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式教学

时间:2022-07-03 07:17:44

有感于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式教学

【摘 要】教因学而生,学因心儿而成,所以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在此本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略谈对讲授式教学的看法,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讲授式 注意问题

在2012年的假期中通过对“有效对话

启迪智慧——思品课的讲授式教学”课程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于讲授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教师应在进行讲授式教学之前,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讲授式教学的精准度。不能脱离开教材漫无目的的讲。所以,吃透教材是关键。有时可能因为我们对教材的一个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失败。这也是我们进行讲授式教学的一个基础工作。

二、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讲授的内容既要符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性质、目的、内容以及要求,又要符合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既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基础基本理论,又必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三、讲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讲授式教学应该侧重的重点并非在讲。

讲授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启发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最终知道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践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四、讲授式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不能一个腔调、一个表情的一讲到底,既没有表情的变化有没有语调的起伏,枯燥乏味就是这种状态的代名词。听都不爱听,怎么会有兴趣学呢。

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通俗、准确、生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把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阐述过程中,应尽量将其生活化、实际化

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五、讲授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每节课上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能一潭死水,整节课下来,听不出教师讲的重、难点,讲出关键、讲出主线,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与指点。

六、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讲授式教学的课堂不应该排斥其他的教学手段,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应用也可以为讲授式教学课堂服务。

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从而增添教学效果。从而能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为教学服务。

七、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

如对高中思品的国策部分学生理解上难度较大,因为很多名词都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因此,把资源、环境、人口、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国策结合到一起,一一对应,具体细化分解学生就容易把前后知识融为一体,在理解上就不费力了。

八、讲授式教学后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可能我们在讲的时候,有时会不自觉的忽略一些学生的细微的疑惑,如果我们就此放过了,可能学生也会由于不好意思向教师提问而放过去了。慢慢的,问题积攒的就多了。时间长了,学生由于不懂的越来越,就会慢慢失去兴趣,彻底不学了。所以课后的交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讲授法,虽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但今天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它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并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意愿或偏好,而是社会和教育进程的历史选择,也是因为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只要有教师行业的存在,就会有讲授法生存的空间。

简单地说,因为社会与科学的进步,才有了系统的科学知识,才需将知识不间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才需要普及各种教,尤其是对人进行的基础教育。这正需要有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完成这种任务。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体现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快地促进自身成长,也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铺开思维之路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