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对大学生职业品质的需求特点探析

时间:2022-07-04 02:04:06

人才市场对大学生职业品质的需求特点探析

摘要:当今我国的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职业品质需求日益凸显,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特点。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人才市场对大学生职业品质的需求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品质;需求特点

当今我国的人才市场,日益青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表现为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日益明确,对大学生的职业品质需求日益凸现,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人才市场对大学生职业品质需求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

人才市场期望大学生具有理性的择业观

人才市场普遍要求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就业理念,把握企业的用人标准,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对“毕业生参加工作应持的正确态度”,66%的用人单位认为应从基本的工作做起,29%的用人单位认为要虚心学习,13%的用人单位认为要搞好人际关系,4%的用人单位主张工作岗位不合心意也应就业。表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立足于现实,从基层、琐碎、艰苦的工作做起,虚心学习,提高素养,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磨炼自己。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要搞好人际关系,体现出人们越来越注重人际和谐,关注良好人际环境对工作的影响。少数用人单位坚持工作岗位不合意也要就业,表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标准,调整就业预期,不能自我估计过高,盲目自信。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择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能否实现人生价值(47%)、专业是否对口(41%)、企业能否提供个人发展空间(13%),报酬高低(7%)。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然是用人单位首要的选才标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做专业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就业时不能将个人发展空间大小或报酬高低作为择业的条件,不能错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要把职业品质作为提升自身就业力的首要考量因素。

人才市场要求大学生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最注重的方面”是综合素质的高低(82%),接下来依次是思想道德(54%)、专业知识(53%)、社交能力(47%)和实践能力(45%)。表明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在综合素质所包含的众多因素中,思想道德素质排在第二位,表明用人单位开始由单纯重视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向重视职业品质倾斜。此外,用人单位认为当今大学生最需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40%)、团队精神(37%)、吃苦耐劳(35%)、诚信和创新能力(30%),其中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和诚信都属于职业品质范畴。这一方面表明,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并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第一资源。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必须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才能在竞争中战胜众多对手。“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包括多种学科知识的复合、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多种能力素质的复合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因此,大学牛在校期间,单纯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增强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自己品性和人格方面的修炼,锻造良好的职业品质,具备高尚的人格力量,以提升自身的就业力。

人才市场对良好的职业道德需求渐趋显性化

近年来,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满意或比较满意态度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也认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待加强,特别是敬业精神、合作精神、诚信意识亟待加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首要的品质”是敬业精神(61%),协作能力(52%)、业务能力(44%)和诚信意识(44%)。业务能力虽占相当比重,但却比敬业精神低了17个百分点。因此,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首要问题是敬业精神(62%),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教育(51%),加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47%),加强诚信教育(45%),而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仅占30%和15%。这一结果表明,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渐趋显性化,特别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诚信意识要求最为普遍。因此,大学生不能只关注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环节,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事业责任心,具有诚信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思考企业的发展前景、重视单位整体利益的实现。但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注重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计算机等能力的培养,而对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品质的塑造则不够。特别是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简历掺杂使假,夸大在校职务,使用假荣誉证书,实践经验注水等不和谐现象,十分令人担忧。这些看似“聪明”的失信行为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极端不信任,使毕业生就业市场遭遇严重的信用危机。

创新能力是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考量因素

创新(Innovation)是指事物内部结构的调整,并强调调整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问卷调查显示,23%的用人单位把创新意识作为合格员工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在“大学毕业生有待改进的问题”中,则有53%的用人单位提出创新能力欠缺,30%的用人单位指出大学生最需要培养的是创新能力。说明用人单位已把创新能力看作自身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开始注重。微软亚洲研究院招聘人才时出的几道经典考试题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创新精神的需求:“北京市有多少加油站”,“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等。他们需要的是别出心裁却又可以自圆其说的科学思维及发“光”的科学创造力,这有赖于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辨,独到的创新等职业品质的支持。

健康的心理日趋成为用人单位选才的重要标准

调查问卷显示,认同“健康的心理对员工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承受力、自制力有影响,进而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占91%,认同“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一分弱点,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分成就和贡献”的占87%,认同“健康的心理对企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占89%。表明用人单位已普遍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对个体职业品质的完善、文化素质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强健作用,认识到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潜在价值和推动力。

调查问卷还显示,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记忆品质、思维品质等智力品质的占47%,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形成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乐观的心态等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占79%,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全面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占72%。表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在人才培养和才能发挥中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检测就业者心理是否健康、个性特点是否能胜任聘用岗位,促使大学生提高相应的职业品质。

除了以上五方面的基本特点外,用人单位还普遍要求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以公平的心态、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谋求发展;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各种文化的价值;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与强烈的学习愿望;具备理性的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做到自主而不依附、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贱;能从容应对变化与挫折,较好地处理压力。

当然,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特点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但它对大学生职业品质的需求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需求特点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大学生要认清形势,做好相应的职业品质准备,契合人才市场的需求,达到顺利就业。

上一篇:将战略规划理念融入教学引导 下一篇:中国―东盟架构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