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低效成因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03 12:42:52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低效成因与应对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对话是关键。对话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提问的质量。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因此,课堂上若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则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诊断学生遇到的障碍,适切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增长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因此,提问适切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深刻,但目前学生提问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无效提问行为。主要有:

问题表述不清晰。教师在提问时,没有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出发,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明白教师的意思,最后只能教师自圆其说。

过多使用简单判断问句。教师在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只是简单的“是/不是”“喜欢/不喜欢”,学生只是重复教师的话语,并没有自主使用所学的知识点,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否问句”提问常常是无意义的,既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又浪费了教学时间。

候答时间不科学。提问后等待的时间长短也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和个体差异。教师很多时候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等待时间过长,课堂节奏就会被拖慢。

提问对象选择不当。(1)先指定学生再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如果形成习惯是不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与此相似的情况是教师按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顺序让学生依次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只会关注并准备自己要回答的问题,而没有倾听到其他同学所回答的问题。(2)随意指定学生回答。随意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可能会造成水平好的学生回答非常简单的问题,起不到拔高的作用;或是让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很难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3)集体提问多,个人提问少。由于集体提问时,可能水平较好的学生会占主导,水平较差的学生往往只是随声附和。这就导致水平稍差的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越来越不好,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

二是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的不会提问行为。 主要有:

学生不善提问。新课程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语文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学生因生活经验的匮乏和阅读面的狭窄导致知识贫乏,也就很少会去思考感觉与表达的关系,自然就很难提出问题。

学生不敢提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学生们因此往往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会引来同学们的议论,或是担心教师斥责,或是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等。诸多心理顾虑导致学生不敢提问。

学生不愿提问。学生受传统课堂思维的禁锢,不敢挑战教师和书本的权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根本没有提问的意识,也就不愿意提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提问的方法有很强的技能技巧性。它是联系教师、学生、教材和生活的纽带,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思、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如何提高提问的技能技巧性呢?

第一,增强学情了解。教师在上课前,要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要着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此外,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上课下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与生活。这样在课堂提问时,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并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强化教学预设。课堂提问要简洁清晰,使用的语言符合学生水平,指令清楚明确,要让学生快速领会老师的意图。教师在预设教案、设计问题时就应该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一个预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本,比如较简单的问题留给水平较低或是不爱参与互动的学生,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在讲解重难点时第一个问题留给水平较好的学生,如果他能正确回答,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思维参照。

第三,掌握课堂提问技巧。首先,课堂提问必须言简意赅,准确简洁。只有准确简洁的语言才会引领学生沿着你的预设前进,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到达真理的彼岸。其次,课堂提问必须缓急有度,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因此,教师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另外,课堂提问要变换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口头提问与书面提问相结合。有时候当学生对于听觉的刺激感到厌倦了,换一种视觉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第四,强化课堂提问内容的科学性。

一是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主问题”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主问题”设计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可以说,“主问题”就是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深深地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二是课堂提问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连续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层次性,一体现在课堂提问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二体现在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兼顾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汲取知识的营养。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学生自己不必知道,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后进生,可设计一些低级认知问题,如记忆性问题;对于中等生,可设计一些理解性、应用性问题;而对于优等生则可以设计一些高级认知问题,如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等。连续性,就是指课堂提问前后应有逻辑上的联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个由层次性、连续性的提问所预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由浅入深作连续的活动。否则,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将陷入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

三是课堂提问要兼顾单元,归整知识。课堂提问要兼顾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是单元分组教学,每一个单元都有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每一单元有精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它们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课文为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的设计。这些问题既要考虑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又要考虑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当一个单元学完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归类、总结,使学生明白其内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生成新的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对于关乎文中重难点的关键性问题,一定不能放过,一些特级教师往往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生成的问题,从而制造出课堂的亮点,我们何不效仿呢?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做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主问题”串联起整篇课文,避免“多、碎、乱”;以学生为本,变换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避免“浅、干”;对于学生的回答,耐心地等待,适时地追问,避免“急、飘”,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第五,增强课堂提问反思意识。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除了自身不断学习、实践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所在,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要杜绝无效提问,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提出最优化的问题,让它成为导疑、释疑的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李林兵,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上一篇:群文阅读课前预习指导的有效研究 下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