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王宫和中国古代的蛇崇拜

时间:2022-07-03 03:03:40

蛇王宫和中国古代的蛇崇拜

仙都龙窟冠此蛇王宝殿 闽越遗风唯我湖峰惠存

这是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蛇王宫的樟湖坂祖庙中的一副楹联。

洋里蛇王宫,俗称古佛亭,又称龙颜寺,位于闽侯县洋里乡后坑村,是福州地区现存唯一的因蛇图腾而供奉的明代庙宇。洋里乡是闽侯县西北部山区,原称“洋里六墩”,据说当地居民的始祖是在明朝永乐年间从江西、河南等地迁徙而来。

洋里蛇王宫建于明祟祯四年(1631年),坐落于洋里乡后坑村的深山之中。庙宇依山而建,呈曲尺状。前殿有匾额“龙颜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亭式殿堂;大殿坐西朝东,面阔3间,进深5柱,全木结构,供奉蛇王。

我国许多民族都存在着蛇图腾崇拜。秦汉以前,人们认为人类的始祖是人面蛇身或人身蛇尾。《史记・三皇本纪》说:“伏羲氏,蛇身人首;女娲氏亦蛇身人首。”《列子・黄帝》也说:“庖羲氏,女娲氏……蛇身人面。”现在福州市博物馆里,还收藏着宋代寿山石雕的人首蛇身俑。

福建地处亚热带,属于毒蛇多、蛇患多的地区。秦汉以前,福建是闽越族的聚居地,闽越族大多居住在山野溪谷和江河湖泊之间,而毒蛇多生活于山野溪谷,对闽越族人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当时的闽越人心目中,蛇是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动物,它来去无踪,脱皮蜕变,水陆两栖,无足无翼而能窜突腾越,特别是一旦狂怒起来,不但能伤害弱小的人、畜,而且能毒死甚至吞食凶猛的野兽。闽越人对蛇很是敬畏,认为蛇是小龙,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对它加以崇拜,发展为图腾崇拜,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说文解字》这么解释福建的简称“闽”:“闽,东南越,蛇种。”就是说,闽越人是以蛇为图腾崇拜的族类,即认蛇为闽越人的祖先。清《闽杂记》说:“福州农妇多带银簪,长五寸许,作蛇昂首之状,插于髻中间,俗名蛇簪……簪作蛇形,乃不忘其始之义。”台湾高山族也以蛇为图腾。

除了闽候洋里蛇王宫,在福建长汀县城西门外罗汉岭,也有一座蛇王宫,而且有“未有汀州府,先有蛇王宫”之说。说明早在唐代开元二十四年设立汀州府之前,汀州蛇王宫即已存在。其时,客家民系尚未形成,蛇王崇拜属当地土著民间崇拜无疑。

北方汉民族本来并没有崇拜蛇的习俗,相反,一般汉人对于毒蛇猛兽都有一种憎恶和畏惧的情绪。但是客家先民到了赣闽粤交界地区定居下来以后,与当地土著民相处久了,渐渐地容纳和接受了他们蛇崇拜的习俗。后来,汀州和客家地区各地,也就出现了蛇王庙、蛇王宫。长汀和上杭县交界处的灵蛇山上的蛇腾寺里供奉的蛇神,被塑成白蛇娘娘的形象,成了客家人心目中美丽善良、救苦救难的菩萨。在客家地区,还有着每年阴历六月十九日至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回娘家期间,当地护境佑民的责任归白蛇娘娘的美丽神话传说,寄托了客家人蛇崇拜的虔诚。

上一篇:浅谈变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下一篇:从数据看江苏建筑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