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

时间:2022-07-03 11:18:27

重庆市是中国重工业城市,从十九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到二十一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已经由一个边鄙小城蜕变成号称中国中西部枢纽的巨型工业重地。重庆的工业文化已经逐渐成为这座城市安身立命的主流文化,工矿企业的兴衰与城市百姓居民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保护工业遗产对重庆城市文化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历史背景

重钢的前身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汉阳铁厂于1890年建设,1893年建成投产。1908年,汉阳铁厂、大治铁矿与萍乡煤矿合组成立“汉治萍煤铁厂矿公司”,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场地解读

1.结构分析

(1)城市成带状形态

(2)城市的大空间由山脊、铁路、滨河划分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复杂

(4)城市内部建筑分布密集,体量差异明显

(5)城市功能呈点状向外发散

2.肌理分析

(1)图底关系

(2)肌理圈层分析

空间肌理分析――积极空间,场地自身的基因重组、混搭风格、节奏变化巨型尺度、场地缝补概念。

(3)组团肌理分析

树状型:建筑形态呈一定方向性排列。

面型:体量面积较大,形成了很多狭长空间。

规整型:地势平坦开阔建筑排序较整齐。

无序型:根据用地情况形成很多半开放,包围,嵌入式围和空间。

3.空间形态

多中心――功能分区,厂区划分

封闭式――山脉与水岸围和

集中式――各分区紧密联系,节约成本

城市空间重构

城市公共空间布局是市民感知城市、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目前,重庆城市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历史原因形成的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交错混杂的状况还未彻底改善,如渝中区是城市核心区,主体建设质量在主城九区中也最好,但存在密度过高,缺乏城市透气性空间,使得各地段不能够使其合理的利用。那么将不同空间相互叠加形成一种新的空间效果,并且通过这种叠加的方式能够将新老部分结合,带状式与点状式空间相互叠加穿插。

1.工业建筑空间叠加

(1)加入庭院创造小空间

庭院常用于创造室外空间,将一些大跨度空间的厂房中的局部屋顶拆除,使其形成一个内院。可在内院种植植被,形成一个小的自然环境,不仅可以给进深较大的内部空间带来充足的光线,还可以丰富空间带来的心理感受。

(2)创造灰空间

灰空间的加入使建筑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能感觉到市内空间到室外空间的过渡很自然。例如将边跨作为柱廊,并将建筑外墙局部拆除移至第二边跨,再加建连廊以及屋顶挑檐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变建筑物形体,同时给我们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环境。

2.滨水空间连接法

构成滨水地区环境最主要的是水域及邻水陆的环境条件。建设完整的滨水体系,从室外大空间到室内小空间对于重庆这个滨水环境城市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如旧金山渔人码头、美国巴尔的摩内港、西雅图奥林匹克公园等,都按照了复兴城市经济发展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相结合的设计策略,在特色滨水空间得以形成之际,城市文化品位,城市人文生活都得到了空前的整合与利用,片区经济也因此得到长足进步。

(1)增加连廊

几个独立建筑用连廊串接是较为简便可行的空间整合方式。采取加天桥或连廊的方法,可使建筑贯穿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使得得两个彼此分隔的内部空间满足功能而相互贯通。可以根据重庆地形需要来增加大空间和小空间的连接。

(2)增加覆盖物

即将两个或多个临近建筑物增加封顶,或者用一个大顶棚将整个预改造区域覆盖起来,覆盖后的空间可以增加局部结构,重新兴建内部建筑。当然,也可以通过连廊、楼梯等构件对互不相接的建筑部位进行连接,使之成为功能与空间共融的整体。形成宜人的公共空间。许多工业遗产建筑群,由于历史建筑风格,室外都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天井和内院,如果能通过封顶将其改造成美丽的中庭,那么室外空间就可以被纳入室内,在现代建筑材料的作用下,不仅利用了自然光影和绿化元素,同时还扩大了使用空间,增加了使用功能,何乐而不为?

结语

重钢空间的保护利用不只是工业遗产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工业遗产承载了过多的民族记忆和历史文化元素,所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弃物,而是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人的文明遗产,所以从城市文脉的延续上考虑,工业遗产空间依然是城市产业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空间保护和更新的远不止于工业遗产本身,还有更深入更广泛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空间叠加更新只是工业遗产空间改造更新的一个组成部分,解决的问题也比较有限。本文选择空间叠加方式作为切入点,目的在于协调工业遗产空间与城市空间、建筑空间的关系,美化城市景观,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上一篇:温度传感器 下一篇:抱瓮者说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