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培训及素质提高的思考

时间:2022-07-04 01:00:16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培训及素质提高的思考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其关键问题在于首先,要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其次,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定期培训,最后,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制度,制定符合中小学农村教师定期培训的相关制度,以提高和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进而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教师 定期培训 素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03-01

1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物质待遇

1.1 农村中小学教育投资亟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具有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把教育投资的重点转向农村中小学教育,不仅要求要大幅度地增加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还要增加各级政府单位时间内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投资的比例提高,以多种渠道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从而使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有财力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待遇。

1.2 落实办学经费的科学性、合理性

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经费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监察和督管,以确保办学经费的有效落实。真正做到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和提高教师物质生活待遇,而坚决不能再把有限的办学资金挪用或浪费。

1.3 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包括劳动人事制度和岗位津贴制度,铲除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真正提高那些责任心强、教学能力高的一线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不仅要执行绩效工资制度,还要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津贴制度,要让他们和公务员享受一样的岗位津贴。只有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津贴,才能地缩小他们与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1.4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起薪

社会和政府应该意识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的艰苦性,进而应该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起薪只略高于其他公职人员,这对于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和调动他们在农村地区工作的积极性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提高他们的工资起薪是十分必要的。

2 给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足够的定期培训时间和机会

2.1 教师人数增加的必要性

多年以来,缺编现象的严重性一直存在于农村中小学校,但是近些年越来越严重。由于此现象的存在,又加之严重缺乏骨干教师,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具有重复性和艰苦性,便几乎没有任何空闲时间。所以,要让中小学老师有空闲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数,以降低他们过于繁重的工作量。

2.2 减少学生人数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重的原因:一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每个年级每个班人数偏多,平均人数超过了60人,因此,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应做到尽量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进而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以每班学生人数40~55人为宜。

2.3 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大力削减一切形式主义类型的培训活动次数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改进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活动,应当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尽量不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2.4 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农村中小学教师需要参加一定时间量的专业培训,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比如,一个新教师和一个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在相同条件下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所需时间和精力相差很多就是这个道理。

2.5 给教师提供校际间的定期培训

目前,由于资金和培养目标的选择差异,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几乎得不到类似的校际间的培训,除地域外如此多的限制条件引得众多农村偏远地区教师不满情绪高涨,消极怠工。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尽量减少地区教师的收入差距,平均培训名额分配。使教师带着自我成长的良好心态重新回归到教学教育中去。

3 要加快制定符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情况的定期培训制度的步伐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不仅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此,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要尽早制定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情况的培训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评价标准的建立上,要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教师的参与度;在评价内容制定上,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要注意把教师过去、现在的工作表现和未来的发展相结合;强调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以鼓励为导向,强化竞争意识为宗旨,最终达到调动教师积极性,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实现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可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7-09-01(B2).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吴龙,吴海峰,胡久江.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革新[J].教育与职业,2012(21):56-58.

上一篇:浅析理解等效平衡的三种模式 下一篇:基于课堂观察法提升教学效果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