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构建简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3 04:15:18

“少教多学”构建简约高效课堂

“以人为本”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当前,应试教育的暗流依然涌动,昭示新课改必然是一个脱胎换骨的痛苦历程,少教多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理念被重现提出。

一、少教多学的历史渊源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是由教育家学者的经验所得,古今中外的名家都有阐述。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家夸美纽斯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理想:“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少走弯路,从而获得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我们可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少教多学的积极作用和必要性。

二、少教多学的内涵

什么是少教多学呢?“少教”并不是不教或是少花时间,而是有启发有针对地教;“多学”不是花更多的时间,而是注重提高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觉深入地学习。在教学中灌输这一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少教多学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点:

(1)教学侧重点的改变,少教多学更好地协调了教育学的关系,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由以往的依赖教转向更多的独立学。

(2)教学目的性有所转化,由以往的应付考试转向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3)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4)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主角变成辅助者,师生关系趋于平等。

(5)以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讲解课文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调整。

三、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以联系的观点这一课题为例)

(一)第一步: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本(教师提前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①整体与部分的含义: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和要素的关系;②系统的基本特征;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二)第二步:学生按每六人为一组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三)第三步:上课时首先分发学习导学案,包括填空、选择、材料分析题等。

(四)第四步:针对个别小组的难题,由其他小组代为回答,然后每个问题教师都要总结,对于难题,教师还需认真详细地分析解答,问题解决后认真总结。

(五)第五步:课后作业布置,并且及时反馈作业情况补缺补漏。

四、在少教多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

根据政治课的特点和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教材,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把当前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和书本知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多看新闻,采集政治素材,学会分析,自觉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主动分析各种现象和事物。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政治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用所学知识阐释分析社会现象,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设想、措施或建议,为今后投入社会实践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四)注重教师的角色定位。

1.师生应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友好的合作者。学生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师,也不喜欢“事业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无一例外地喜欢“交流型”的教师。这反映了学生渴望与教师交流的愿望,要求教师观念从权威意识向平等意识转变。在新的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因为只有在对话中,才能促使学生养成交流的习惯,强化合作能力。新的政治课程摈弃了以往注重知识传授,注重在对话中重建学生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方法,教师要成为课堂关系中的对话者。

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设计师。教师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判断学生的经验水平,辨别影响课堂教学的环境因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监控水平,根据教学情境作出适当调整,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创设课程意义。思想政治新课程特有的价值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使得其课程价值主要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教学过程而不是结果。

(五)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

新的政治课标着眼于内容与学生主体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内在联系,主张课程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在小组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内部合作都很重要。

分组的学生注重男女搭配,好中差搭配,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

在合作中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要给小组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独立、主动地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相互质疑、相互研究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主要是一种合作关系,对于组与组之间则是一种竞争关系。只有建立“组内有合作,组外有竞争”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及时肯定。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起到鼓励作用。

二是进行小组考评。每节课最后,让各小组从亮点与不足两方面总结自我表现,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教师把小组合作技能归结为学会倾听和交流,彼此信任和了解,相互接受和帮助,建设性地解决冲突。例如以建设性地解决冲突为例,首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要掌握方法,再次要对冲突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实现合作者的共同进步。

(六)导学案的设置。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通过测试、活动、调查等方法诊断学生能力的起始点,对学生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基础作出全面预测。同时使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照顾到每一知识层面上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通过活动有一定的收获。

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提高学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七)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的注意点。

要注重质量,对于学生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难题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对于容易掌握的部分要适当提高难度。

作业量要合理,控制在30分钟以内形成有效时间,一方面使学生养成定时定量完成作业的习惯,另一方面不会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充分调动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增强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完成。

以上是我在教学课改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尚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重点课题“‘少教多学’的理论与策略研究”(批准号:FJH10-021),课题负责任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冬岩博士.

[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一般项目“‘少教多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2011B080),课题负责任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冬岩博士.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批准号:FHB110067),课题负责任人:甘肃省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景民.

[4]高中政治教学参考.

上一篇:巧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效 下一篇:如何将情感培养引入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