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希军:天士力助力和谐社会 吹响大健康产业“集结号”

时间:2022-07-03 05:44:38

闫希军:天士力助力和谐社会 吹响大健康产业“集结号”

北京2008奥运进入倒计时之际,天士力集团吹响人健康产业“集结号”,角逐生命健康奥林匹克,天士力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进发――

厚积薄发 进军大健康产业

闫希军:“根据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改变,天士力选择进军大健康产业。当然,天士力走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制药这个主业,还将一如既往聚集专业人才来做专业之事。”

1月8日,从俄罗斯考察返津的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拂去一身征尘,便紧锣密鼓部署开年“头等大事”。

年初召集战略规划会,调整提升企业发展战略,在天士力集团已成惯例。今年却来得不同寻常。不仅闫希军率集团全体高管悉数出席会议,各专业总监,各分公司总经理也全员到会。以封闭式讨论,上百号人阵容拟定3至5年发展规划,这在企业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创业十几年的天士力,为何今年如此“兴师动众”?对于事业蒸蒸日上的天士力集团,这次规划又有着怎样特殊的含义?

熟悉闫希军的人告诉记者,他是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领军人。擅长透过各种形式影响他人。闫总说,他的用意是借这次规划会掀起头脑风暴。希望各分公司借此打破门户“藩篱”,站在产业链上重新看待自身的分工。不是局限于生产一个产品,一个企业能做什么,而是围绕集团整体规划,思考如何发挥协同效应。按照集团确定的产业板块发展模式重新论证,该以什么样的角色,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集群。闫希军说,走到今天,天士力全面审视自己,正在寻求一条不一样的突围之路。

两天热烈研讨,集团上下逐渐达成共识。新春将至,天士力伴着春天渐行渐近的脚步,了集团全面升级发展的新版本。

在3至5年发展规划里,“大健康产业”成为集团战略定位的关键词。面对“大健康”这个听上去熟悉又陌生的领域,记者颇有几分好奇,赚钱的行业千千万万,天士力为何独辟蹊径?以现代中药闻名于世的天士力,对制药业和“大健康产业”又如何兼顾呢?闫总回答:“根据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改变,天士力选择进军大健康产业。当然,天士力走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制药这个主业,还将一如既往聚集专业人才来做专业之事。”

闫总认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忙着手里的事,同时必须紧跟市场,面向未来。他说:“经济增长转向以科技和市场为重心的哑铃式发展,只有着眼于向微笑曲线上下游拓展,向哑铃两端延伸产业链,提高服务价值,才能超脱一般加工制造业单纯的成本竞争。而以人类大健康为诉求的生命科学恰恰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开发领域。”

从专精于制药业,到强势进军大健康产业,天士力的决策者,为百年老店的愿景勾勒了一条同心多元的行进轨迹。

始创于1994年的天士力,与一些跨国医药巨子比,还是一位弱冠少年,但谁都无法否认,这个诞生于华夏大地渤海之滨的灵秀少年,在行业内,在消费者心目中,在国内乃至国际医药市场,已经建立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日渐深远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天士力集团资产额达到80亿元,利税总额33亿元。现代中药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年产销5000万瓶,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成为心脑血管领域绝对的第一品牌。从一个小药厂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高科技企业集团,天士力始终是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排头兵。14年间,他们率先提出打造现代中药先进数字化制造平台战略目标,创立了现代中药生产的“天士力”模式。天士力自主研发的制造体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内最大滴丸生产基地。天士力在国内首批获得国家GAP(中药种植规范)认证,率先提出并建立了中药提取管理规范GEP,为建立现代中药的产业化标准率先突围,并以此建立了完备的产业链。

如今,他们又率先提出了大健康产业战略,开拓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新方式。

呵护“大健康” “治病”“治未病”并举

闫希军:“天士力大健康产业两大支柱,一是‘治病’,一是‘治未病’。即围绕生命安全,做好‘一盒药’,围绕生命健康,开发社会急需的保健产品和服务。”

何谓“大健康”?天士力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在哪里?闫希军告诉记者,形象地说,天士力的大健康产业就是为让人们“生得好,病得晚,活得长,走得乐”服务。“天士力大健康产业两大支柱,一是‘治病’,一是‘治未病’。即围绕生命安全,做好‘一盒药’;围绕生命健康,开发社会急需的保健产品和服务。”闫总语气坚定地表示,在“治病”、“治未病”两大领域,天士力都要争当规范发展的排头兵。

