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永恒?成就经典

时间:2022-07-03 08:26:28

直视永恒?成就经典

我们或许会说,“当代艺术”看似朦胧而吊诡,批评家看到形式,学者看到启蒙,投资者看到商机,诗人看到感性的自觉。一千人看到一千种当代艺术。

“八五新潮”以来,当代艺术的走向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风向标,也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小众艺术家的观念创作,到面向大众的社会担荷,从充满理想裹挟着痕迹的模仿,到日趋成熟的时念,当代艺术正逐步进入公共视野,它在传统文化中延异,以生活探索话语空间,它在城市中寻求沟通,同时不得不直面自身的危机,以永恒理想者的姿态寻求殊立的艺术精神。

就像阿多诺认为当代艺术的“尴尬处境”:在工具理性的主宰下,当代艺术分裂为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前者的本质是工业文化,仅仅依附于消费和娱乐,放弃独立思考,摆脱自由创作,通过模仿手段成为商品;后者才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它关照理性,强调真实的观念力量,用独特的艺术手段担负启蒙的责任。当代艺术的生命力,也因为模仿与理性之间的巨大张力获得释放。

2013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上,潘力记录下令人感动的“希望之海”,邱家和直面当代水墨的甚嚣尘上,力主冷静理性的梳理,林霖吁求公共艺术承担对民主性的塑造,就像李秀琴的雕塑,将艺术与社会紧密相联,林明杰追溯艺术的人本主义根基,如奚耀艺所说,作品如果缺乏观赏性而一味追逐资本,便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上大美院的“年度展”似乎带给我们希望,参展的大多数年轻艺术家尚未被名利羁绊,进而展现出对艺术的基本忠诚。

艺术如何避免失序与混乱?标准显然必不可少。形式创制体现艺术家自身的维度,追问普遍人性则是艺术的根本信仰。听觉与视觉经验一样,在最大程度上希求感性的自由。海德格尔说:“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宋思衡的音乐将诗、音、画的融嵌式表达,艺术的多元之美随即走向极致。在今天,博雅显然应该成为美学教育的主要方式,提升个人的品格,使心灵向真、善、美的理念世界开放,才是真正的走向开放。

我们热爱时代,而不羁于时代――闪光的尘埃微不足道,直视永恒才能成就经典。

上一篇:除了孩子,还有谁会这样 下一篇:你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