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03 05:30:17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建设、可持续利用”总体要求和“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舍饲圈养、承包到户”建设方针,以保护草原植被为核心,以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利用国家补助饲料粮的优惠政策,以中央投资带动地方和个人投资,通过禁牧、休牧及配套设施建设,把草场生产经营、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户,实行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推行禁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草原植被恢复的同时,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2坚持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国家。妥善解决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力求做到减畜不减收,保证农牧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安居乐业。

3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原则。以国家投资为主,坚持国家、地方、集体、牧户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4坚持政策引导与农牧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农牧民的意愿,以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和草原严重退化区为重点,核定禁牧、休牧面积,实行舍饲圈养,坚持“谁退牧、谁管护、谁围封、谁受益”

三、建设规模和资金来源

项目总规模90万亩,其中禁牧围栏55万亩,休牧围栏35万亩,补播改良草场30万亩。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60万元(由省农牧厅统一用于围栏材料采购1260万元,草种采购3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540万元(全部用于围栏架设安装、补播改良等费用)围栏架设安装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公开招标,架设安装费用来源于地方配套和项目区群众自筹,根据我县实际,群众自筹部分实行投资投劳相结合的办法。

四、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年。其中:

年7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审核工作。由县畜牧兽医局、县草原工作站组织实施。

年8月:完成宣传动员、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培训工作。由县畜牧兽医局、东湖镇、县草原站组织实施。

年9月:完成实地勘测、作业设计工作。由县畜牧兽医局、县草原工作站组织实施。

年9月:完成围栏安装招标工作。由县项目办组织实施。

年9月:完成围栏材料、草种供货合同签订工作。由县畜兽医局组织实施。

年10月—年6月:完成围栏架设安装及补播改良任务。由县畜牧兽医局、东湖镇组织实施。

年7月:工程竣工收尾、资料整理、自查自验、政策兑现准备等工作。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

年8-10月:申请省市验收、政策兑现、禁休牧制度落实等组织实施。

五、实施地点

项目在东湖镇五托井村实施,涉及1个村和农区其它乡镇在地放牧户74户、213人。

六、建设内容

1围栏架设安装:完成围栏90万亩,其中:黄家井等禁牧区55万亩,五托井等休牧区35万亩。工程划分五个标段建设,公开招标五家企业进行架设安装,围栏总长度约155万米。其中:第一标段休牧区位于五托井围栏16万亩,围栏长度27.6万米;第二标段休牧区位于五托井围栏19万亩,围栏长度32.7万米;第三标段禁牧区位于青沙窝井围栏18万亩,围栏长度31万米;第四标段禁牧区位于上巴浪井围栏12万亩,围栏长度20.7万米;第五标段禁牧区位于黄家井围栏25万亩,围栏长度43万米。

2补播改良:补播改良28万亩,建设人工草地2万亩。补播牧草品种主要以白沙蒿、沙米和苜蓿为主,补播采取人工撒播和机具补播相结合的办法,共需各类草种12万公斤。其中:白沙蒿7万公斤,沙米2万公斤,紫花苜蓿3万公斤。人工草地建设(紫花苜蓿种植)由畜牧兽医局负责草种的调配,全县各乡镇组织实施。

七、饲料粮补助

1补助标准禁牧围栏每亩年补助饲料粮11斤,每斤折合资金0.45元,补助年限5年;休牧围栏每亩年补助饲料粮2.75斤,每斤折合资金0.45元,补助年限5年。

2补助资金及使用方案年度全县禁牧休牧年补助饲料粮701.25万斤,年折合资金315万元。其中:退牧区农牧民每年饲料粮补实物补助44.8万元;全县养羊小区、暖棚养羊、良种肉羊引进和饲草料加工机械购置资金270.2万元。年度及以后饲料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饲草料供给、畜种改良、饲草料加工机械购置、人工种草、养羊小区建设等。根据饲料粮“补助以实物方式进行,不得向农牧民直补现金”规定,主要用于退牧区牧民养殖设施建设、饲草料购买、饲草地建设、家畜改良、饲草料加工机械购置等。

八、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上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畜牧、发改、财政、审计、粮食、国土等部门和项目区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行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畜牧兽医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项目涉及乡镇和技术负责单位成立相应的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领导小组,组织和实施好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2严格实行“四制”一是实行项目法人制。政府县长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数量、质量和资金管理与使用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及项目区乡镇政府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担负相应的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实行合同制管理。县畜牧兽医局与项目区乡镇签订退牧还草合同,项目区乡镇与退牧户签订退牧还草合同,明确退牧户的禁牧、休牧地点、面积和涉及的牲畜数量、管护措施、政策兑现等。三是实行招投标制。对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施工、监理等均按照要求实行招投标制。招标单位要合理划分标段、合理确定工期、合理标价定标。中标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后,严禁进行转包。四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度。项目执行期间,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工程不得开工,围栏材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3严格资金管理。建设单位对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县上根据有关规定,制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使用。项目资金由项目办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分期分批直接拨付建设单位,严禁项目对拨付的建设资金进行截留、挤占、挪用。

4实行信息管理。畜牧兽医局指定专人收集、整理及管理项目建设有关数据资料,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建设规划、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预算、施工方案、建设变更及检查验收等有关资料。项目竣工验收时提供完整齐备的建设资料,包括工程规划、设计资料、上级批复文件、计划、财政等各个环节的档案,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管理体系。

5严格管护制度。为了保证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建设质量和进度,对完成的项目工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县级自查验收,自查验收合格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提请省、市退牧还草领导小组进行验收。项目建成后,严格执行《草原法》省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草畜平衡制度、禁牧休牧制度,颁布禁牧休牧令,禁牧区五年内不得放牧,休牧区在牧草生长期休牧90天。草原监理部门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及时制止和查处在禁牧、休牧期内擅自放牧、破坏草原植被及其围栏设施等违法行为和案件。

6强化技术措施围绕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依托科研技术推广单位,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开展草原科学试验研究,全面提高退牧还草工程的科技含量。一是配合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开展草原生态及相关的科技研究和推广项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二是完善草原动态监测体系,与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联合建立退牧还草项目区生态监测体系,对草原面积、生产能力、植被恢复状况、生态环境状况、草原自然灾害及人类对草原的影响进行动态监测。三是加强对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效益,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促进房产市场稳定发展工作意见 下一篇:退牧还草饲料补助变资金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