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年中首次提出在全国选择部分中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服务百姓。作为天士力发展方向的策划者,闫希军三年前即提出了向预防领域前移的大健康产业雏形,和形象解读这一战略的“12字口诀”。为何他对国家产业方向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预见性?闫希军解答:当代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出发点不仅限于企业利益,只有把企业发展融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才有无限天地。

“党的十七大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我理解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人平均寿命从建国初期的46岁提高到73岁,中国未来将形成人口最庞大的老龄化社会,如何在生命延长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优化健康水平?如果大家五六十岁以后疾病缠身,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多少负担?创造多少财富才能弥补这一短板?”让闫希军牵肠挂肚的这些疑问,催促他找到了新的发展起点。“追求健康符合国人脱离温饱后,最迫切的终极需要。也顺应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回答了天士力百年企业,百年品牌,百年育人的发展方向问题。”闫希军认为,现代病如心脑血管病、功能障碍性疾病多是演变型的,症状出现时起病最少三年,多则六七年。而以往采用抗生素消炎之类对抗性治疗,也就是几天时间。“当今疾病谱的改变把治疗和预防医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给医药产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提出新课题。天士力必须要一手抓‘治病’,一手抓‘未病先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行业的发展趋势闫希军始终保持着长远的眼光。

或许是复方丹参滴丸的名气太大了,人们真不知道以创新闻名的天士力“大健康”的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

其实,天士力在“治病”和“治未病”两大板块厚积薄发,上市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早已悄然储备。

在治疗领域,复方丹参滴丸的姊妹新品迭出,以滴丸起步的天士力,已推出七八个产品构成的“滴丸集群”。“只有专业化创新平台才可能培养出滴丸产品的单科博士”,闫希军以现代研发转化体系孵化现代中药的发展思路正接受时间的检验。目前,养血清脑颗粒(丸)、荆花胃康胶丸、藿香正气滴丸、柴胡滴丸等,销售贡献均以年均30%以上速度递增,进入快速成长期。

据悉,天士力医药研究走专业化之路,正在开创性地建立“数字化神农本草库”,他们与浙江医科大学联合开展攻关,挖掘祖国医学几千年验方,通过9年的艰苦探索提取有效组分已达1.3万种。随着这一数据库的完善,将使传统中药从“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真正走向“现代神农无处不辨”。今年5月10日,闫希军著述的一套近百万字、五卷本《丹参大全》将正

式出版。古往今来,尚没有一味中药,像西药化合物那样,一个药品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美元销售规模,闫希军的这项研究,就是立足于用现代技术标准支撑起一味中药的产业经济。

中药冻干粉注射剂型标志中药剂型的又一次革命。天士力顶着创新的风险,触摸这块“烫手的山芋”,立志以标准化的制剂过程,制造一个“清清白白”的冻干粉注射剂。目前,用于心脑血管类和抗肿瘤的8个新剂型新品种,丹参总酚酸、银杏内酯、艾迪冻干等正在加紧临床试验,今年10月起,第一个中药粉针“益气复脉粉针”在全国主流城市医院上市销售,供不应求;天士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与名老中医合作开发,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消渴清颗粒完成中试,即将投产;在生物药,化学药领域,天士力立足市场需求立项。

I类新药――替莫唑胺颅内植入片和替莫唑胺酯,专业治疗恶性脑瘤,上市一年,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元,围绕治病和预防在先,天士力发挥特有优势,初步搭建了金字塔式产品结构。集中优势资源,围绕既定战略,瞄准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目标做减法,筛选保留大市场、大病种、差异化项目,在研项目从一百二十多个减至四五十个,预计经过3至5年发展,将形成以复方丹参滴丸为塔尖,以3至5个10亿元规模产品为塔身,一大批5千万到1亿元畅销品种为塔基的产品集群。

闫希军告诉记者,天士力坚持精益化开发,提出对中药分类指导,分类研究,分类发展,跳出仅把中医药当作是药的狭窄思维,把国宝看成资源开采。专家评价,天士力划分传统中药、化学中药、生物中药、代谢中药并使之全面与现代科技体系接轨,这将改变中国药品研发徘徊不前的局面,为医药原创领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闫希军告诉记者,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必须求新求变,从过去的产品经营转化为产业经营和产品经营相结合,从过去的单一产业向大健康产业转变,由过去的国内经营向国内与国际经营相结合转变,由过去的传统营销模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天士力因关注民生和健康而改变,跟踪疾病谱新动态调整研发和产业模式,唯一不变的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变。据悉,天士力每年的R&D投入都在7%以上,远超2.5%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天士力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围绕人类生命健康全过程,从药品到保健品,从食品到水源,不断拓展产业链的研发平台,为进军大健康产业全面提供创新能力的技术支撑。

