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诊疗经验与心得

时间:2022-07-03 10:55:40

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中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治疗方法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预后。我院自 2000 -03—2011 -06共收治脑室出血 116 例,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16 例,男 80 例,女 36 例,年龄 22 ~ 85岁,平均 41. 5 岁。原发性脑室出血 97 例,继发性脑室出血 19例; 有高血压史 80 例。

1. 2 临床表现 有剧烈头痛、呕吐 110 例,双侧瞳孔散大 2 例,入院后昏迷者 15 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的 42 例,病人入院时均表现为血压偏高。

1. 3 影像学检查 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内少量积血而无第三、四脑室铸型且无脑室扩大的 40 例,单侧或双侧脑室铸型而无第三、四脑室铸型的 30 例,单侧或双侧脑室铸型同时伴有第三、四脑室铸型及侧脑室扩大的 6 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无明显中线移位者 30 例。

1. 4 治疗方法 本组保守治疗 40 例,均给予常规脱水、止血等治疗,同时多次腰穿引流出血性脑脊液。双侧钻孔引流 36 例,单侧钻孔引流30 例,根据表现成功置入内径为0. 4 cm,带有3 -4 个侧孔的硅胶脑室引流管,先抽吸出部分凝血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2 ~3 次闭管后,回病房打开,留置高度 10 ~ 15 cm,术后应用尿激酶。在病房于严格无菌操作下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2 万 U + 生理盐水 2 mL,闭管 4 ~ 6 h 后开放,再反复几次,并均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有利于脑室系统尽早通畅。

2 结果

本组 114 例中治愈 86 例,轻残 10 例,自动出院 6 例,重残12 例,植物生存 1 例,死亡 1 例。3 讨论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中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为原发性脑室出血,相对较少,脑室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相对较多,为继发性脑室出血,侧脑室、第三、四脑室铸型者多见。脑室出血除了具有脑出血的表现外,还有一些特殊表现,为血液破入脑室的标志: ( 1) 发病急,有的迅速发生昏迷; ( 2) 呕吐; ( 3) 出现病理反射; ( 4) 四肢肌张力高; ( 5) 双侧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等特点。

根据脑室出血的这些特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直接关系到病人预后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脑室外引流术。近几年通过对脑室出血的治疗,笔者体会: 脑室出血多因脑深部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所致,无论是单纯引流,还是保守治疗,其致死致残率都较高: ( 1) 对于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脑室内积血不多且无明显脑室扩大者,可以采取止血,减轻脑水肿、腰穿等保守治疗,若病人意识障碍加重或脑室明显扩大则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 2) 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无特殊禁忌证,手术易尽早进行,解决梗阻性脑积水; ( 3) 对于各脑室系统均铸型且侧脑室内积血多形成占位性压迫时,宜行手术将血肿清除,且在直视下止血,术后可以注入尿激酶避免因不明确出血点而注入后导致再出血,造成不良后果。脑室出血恶化的主要原因是铸型血块梗阻了脑脊液通道,使脑室急剧膨胀,颅内压迅速升高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应幕下开颅清除四脑室内的血肿,尽早解除脑室系统的梗阻。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减轻脑组织及脑干的继发性损害,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救治效果的关键。

上一篇: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学分析 下一篇:电子技术教材设计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