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特别而有特色的学校

时间:2022-07-03 11:27:27

一所特别而有特色的学校

因《江苏教育研究》“教育家成长”栏目之缘,我们来到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新区二小”)。临行前,我们了解到这是一所定点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然而来到这里,还是被她“震撼”了。

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

新区二小原是一所农村小学,2006年,搬迁至职业学校原址。随着周围农村的不断拆迁,工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也猛然增长,于是这所学校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学校1649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80%。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山区,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大约30%的家长报到时连自己孩子的名字也不会写。这些孩子来自多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很多孩子刚入学时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在卫生习惯方面比较随意,随地大小便是正常的事。因为农村拆迁,本地学生很少,有条件的也都去了市区学校。大批新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教师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带有严重的口音。

然而,这又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王文英校长觉得,这么多孩子和青年教师从五湖四海来到新区二小,就像条条江河汇入大海,她朴素地想到了“海纳百川”这个词。她和她的团队,立志要以海的胸怀接纳这些来自相对社会底层的孩子,不拒绝,不放弃,不仅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还要让他们“上好学”,让每个教师都有归属感,为孩子们送去有温度的教育。

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就有了不畏艰难的勇气。王校长在学校用心打造“百川文化”品牌,因为她深信,“文化具有无微不至的渗透力,具有雄强宏阔的整合力”,文化可以改变学校的面貌。经过多年的用心思考和实践,二小人对百川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创造了富有实效、新颖独特的实践样态。

“百川讲坛”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一个品牌项目,创办于2007年,已成功举办200多期。培训以问题为导向,根据需要更新形式和内容,逐步提高培训层次。“读课文,练口齿”,以解决教师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讲故事,练表达”,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议时事,谈想法”,教师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013年开始,百川讲坛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教师培训也有了“小班化”。通过培训,青年教师在即兴演讲、科研意识、课堂教学、师德修养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锤炼。

“百川故事会”“百川电影课”是学校要打造的育人特色。一个好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一部好的电影胜过无数说教。通过故事会、电影课进行德育,一开始也许是某个老师的创意,但在文化氛围深厚的新区二小,很快成为老师们研讨的课题,得到学校的支持。学校特别成立了德育课程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定期举办沙龙,交流探讨,挖潜资源,积累案例,开发教材。相信“百川故事会”“百川电影课”特色校本课程会越来越成熟。

“水娃足球”课程也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学校请来了意大利的教练作定期指导,小球员们还可以去意大利参加比赛。足球比赛增添了孩子们的荣誉感,也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随班就读的孩子原来不太愿意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喜欢的球队6:0赢了以后,非常兴奋,并主动向老师要作业做,回家以后,也要先学习再看电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认为,学生应该多搞剧团活动,因为话剧表演最能培养团队精神。足球又何尝不是呢?

学校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只“百川缸”,通过仪式让孩子们在六年教育的关键节点留下深刻的印记。在新生“入学礼”上,每个孩子带来一瓶水,汇入缸中,象征着“百川归海”,欢迎孩子来到学校。在三年级十岁“成长礼”上,每个学生要过“成长门”,从“百川缸”取一杯水,饮三口。饮第一口水,感谢父母养育;饮第二口水,感谢老师培育;饮第三口水,感谢祖国培养,仪式庄严、温馨感人。六年级“毕业礼”上,有“取水”环节,每个孩子从“百川缸”里带走一瓶水,寓意孩子们的六年小学时光满载而归。

2015年,学校和家长一起策划了第一届“百川节”。家长们身着民族服装,现场制作各地传统美食,孩子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精彩的杂技、足球表演和展板上各民族不同的人文风情,家校联通,其乐融融,学生成长的路上又多了一道风景。

“项目承包制”是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的特色之举。基于师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基于对“百川”文化多样性及其教育意义的理解,学校在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建设等方面已开发了系列的活动平台。这么多的活动,如果都由校级层面管理,是难以想象的。学校将平台活动分解成一个个项目,每个项目由不同的条线和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或者员工承包,如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室内外的文化标识设计就由一位美术老师认领。我们看到,整个校园环境设计得温馨雅致,除了固态的文化标识,还有变化的教育内容。有一块设计精美的木制展板非常醒目,上面是这位美术老师用防水粉笔抄写的一则教育故事,每星期一换,而故事则由老师、学生提供。“扁平化”的项目承包制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热情,百川文化成为自然生长的文化,成为“我们的”的文化。

近十年的执着、坚守,百川文化不断繁盛,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仅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的愿景,使一所特别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

上一篇:借力打力:云南旅游企业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实... 下一篇:《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