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意犹未尽,总想“贪婪”地继续欣赏下去;而年近古稀的她,如今已多以教学为主,较少参加演出了。

冯梦龙著的《醒世恒言》第3卷收入了一篇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明清戏曲小说中不乏烟花女子题材的作品,但这篇小说因成功塑造了一个至诚可爱的卖油郎秦钟形象,因而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明代苏州作家李玉据此写成了一部28出的传奇作品《占花魁》,很多剧种都有改编演出,时至今日仍畅演不衰。《湖楼》这出戏在李玉的原著里是第14出,名曰《再顾》,由于故事主要是在酒楼里发生的,因而有的书籍曲谱里也叫《酒楼》。

上世纪80年代,岳美缇和张静娴专门到杭州向周传瑛老师和张娴老师学习《占花魁•受吐》。当时,周老师向岳美缇推荐了《占花魁》中的这出《湖楼》。可等到岳美缇正式向周老师学《湖楼》时,周老师却因病重无法亲自示范给岳美缇看,只能给岳美缇说说走位调度、扇子运用、人物要领等等。

回到上海后,对于怎么样演出《湖楼》,岳美缇心里犯起了嘀咕。她思忖着,演好《湖楼》就得从找到卖油郎的感觉开始。卖油郎秦钟应该是由巾生扮演还是穷生应工?俞振飞和沈传芷两位老师说巾生和穷生都可以演,于是岳美缇决定取其中,在巾生和穷生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这样比较符合秦钟的低微身份但又不失其内在的高雅。

周传瑛老师曾说秦钟的步子很特别,有位前辈艺术家演秦钟时的步子很绝,只可惜周老师也没见过。这句话让岳美缇意识到秦钟脚步的独特性,因为它代表了这个人物的特质。可秦钟的步子是什么样的呢?由于秦钟是个卖油郎,长期挑担,所以他的步伐应该很稳、很均匀、很有节奏,步幅应该不大。于是,她采用了将脚打开成小八字来行进,利用膝盖的伸张弹性来控制步频和步稳,把卖油郎秦钟带有职业习惯的脚步展现了出来。

找到了步子,接着找秦种的手。将巾生漂亮的兰花指、穷生蜷缩的大拇指这两种手型合在一起,再改良一下,最终岳美缇找到了一个特定的秦钟的手型,那就是将手腕略收,食指放松性地伸直,拇指轻轻捏住食指中部,其他三个手指则轻轻合拳捏在掌心。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明眼神是刻画人物极其重要的部分。那么秦钟应该使用何种眼神呢?在饰演其他的书生时,岳美缇看人时经常会带一点眼锋,用眼波的流转来表达对女生的爱慕。但在找寻秦钟的眼神时,岳美缇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前苏联电影《》中男主人公梅什金那痴痴愣愣又定定的眼神,这个眼神透露出梅什金对爱情的执著坚定。受此启发,在《湖楼》中,秦钟的眼神比较正,岳美缇不再特意用眼锋看人,而是脖子跟着眼睛转动,以此来表达秦钟的憨厚老实以及他的那种“真”。

戏中人物的上下场也是极讲究的,人物要带戏出场,也要带戏下场,这都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湖楼》的上下场处理同样显出了岳美缇的独特匠心。她想,如果让秦钟踱着巾生方步、着扇子上场就不像卖油郎了,于是便改成了秦钟把合上的扇子放在手里,轻轻地敲打着,在【滚豆子】的锣鼓牌子中,低着头踩着小八字步,以沉思状态上场。这样上场很有新意,也更符合人物的规定情境。

最后,还要给秦钟找一套适合身份的服装。原来秦钟穿的是黑褶子、福字履、戴鸭尾巾。为了让秦钟更美一些,更像个小市民一点,岳美缇因此穿了件墨绿的褶子,并在大襟衣领的黑镶边处加一些金线的云头纹样,在鸭尾巾的帽沿处再绣一排素色的云头纹样。由于岳美缇觉得自己个子不够高,此戏又不允许穿厚底,因而还特地做了一双二寸半高的黑丝绒福字履,在里面穿了一双长筒的白色布袜,使得自己看上去更符合秦钟小商贩的身份。

在剧情上,戏的初始曾有一小段情节是一日停业欲寻找王美娘的秦钟,不料竟然意外地碰见了朝思暮想的美娘。这时的王美娘只唱了一段【尹令】就匆匆而过,没有任何其他表述。岳美缇觉得这对于情节开展来说显得无义,王美娘作为这么重要的角色,随随便便地让她出场又迅即下场太草率了,因而就把这个小插曲拿掉了。另外原本戏一开始是秦钟先出场,现在则改成时阿大先出场,既精彩也不掉份儿,而且更能引起观众的期待。所以,后来的剧情中对于秦钟的表述、时阿大的念白、情节的发展等都多有改写,情节更加精确精炼了。

对于时阿大上楼来告诉秦钟,王美娘在西湖画舫上这段情节,原来的处理是把放在舞台后区的椅子搬到台口,秦钟站在椅子上看,时阿大则站在旁边看,看完了以后再把椅子搬回去。岳美缇觉得如此一来有点搅戏,便将之改成桌椅位置不变,秦钟踩在椅子上,一只脚搭在桌子上,一手高举扇子远望,而时阿大则跃上桌子,也探身向前看,并且是与秦钟同节奏同视线看,用特写的慢动作来表现秦钟此刻的急切、兴奋和期待。

戏的结尾,原是秦钟付完酒钱后还有一番插科打诨的戏,岳美缇觉得如果这样演,整个戏的高潮就掉下来了。现在的处理是两个人为了去追看画船上的王美娘,一步就冲出门,跑着大圆场,小圆场,而且是边看边跑,在节奏明快的【步步高】乐曲声中,让秦钟迅速来一个穿扇,疾转,提褶,飞褶,在一排小蹉步中快速奔下,让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恰到好处,使人回味无穷。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岳美缇通过对原戏的修改从而找对了这个戏的节奏。要说一出戏的节奏应该就是重要的戏脉,它能串联起全部的《湖楼》,成功地掌控全局。所以,《湖楼》中的一静一动,一张一弛,前冷后热,前慢后快,这些有意味的节奏变化让此戏更有戏剧感,更具观赏性。

1998年,岳美缇把这出《湖楼》教给了当时在“昆三班”中还不惹眼的黎安,没想到在当年的汇报考评中,黎安凭此戏拿了一个最高分,由此这也成为了黎安事业上的转折点,让他从此找到了自信,并有了他后来继续在昆曲舞台中艰难跋涉耕耘的旅程,并且使他成功地在2009年6月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得到了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的榜首。后来,岳老师又将此戏教给了俞玖林(苏昆)、毛文霞(浙昆)等人,他们都凭此戏获了奖。2009年10月,上昆参加“台北文化周”展演,老艺术家们在台北的剧场里又观看了黎安和侯哲主演的这出《湖楼》,纷纷赞叹:20多年过去了,《湖楼》还是那么好看。

我想,正是岳老师当年孜孜以求把《湖楼》抢救出来,准确找到塑造秦钟的各种方法手段,并致力于传承此戏,才使《湖楼》的生命得以续延。

上一篇:《金锁记》:表演与文学相得益彰的成功之作 下一篇:给我一个“橘子”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