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边上的冬泳人

时间:2022-07-03 11:56:00

冬泳这项民间自发的体育健身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众多城市拥有庞大的爱好者群体,特别是在北方。在国内名气最大的是哈尔滨的冬泳,那里的冬泳活动已经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一个观光表演节目,几乎与哈尔滨冰雪节齐名。而在我的家乡,距哈尔滨300公里的齐齐哈尔,冬泳还保有着民间自然本真的一面,有时看着一些的冬泳人,会觉得他们的生活离自然更近。

嫩江边上谁在游

齐齐哈尔地处北纬47度以北的高寒地区,位于嫩江中游,因扎龙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的世界珍禽――丹顶鹤的繁殖种群而得“鹤城”美名。而到了冬季最寒冷的12月和次年1月份,齐齐哈尔的平均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最低时曾达零下41摄氏度,江边的冬泳人成了一道活风景。

齐齐哈尔的冬泳活动说来话长。早在1982年一群被他们自己的家人都称为“疯子”、“精神病”的游泳爱好者们,自发地聚到一起,每年都要在嫩江中游泳到12月初,江面彻底封冻的时候。到了1988年,不甘寂寞的泳友们开始刨开冰冻的嫩江,搭起冰墙,建起冬泳场,享受起365天水中畅游的乐趣。

齐齐哈尔的冬泳活动刚刚兴起的时候,冬泳场位于地处蛮野荒郊的嫩江防洪大堤15公里江段内,平日里游人鲜至。在冬泳活动开展的前15年,冬泳活动还是自发的行为,江边没有给冬泳者设置更衣房,更没有专职的服务人员。泳友们要自己整理冬泳场,就在露天地更衣入浴,倒也自得其乐。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如果穿游泳裤l入水,出水后泳裤会马上冻到身上,非常难受,所以从冬泳活动兴起的年头,所有的男泳友们都是入浴,很自然地形成了这里独有的冬泳奇观。

20年来,齐齐哈尔的冬泳爱好者的阵容已增至300多人。他们当中有公务员、工人、教授,警察、离退休人员和个体业主;有老人、小孩,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双双上战场”的。

冬泳人对冬泳的好处各有体会,尽管人们对这项民间的体育活动各有说法,但冬泳人总会津津乐道它好的一面,想来也是自身的体验。有5年冬泳历史的王平生教授这样讲述冬泳的益处:“人的体温36摄氏度,水温零摄氏度,气温零下20摄氏度,近60摄氏度的温差的强烈刺激,使人的内分泌系统在短时间内处于超常的工作状态,血管受到刺激后会急刷扩张,从而增强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直观地讲:冬泳者受到强烈刺激后的身体愉悦,也是众多冬泳者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我的老朋友费殿金教授对冬泳也有一番评价,他说:“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用以承受外界的强烈刺激,只是许多人从心理上就先承受不了,而对冬泳思而生畏、望而却步,从这种意义上讲,冬泳活动与其说是锻炼身体,不如说是磨练意志品质。”

冬泳人的故事

冬泳活动开始的初期,冬泳场是泳友们划定的“”,谢绝女性参观,但对女性泳友是开放的,不过她们有自己的下水时间,不会影响男泳友的活动。在众多女泳友当中82岁的侯玉琴老人是年龄最大的,被泳友们尊称为“老警察”。她和老伴费殿金教授结伴冬泳4年,是鹤城第一对冬泳夫妻。那时,她每天最后一个到达冬泳场,由已先前到达并游完的老伴在那里等候,游完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1993年12月1日,费教授因患结肠癌不幸去世。费教授遗体火花后的第二天,泳友们惊奇地发现侯玉琴老人又来到冬泳场。寒风里,泳友们执手相看泪眼,赶忙上前搀扶。以后,泳友们专门为她搭建了一个小冰屋,供老人更衣用。每天下午接近两点,冬泳场内所有的男泳友都停止活动。两点,老人准时到达冬泳场,随之会听到一声大喊”老警察来了!”这时会有泳友走上前去问候,并尽量帮助她。10多年了,天天如此。老人说:“要不是泳友们对我这么好,我是没勇气再来冬泳了”。其实,费殿金,侯玉琴夫妇是对我帮助最大的泳友,是他们帮我进入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间,使我得以拍摄到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镜头。

