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不易,“共同富裕”不难

时间:2022-07-04 12:31:58

“天下大同”不易,“共同富裕”不难

古人的“中国梦”,在《礼记·礼运·大同篇》有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真正的大同社会自然过于理想主义,然而,其共同富裕的思想值得人沉思。遗憾的是,“富裕”也许有,“共同”却不然。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研究,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61,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反映了中国收入不平等、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首先体现在城乡的组内差距过高。分城乡来看,城市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我们根据收入的来源对基尼进行了分解,以观察每一部分收入对整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总体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工商业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这三项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49.3%、17.4%和23.3%。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项收入对于收入不均的影响,我们比较了各项收入占比与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工资性收入、工商业收入、投资性收入的差距拉大了总收入的差距;农业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缩小了总收入的差距。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1.9%,但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却达到了49.3%。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家庭的农业收入占比为36.4%,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却只有22.4%。因此,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有助于减轻农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均,其次体现在城乡的组间差距过高。根据CHFS的数据估算,2010年中国城镇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为7.2万元,是农村家庭的2.5倍。从各项收入对城乡差距的贡献看,生产性收入的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生产收入贡献了27%,这反映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回报率远低于城镇。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根据CHFS报告显示,2010年农村户籍人口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有34.5%,而城镇户籍人口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则高达87%。并且领取了养老保险和退休金的城镇家庭的年退休、养老金收入为3.3万元,而农村只有1.2万元。

中国收入分配不均还体现在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高。总体来看,东部家庭与中、西部地区家庭收入差距明显,东部家庭总收入是中、西部家庭的2.7倍左右,中部和西部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家庭平均工商业收入为2.2万元,是市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9倍左右。

东、西部差距主要源于工资性收入和工商业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的差距贡献了东、西部差距的41%,工商业收入贡献41.7%。另外,转移性收入的差距也贡献了东、西部差距的17.5%;而农业收入则减小了东、西部差距。

知其然,然后能行。或许我们离“天下大同”尚有万里之遥,然而只要政府正视既成事实,采取正确的措施,那么即便无法“天下大同”,中国至少可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缩减贫富差距 下一篇:中国经济等待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