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编生字童谣的研究

时间:2022-07-04 01:33:53

小学语文创编生字童谣的研究

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是教材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让儿童尽早尽快、轻松便捷地认读一批最为常用的汉字,也就自然成了改革母语教育、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焦点之一。

创编生字童瑶,取其童谣语言高度凝练、充满童趣、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这一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应根据教材中每一单元的生字,把这些生字串联起来,创编出琅琅上口的童谣,让学生诵读、识记、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慢慢教给学生一定的创编童谣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生字创编童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巩固所学的生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养成自主识字、自愿阅读以及独立编写童谣的创造能力,同时在诵读与创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音韵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堂,为“童谣”夯实基础

1.创设教学情景,诱导轻松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选文新,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趣,富有文学性、文化内蕴和时代气息,可读性强。那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内容、富有童趣的练习,就像是为学生准备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快乐大餐”。课改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识字,如:韵文中识字、对子识字、字族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开展游戏活动,培养识字兴趣

一年级学生都喜欢游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经常开展游戏,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如猜字谜、找字卡、看画贴词语、找朋友、摘苹果,还有挂灯笼、登山、送信等。课间,建议学生用自己做的字卡玩“纸牌”“跳田”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活动,以实现互动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动手,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巩固了生字,同时也感受到了自主与合作的欢乐。

3.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中,教师应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例如,识字第2课《口 耳 目》这一课全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象。学生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这样学生识字的能力和效率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

二、巧设台阶,将“童谣”引向课内

童谣有着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语言,而童谣为低年级学生运用语言、巩固识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长期以来,教师讲授的是别人编写的、教学参考书齐备的教科书,教师发挥专业自主的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创编生字童谣,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创编童谣,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1.收集童谣,研究学习

在立足课堂,学好生字的基础上,课题组的成员们分头收集一些有名的童谣,如:《雪娃娃》:

雪娃娃,路边站,干什么?在值班。告诉行人路面滑,提醒车辆慢转弯。太阳公公来问候:“哟,瞧你累得一身汗!”

《小露珠》:

小露珠,起得早,来给小草洗个澡。太阳公公忙拍照,咦,小小露珠哪去了?他在云中眯眯笑!

……

大家聚在一起展示自己所收集的一些童谣,通过对这些童谣进行分析、研究、学习,从而为创编生字童谣打下基础。

2.借鉴模仿,掌握编创

课题组的成员在研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分工合作为每一单元创编生字童谣,一方面尝试将生字和童谣进行整合,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服务;另一方面锻炼了教师挖掘和运用资源创编生字童谣、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如教学“清”时,因“青”的构字率很高,可以编成童谣:

山青青,水清清,心里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

把“青、清、情、睛、晴、请”等编进去了。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清”字,复习了“情”字,还同时学会了“青、请、晴、睛”,令识字活动妙趣横生。

又如:我们根据一年级上册课文(1)中的部分生字创编了一首童谣《打电话》

小朋友,打电话,

“喂,太阳公公吗?”

“是我呀,你在哪里?”

“我在地球在我家。”

这首童谣,就重点让学生识记了“是、哪、阳、朋、友、公、电”等生字。

学生在学了一册识字(一)和识字(二)这两课后,我利用这两课中的生字又重新创编了一首生字童谣《七个阿姨来摘果》帮助学生识记这两课的大部分生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只篮子手中提,

七种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

柿子、李子、栗子、梨。

我们结合单元中的生字,创编出一系列的生字童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使生字学习不再变得枯燥乏味。

三、星火燎原,让“童谣”照亮课堂

妈妈的怀抱,外婆的摇篮,月光下,草丛边,美丽的童谣,吟了多少代,唱了多少辈,散发着爆米花一般香喷喷的味道。可以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的故事;活泼明快的童谣,装载着童年美好的回忆。

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给孩子真正的爱,就为孩子们创作他们真正喜爱的童谣!让美好的童谣伴着孩子走过美好的童年,让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他们幼小的心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一边诵读童谣,一边识字,从而把童谣中所包含的生字巩固呢?可以运用诵读—感知、想象—理解、体会—巩固,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诵读中提高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1.诵读—感知