还原健康平衡学说

闫希军:“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就是既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药,又能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普及生命科学,还原平衡使之重返健康。”

最近与闫希军总裁会晤,一定会听到他滔滔不绝地向大家推销“健康”与“平衡”之道,中医里的“衡法治则”被他形象地解释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久病必有瘀,瘀者必有病”。他乐于将“以平衡为核心,除瘀求通,建立新的健康理念”这一思想与各行各业的听众分享。

一个医药企业老总为何如此热衷这些“形而上”的理论?

闫总告诉记者:“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就是既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药,又能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普及生命科学,还原平衡使之重返健康。还原健康平衡学说这一健康教育理论,三四年前我就构思成型了。”据悉,日本今年提出实施“新健康开拓战略”。围绕平衡健康医学,加强国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计划从2007年至2016年10年实行。该战略第一项内容就是儿童健康,此外还包括女性健康、克服肥胖、减少癌症等九项内容,“日本的国民健康战略,强调从娃娃抓起,包含未病先治的思想。发达国家关注的问题我们也早就关注了。”

闫希军认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健康内容常说常新。“美国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孰料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富贵病也随之而来,这种困扰至今仍在,发达国家将重点迁移到预防领域,就是为应对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闫希军认为,脱离了温饱正在全面向小康社会过渡的中国,也存在同样的健康挑战。亚健康人群增多,慢性病发病率上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敲警钟,促使我国政府近期也提出了“预防前移战略”。

“生命过程是个全程呵护的过程。面对现代病,事后对抗性治疗往往为时已晚。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失误谁之过,转变观念和行为谁之责?天士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教育开路,科研先行,产品是一个载体,但不是全部。”闫总认为,要转变国民健康观念,一方面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普及生命科学,树立健康文明观念,防病于未然才是上策。他呼吁从事生命健康行业的企业在健康教育中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明确提出“治未病”的医疗指导原则。闫希军告诉记者,其实“治未病”这种未雨绸缪、防杜渐的预防思想,最初就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创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说,虽然中医药治未病历史悠久,但其理论体系明确化不足。

闫希军认为,鉴于医药保健品行业市场现状,消费者急需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引。据介绍,为推动市场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天士力正在梳理中医药典籍中治疗未病的理论内涵和临床治疗学意义,推出以除瘀求通为体系的还原健康平衡教育传播理论,帮助更多消费者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闫希军表示,还原健康平衡学说将为天士力开发大健康市场奠定理论基础,也将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坐标,据悉,天士力有关部门正在围绕这一理论开发相关的视觉文化符号,宣传推广方案,推动东方的健康理论走向世界。闫总介绍,天土力已将代表现代东方医学智慧的健康大讲堂开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全球,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市场伴随天士力集团的到来,一场关于还原健康平衡学说的教育方兴未艾。

全面国际化

闫希军:“地球村中,唯一买不到的‘中国制造’就是制剂药片,天士力不甘心留下这个遗憾。天士力不但要做出高标准化学制剂药,源源不断输入发达国家;推动中药按照现代化准入门槛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药作为天然成分药物,在国际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目前国际市场中成药贸易额已达160亿美元。其中90%是日本“汉方药”。这种巨大的市场落差让中国医药界有识之士心潮难平。然而,技术标准体系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中药作为药品突围国际市场,尤其是经济、文化优越感都强势的欧美市场谈何容易。

闫总告诉记者,天士力在国际化征途中走了七八年了。其实如果从1997年天士力第一次冲击美国FDA认证开始算起,闫希军和他的团队国际化的长征已经不下十年光景。回顾10年前那个当时名不见经传,刚从部队药厂脱胎不久的中医药企业,即向主流国际市场发出中国的声音,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这与短跑名将刘长春在中国人尚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即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首次挺进奥运会,同样振聋发聩。

