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冲突到成长

时间:2022-07-03 11:14:22

从冲突到成长

2—3岁,宝宝进入社会性发展阶段,与小朋友的交往增多,发生冲突的情况也变多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这类的激烈冲突。此时家长是直接介入、中止冲突,代替孩子与对方交涉,还是找对方父母理论一番?其实,小孩子自有小孩子的相处之道,他们之间的冲突,最好让他们自己来设法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宝宝,学到更多与同伴相处的技巧。

关心

关心

直接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

a

不管平时怎么说、怎么想,在现实中遇到冲突时,许多的父母第一反应,最直接的反应,往往还是直接介入,保护宝宝,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

常见做法1

制止冲突,乃至中止孩子们的玩闹

分析 小孩子之间的打斗和大人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小孩子打斗的目的相当简单,也不会故意伤人,通常是为了得到喜欢的东西,争玩具、抢位置等等。其次,小孩子通常不记仇,打完了,就结束了,不会太记恨,也不会把这件事情记下来,以后再报复。如果家长按照成人的理解方式,把事情看得很严重,并且把这种紧张情绪带入到孩子之间,反而容易“小事化大”。

注意 如果孩子之间的冲突升级到身体伤害,家长的及时制止就很有必要了。因为即便真是无心为之,孩子的手底下不知轻重,万一造成意外伤害就糟糕了。

常见做法2

教育与宝宝发生冲突的孩子

分析 小孩子间的冲突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地方开始,在不良互动中逐渐升级,到最后很难分得清谁对谁错。如果家长的判断、态度等有什么偏颇,受到批评的孩子就可能会觉得受了委屈,但又不敢反驳,敢怒而不敢言。即便的确是对方小朋友的不是,也要注意讲话的态度,不能以斥责的方式去教育,只要客观地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注意 还有一些家长不管事情如何,总是首先批评自家宝宝,让孩子向对方道歉,这也是有问题的,孩子很可能会觉得委屈,不情不愿,而且渐渐地不再信任自己的家长。

常见做法3

找到对方的家长进行理论

分析 小朋友有小朋友的相处之道,大人有大人的,最好将两者分开来。即便真的想要找到对方家长进行沟通,首先尽可能地弄清事实,然后单独地——不是当着宝宝的面——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并争取达成某种一致性,最后以这种一致性来教育各自的孩子,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 即便大人间达成了一致认可的解决方式,要求孩子照办,如果孩子本身不情愿,问题也仅获得表面上的解决,甚至还会因为孩子的强烈态度而再度陷入僵局。此外,以大人间的沟通取代孩子间的互动,会使孩子居于被动地位,意见无法充分表达,也没有主动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放手

让孩子学着自己来解决问题

当冲突发生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解决矛盾的责任和权利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解决冲突,而大人们尽量不要直接地参与其中。

角色1 观察者

说明 只要冲突不升级到身体伤害的程度,即便是轻度的打闹,也不需要介入。此时家长可以做的是:

1)观察冲突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找到核心问题所在;

2)观察在冲突过程中,孩子的表现,由此理解和把握他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角色2 引导者

说明 有时孩子会主动要求家长介入,比如向家长告状、求助,但家长不要扮演“仲裁者”角色,直接判断谁对谁错、该怎么做,而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判断、找出解决方式。

协助孩子处理冲突的5步骤

步骤1 认同并接受孩子们对冲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

在孩子们的冲突中,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可能都有自己的道理,应该尊重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权利。

步骤2 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倾听对方的诉说,帮助孩子澄清和说明问题

让孩子们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同时倾听对方的讲述,帮护孩子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看法。这个步骤还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别人的立场和感受。

步骤3 协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责任

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步骤4 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冲突发表自己的建议

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先让他们尽可能自由地发表见解,不要简单地否决他们的建议,即便家长看来并不合适。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别人能否接受;也可以把一方提出的建议告诉另一方,让他发表对这个提议的看法。

步骤5 协助孩子们协调不同意见,尽力达成协议

孩子有权利拒绝他认为不合适的建议,此时首先请他说明理由,然后提出一个他觉得更加合适的建议。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法的时候,要表现出对每个孩子的感受和关注,让孩子们看到,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孩子们就解决冲突达成一致的协议时,要支持他们的决定。

角色3 启发者

说明 在冲突发生后,面对或委屈或气愤的孩子,家长不要先急着发火,或着赶着去哄孩子,而要先帮助他稳定情绪,然后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引导孩子思考:在这件事情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是有问题的,以后碰到类似的状况还可以如何去做?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逐渐形成冷静分析事件的习惯以及内省的能力,以后遇到问题也会学着自己去寻找解决的途径。

小米荐稿

上一篇:婆媳关系影响宝宝情商 下一篇:宝宝学说话,父母不要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