童谣语言高度凝练、充满童趣、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形式。学生只有在诵读童谣中,才能感受到童谣的无穷魅力,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对创编的生字童谣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诵读训练,如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去感受童谣的各种不同形式,同时反复地识记生字。

2.想象—识记

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生字的理解和巩固。因此,我们可让学生把童谣中生动形象的生字,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情节。

如《洗手绢》:

“洗衣粉,泡泡多,我洗手绢唱着歌。唱着歌,慢慢搓,搓出一盆花朵朵。妈妈笑,奶奶乐,大家齐声称赞我。”

这样的童谣生动形象,学生比较有兴趣,容易识记。

3.体会—巩固

通过反复地运用各种形式的诵读,通过想象理解,加深学生对生字童谣的体会。

如一首《文明歌》:

“教学楼,真热闹。杨柳青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爱环境,出新招。校园美,齐欢笑。”

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识记中,理解了童谣的意思,体会到了要讲文明礼貌,也加深了对童谣中生字的识记与巩固。

四、移花接木,使“童谣”驰骋课外

1.引导学生创编童谣

学生通过对教师所创编的生字童谣的诵读、感知、体会、巩固,对童谣有了美的认识,渐渐地对童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就能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不仅达到了发展语言的目的,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创编童谣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如教学《菜园里》这一课,细长的豆角、嫩绿的黄瓜、高挂的茄子……构成了一副多么美丽、欢乐、丰收的图画!学习后一首首童谣就从孩子心中飞涌而出。

如许正日的《劳动到》:

田野里,爸爸妈妈打大稻;大街上,大爷大妈扫大道;高山上,叔叔伯伯开大道;工厂里,姐姐阿姨早来到;校园里,老师同学扫绿道。汗水到,血水到,大家一起创世道。

赵珊的《好孩子》:

好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理屋子,擦得地板像镜子,忙得满头汗珠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慢慢地引导学生创编生字童谣,教给学生创编生字童谣的方法与技巧,如要注意押韵、在字数上也要有一定的讲究等。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尝试着创编生字童谣。

如一学生在学了《哪座房子最漂亮》这一课后,根据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编了一首童谣《小白兔盖新房》:

小白兔,盖新房,

小猴小狗来帮忙,

拿的拿,扛的扛,

小房盖得好漂亮,

进屋一看黑漆漆,

原来忘了留个窗。

把这一课中的几个比较难记的生字:“房、屋、漂、亮、窗”编在了童谣里,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又一次识记、巩固了生字,同时培养了创造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2.对学生编写的童谣进行修改、完善

学生所创编的生字童谣比较稚嫩,教师要对此进行修改、完善,也可以把几个同学所创编的句子合成一首童谣。

如在学习了二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的几篇课文后,结合课文的学习、感悟,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真美好,感受到了春姑娘的神奇。在讨论春风的时候,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春风吹绿了柳树;有的说:春风有张神奇的嘴巴;有的说:春风吹来了燕子;还有的说:春风吹得小雨轻轻地下……后来,我就指导学生,把大家创编的句子合成了一首童谣:

《春风》

春风有一张神奇的嘴巴,

它轻轻一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还吹得小雨,

轻轻地下……

这样,一首优美的童谣就在小学生的合作下完成了,这对于他们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就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3.对学生创编的生字童谣进行评价、奖励

学生所创编的童谣,不管稚嫩与否,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更高,才能创编出更加高质量的童谣,从而在自我创编童谣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每个生字。一个单元讲完后,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生字,每人创编一首生字童谣,收集上来后,对学生的童谣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生字进行评价,对于优秀的生字童谣进行奖励,颁发“优秀童谣奖”的荣誉证书,并把这些优秀的生字童谣分单元编成小报,发至学生和家长手中,以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创编生字童谣。同时,学生在对生字童谣小报的诵读中,也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语文素养。

有人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学语文重在积累,重在习得。学生在不断地朗读、背诵、阅读、揣摩中对诗文词句、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乃至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了一个潜移默化的理解,提高了语感,不断强化和积淀大脑中的语言模式。生字童谣的创编、诵读,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增识汉字,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实在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校本实施整体方案研究 下一篇: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