十年长跑,天士力在国际化这条布满荆棘也充满乐趣的征途中越走越自信。从第一例复方丹参滴丸被国外消费者所接

受,至今天士力产品海外累计销售总额已达8000万美元。在南非高原心脏病高发地区,复方丹参滴丸被称为“神丹”,从未服用过中药的当地人显效颇佳,数以万计非洲患者通过尝试来自现代中国的神奇小丸减轻了病痛。连续五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丹参滴丸,一举成为非洲和东南亚市场的单品销量冠军,显示了不俗的成长潜力。养血清脑颗粒、人参源胶囊、芪参茶等,用效果说话,一次又一次敲开了异国市场的大门。

按照闫希军全员性、广覆盖推动国际化的原则,天士力的产品以药品、保健食品等不同身份四面出击。“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天士力的特色产品跳出了华人用药的圈子,以“星火燎原”之势,已进入世界各大洲16个国家、地区医药和保健品市场。

胸怀世界的闫希军认为,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这还只是全面国际化的冰山一角,与他所提出的现代中药,人人共享的目标相比天士力的国际化仍处于拓荒阶段。天士力的国际化战略在这一高目标要求下,不断被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除了产品国际化还提出了资本国际化,知本国际化。

为了推进产品国际化天士力选择了更有力的营销模式,从2002年下半年,天士力的经营团队长驱直入直销市场。闫总认为:“中医药被西方世界接受 关键在于一个语言系统的对接两种文明的博弈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天士力的国际营销系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在传统的分销网络之外,天士力把更多资源投向直销。

会员制的直销模式便于通过授课,讲解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面对面传播中医药文化。事实证明新的营销模式事半功倍。

资料显示,天士力在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销售额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国际业务2007年一举突破8000万美元,销售品种扩大到包括复方中药、化学中药、中药保健品在内的38个品种。在此高成长基础上,集团提出了国际板块利润和销售额年均保持50%增长新目标。

目前,天士力集团在15个国家和地区有长驻销售管理人员,招聘当地员1300多人。在全球发展经销商和会员30万,拥有2000多名专职讲师。成千上万的老外家庭通过使用,销售天津天士力集团的产品,走近健康,也改变了生活。

天士力细化目标,对国际市场灵活出招。在发展中国家,他们与百姓合作,打直销牌,与政府合作,当地最紧缺涉及国计民生的稀缺药物,树立大健康企业的中国形象,一些国家的政府从对天士力的产品和标准半信半疑,到坚信不疑,一些国家把复方丹参滴丸等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中国援外医疗队也大部分配备了天士力产品,2007年6月中国记者团走进非洲,研究现代中医药国际化现象,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地人已把来自中国的医药企业天士力亲切地称为“健康之父”。

在美国和欧洲,天士力主攻政策法规和重大理论体系的突破。据介绍,天士力2006年再度获得美国FDA二/三期临床试验批件,目前正在美国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五个临床中心进行涉及多方面内容的二期临床试验,并积极推进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同步研究,为即将进行的三期临床试验启动做好全面准备。

天士力还计划成立协会,联合国内申请FDA临床试验的企业,分享申报经验,取长补短,联手攻克FDA号称世界最严格的申报体系。闫总表示,天士力既把这个平台作为自身进入高端主流市场的平台,也将其视为行业共享平台,天士力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血路”,就是希望其他企业顺着这条路一起往前走。为了联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医药企业,天士力还发起成立私募股权基金――崇实基金,建立行业内的投融资合作平台,以投资人股和共享申报信息技术网络的形式,帮助有志于打入欧美市场的国内企业同进退。

通过美国FDA审批并由此进军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一直是中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医药企业的梦想,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正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项目。天士力的一系列努力,推动行业国际化的积极作为,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赞赏。

天士力还与发达国家知名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探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途径。据悉,天士力与英国COOPER公司合作建立的天士力圣特公司已经注册成立。与以往中国企业靠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吸引外资不同,这次天士力投入品牌、新产品开发技术、新剂型等无形资产作为出资,而英方投入的是两亿元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天士力圣特将按照欧洲GMP规范生产化学药,产品通过COOPER公司营销网络返销欧洲市场。这个新型合作项目,让人们看到以天士力为代表的中国医药民族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走出了一条“知本运营”的新路。

闫总告诉记者,地球村中,唯一买不到的“中国制造”就是制剂药片,天士力不甘心留下这个遗憾。天士力不但要做出高标准化学制剂药,源源不断输入发达国家;推动中药按照现代化准入门槛,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与当初的一腔热血相比,天士力全面国际化变得越来越富于理性,建设性。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让世界人民共享健康的长远发展战略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上一篇:追梦的白天鹅 下一篇:圈链港澳台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