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较量

时间:2022-07-03 08:14:13

[摘要]在众多二战题材的影片中,《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突破了同类电影的樊篱,用深邃的思想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重塑了德国纳粹血腥屠杀犹太人的历史画面,同时又以赞美的情怀去讴歌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黯淡的人性善的光芒,本文将选取片中红色与黑白、乐声与枪声、亲吻与毒打这三个场景的对比,显示出影片主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和对人性的近乎固执的信念。

[关键词] 红色与黑白 乐声与枪声 亲吻与毒打 对比 善与恶

德国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曾说:“它《辛德勒的名单》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地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辛德勒的名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既非在于它再现了敌前波澜壮阔的战争,也非在于它勾勒了敌后惊险残酷的斗争。它给观众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德裔商人在榨取犹太人血汗、大发战争横财的过程中,受良知和正义的驱使,散尽钱财营救一千多名犹太人的故事。影片不带一丝煽情,却足以让人泪流满面:看似沉闷无趣,却焕发着激情与现实相互交织的灿烂光辉。在面对二战这部历史悲剧中,影片没有狭隘地散播仇恨,而是颂扬一种悲天悯人的美好情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颂扬一种超越种族的大爱: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秉承着这一主旨,《辛德勒的名单》因其娴熟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简洁的电影语言,获得了洗练的气质,并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影片多次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比,将人性中那份善与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明朗的红色与凝重的黑白画面:生命与死亡的对比

《辛德勒的名单》有如素衣女子,洗尽铅华,以凝重的黑白色作基调,营造出一种苍凉、恐怖、缺乏生气的氛围,将观众引入那久远的战争年代。正如导演斯皮尔伯格所言:“除了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之外,我别无选择。”对于那样一个弥漫着杀戮与死亡气息的时代。今时今日,我们依靠文字联想起来,也是别无选择的灰暗一片。试想当死亡的阴影伴随左右,即使阳光明媚又怎能照亮心中的阴霞?黑白的画面不仅是纳粹造成的黑暗世界的写照,更是犹太人看不见生的希望的内心写照。

然而就在这一片凄凉、阴森的黑白色调中,闪现出了一点明朗温暖的红色。一个身着红衣天使般可爱的犹太小女孩,无助却又从容地穿行于满是杀戮的街道上。这是生命之火在律动,是犹太人渴求生存的希望在跳动。但是,这一点红色最终还是被浓重的黑暗吞噬:当我们再次见到这位小女孩时,她已经成了一具僵硬的尸体。美好的毁灭,恶的胜利,悲剧的强化!正是如此,影片将纳粹的残暴邪恶控诉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这样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心理冲击力的作用下,悲愤于心中郁结的痛楚时,也会深刻意识到生命与死亡的抗争中,生的美好与可贵!

二、悠扬深沉的乐声与恐怖刺耳的枪声:人性与邪恶的对比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音乐配乐无形中担当起影片的重要角色,恰如其分地渲染出影片的主题。在这里,音乐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响背景,她不仅配合画面有效地调动人的情绪,而且还赋予听众一种深沉悠远的“生命思考”。观众在感受音乐中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心境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个民族的心酸和悲怆!尤其是纳粹在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恐怖刺耳的枪声中流淌着一段温婉动人的童声合唱和悠扬婉转的钢琴声。这样的乐声将遭受杀戮的犹太人那孤独、悲凉的心情表达得哀而不伤又充满反思,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童声合唱是伴着红衣小女孩的出现而出现的。乐声细腻哀婉,在疯狂血腥的屠杀中,让人忍不住悲从中来,入夜,枪声依旧,此起彼伏,全副武装的纳粹用尽各种手段寻找劫后余生者。当一名犹太钢琴家在面对屠杀时镇定自如地谈起欢快、激扬地钢琴曲时,两名党卫军人抱着枪倚在门口讨论着:“巴赫?”“不,这是莫扎特!”此后,这首曲子一直伴着枪声结束。

音乐是情绪的体现,也是画面的补充。然而当悠扬的乐声与屠杀的枪声交织在一起时,这种强烈的反差与对比,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怎能不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之间地激烈冲突?在这里,音乐成了人性的倾诉者,它在枪声的邪恶中抗争着,痛斥邪恶、诉说苦难、希冀良知。

三、温暖博爱的亲吻与残暴无情的毒打:善良与残暴的对比

达・芬奇曾说:“你们如果遇见任何一个善良有德的人,尊敬他,因为这些人就是你们在地上的‘神’。这些人配得上我们为之塑像与画像。”辛德勒正是这样一个犹太人在地上的“神”。他死后被推举为“义人”,因为他的救赎,因为他的善良,更因为他那超越种族界限的大爱与良知。他作为一个英雄,并不完美,然而他却具有人类最美好的品性和救人与危难的善良与勇气。他的初衷只是为了赚足钱衣锦还乡。但纳粹的暴行激起了他的义愤,犹太人的苦难触动了他柔软的心。他散尽家财,救下一千多名犹太人。他视犹太人为同等的人,对饱受折磨的海伦给予深切的同情和关怀。在戈特的地下室里,他无惧种族污染的罪名给了海伦友爱的一吻。这一吻深深地宽慰着海伦破碎的心灵,这种爱的力量也在无形中给了海伦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而戈特,这颗希特勒战争机器上闪耀的螺丝钉,在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面前,却丧失了理性。他那寂寞张狂的灵魂,被海伦这个异族女子深深打动,但日耳曼民族不可一世的高贵感使他羞与承认自己的感情。他想尽办法接近海伦,却又时刻保持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他试图向海伦表白爱情,但语言却矛盾、苍白。“我明白作为犹太人,从严格意义上讲你不算人,不过,也许你是对的,犹太人也是人……这张是老鼠的面孔?这双是老鼠的眼睛?犹太人不也有眼睛吗?海伦,我同情你……”然而就在他坚定的思想体系因爱而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时,他立即就作出了“理性”的回归。“不,我怎可同情你!你这犹太,几乎诱我上钩……”可怜的纳粹狂热者,完全失去了自我,甚至连爱也不敢!

对海伦,戈特的癫狂与辛德勒的关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比,在裸地揭示出纳粹战争狂热和种族偏见所引发出来的残暴邪恶与畸形人格的同时,也衬托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之情和神圣辉煌的人性之光。

“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就是深渊。”在六百万人被送进毒气室的恶的大曝光中,只有1100名“辛德勒的犹太人”获救,善的显现如此微弱,然而在暴力与死亡的世界中却如此有力与恒久《辛德勒的名单》,是善与恶的一场较量,是人性与良知的最终胜利!

上一篇:克莱尔的导演艺术一迪伦马特《老妇还乡》导演... 下一篇:影片《美国丽人》中玫瑰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