与他们第一次相遇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那是1992年3月的一天下午,我偶然带着照相机到离家很远的嫩江边上散心,看到冰水里有人游泳就好奇地举起相机要拍照,结果一下子有人冲过来用手遮住我的镜头,并严厉警告我:不许拍照,要拍就把相机给你扔江里去。冷静一下后,想一想也是自己不对,人家凭什么光着屁股让一个根本不认识,也不知想干什么的人拍照片呢。我放下相机,但并没离开。不一会,有一位老妈妈来到江边冬泳。在她游完上岸后,等在岸边的老伯伯立即上前给她擦拭身体。他们就是费殿金、侯玉琴夫妇。这回,我举起相机拍照时没人阻拦我了。在我第二次来冬泳场时,我带来了放大好的、名为《老夫老妻》的黑白照片送给他们夫妇。我告诉他们,我是个军队的摄影爱好者(那时我还在部队服役),就是想记录一下泳友们冬泳的乐趣。这样,通过这张照片和费殿金,侯玉琴夫妇的引荐,我进入了冬泳爱好者群体。1992年到1994年这三年时间的12月31号,我都在冬泳场的冰墙上为泳友们举办摄影展览,每次展览一下午时间,展览结束时照片全部赠送泳友本人。

如今费教授去世14年了。侯玉琴老人已82岁高龄,仍然坚持冬泳,我和侯阿姨的交往也保持了15年。最让我感动的是:2005年我受伤治疗期间,老人骑着自行车买来营养品到病房来看我。

王凭生教授是在冬泳场出事故去世的泳友。他早年留学苏联,性情豪爽,为人热情,多才多艺,那个对着太阳高歌一曲的就是他。他在加入冬泳者队伍前,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参加冬泳后,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儿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劝他多在家里休息。可就是这个宁愿死在冬泳场里,也不愿死在病床上的硬汉子,偏偏在一次冰跳台坍塌的事故中不幸身亡了。

凭生大叔善解人意,我和他提起想拍一张泳友站在冰跳台上有太阳背景的照片。也喜欢摄影的他在严寒里等待了3个小时,配合我完成了”我的太阳”的拍摄。

现在,有20多年历史的齐齐哈尔冬泳,已发生了一些变化。20年间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过去的蛮野荒郊,现在与居民区近在咫尺。女泳友多了,参观的人多了,白天大规模冬泳已经变得不是很方便了,但这种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活动方式还在冬泳期的每天早晚都继续下去。

冬泳的五个好处

1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强身了。

2 冬泳的第二太好处是调节精神。冬泳是一种使躯体和神经高度紧张的运动,经过这种强度刺激后,人会奇妙地松弛下来,疲惫和烦脑常常能烟消云散。

3 御寒。现代人用自己所摄入的营养御寒其实根本没有问题,可有许多人不明白这点,他们试图将自己与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自然隔离,这种对于环境反适应的后果是一场大于一场的流行性感冒。而冬泳者几乎与感冒绝缘。

对冬泳运动的四个误解

误解一:冬泳不冷

冬泳是非常冷的,至于冷到什么程度,不亲身体验一下是很难描述的。冬泳算得上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寒冷之最。

误解二:冬泳与洗冷水浴差不多

冷水浴与冬泳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洗冷水浴时,皮肤表面只有局部区域有薄薄一层冷水流过,人的体温很容易将其加温,所以往往洗得全身上下热气腾腾,而冬泳时人全身浸入水中,身体根本不可能使周围的水升温,只能全力维持自己的体温不降低。

误解三:岸上冷,水里不冷

由于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人在水中的散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许多倍,所以冬泳之冷冷在水中而不是岸上。在水中的冬泳者,不但要为自己的肌肉运动供应能量,而且要通过血液循环向体表快速供热以保持体温。误解四:普通人不适合冬泳

普通健康人的身体完全适宜冬泳。说到底还是人的意志问题,冬泳被誉为“天下第一锻炼“,又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原因亦在于此。

上一篇:Elisabeth,爱帽子的女人 下一篇:塞纳河边的旧书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