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3 07:51:5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式。方法 32例患儿均给予红霉素3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治疗,疗程为1~2周,后均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用量10 mg/(kg·d),1次/d,继续治疗,总疗程为4~8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 mg/(kg·d)静脉滴注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或采用丙种球蛋白50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连用3~5次,1次/d。结果 3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室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病情均未见有反复现象。结论 MP感染起病比较隐匿,病程长。当MP感染合并有肺外的表现时,可使病情变得比较复杂,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诊治。因此,临床医生遇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肺炎MP检查不能忽略,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现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没有明显的流行性周期,四季都可发生感染,且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炎MP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肺炎,导致呼吸道损伤,还可能造成多脏器损伤,引起多种肺外表现,如肝炎、心肌炎等,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本文就本院2000年2月~2010年5月间治疗的32例肺炎MP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了观察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版资料 本组男8例,女24例。1~3岁6例,4~6岁12例,7~12岁14例。32例都有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地减少症状,血清学检查肺炎MP抗体均为阳性,血常规检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都低于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计数30个/5片者12例,10个/5片者8例,++个/5片者8例,+个/5片者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流鼻血等临床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 取患儿的静脉血并迅速分离出血清备用。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MP,结果血清中抗体滴度1∶ 40为阳性。1个月后复查,30例转阴,2个月后其余2例转阴。肺部X线检查示局部有片状阴影者10例,弥漫性间质性改变、肺门影周围模糊者21例,肺部无明显改变者1例。

1.3 方法 32例患儿都给予红霉素30 mg/(kg·d)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治疗,1~2周后改口服阿奇霉素,用量10 mg/kg,1次/d,总疗程为4~8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5~1 mg/(kg·d)静脉滴注改善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减量最后停药,或采用丙种球蛋白50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连续应用3~5次(剂量),1次/d。

2 结果

4~8周后,32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如血小板、白细胞及肺炎MP抗体滴度等均恢复正常,治疗后1~2周复查未发现病情出现反复现象。

3 讨论

MP是一类介于细菌及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常通过飞沫传播,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同时导致各种肺外并发症[1,2],国外报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可高达45%。MP感染所致的肺外脏器损伤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些学者认为因为肺炎MP的抗原和人的心、肝、肺、脑、肾及平滑肌等其他组织拥有共同的抗原,MP感染后就会与这些抗原相结合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呼吸道外的其它靶器官损伤的出现及相应肺外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肺外表现多在病程7~14 d时出现,尤以年长儿常见。常见的肺外表现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损害,少有关节炎、川崎病、视水肿及虹膜炎等的报道[3~5]。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肺炎MP所产生的活性氧等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即肺炎MP本身的组织成分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后者对细胞造成间接损伤[6]。过去人们认为感染多见于0~10岁的儿童(多见于青少年,学龄期有高峰),而近期报道MP肺炎感染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本院诊治的患儿年龄最小的有6个月,12个月以后患儿的患病率明显地升高,笔者研究发现,3~10岁为患儿的发病高峰,12岁以后患病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MP感染所致的肺炎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有所增高。MP感染除了可以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引起肺外的临床表现,例如心肌炎、脑膜炎、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及神经病变等。本文分析肺炎合并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肺炎MP感染所导致的肺外表现的一种。

该病起病比较的隐匿,病程也较长。当肺炎MP感染引起肺外临床表现时可导致病情变得复杂化,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以致延误治疗时间。当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释临床症状,采用药物如青霉素及先锋、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时,临床医生应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并及时做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本组病例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中的肺炎MP抗体的滴度敏感性较高,滴度在1∶ 40以上就有诊断意义,适用于临床上的诊断。在治疗方面,由于肺炎MP无细胞壁,那些针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如青霉素等内酰胺类药物就对该病原体不适用,所以应该选用那些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来治疗,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等其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该病原体比较敏感,穿透组织的能力比较强,半衰期长,一般疗程约为4~8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继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受损害的一种肺外的表现,已经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当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血液系统损伤时,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及贫血等临床症状,这时若不仔细辨别很容易出现误诊,因此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检测是绝不能被忽视一项检查,并且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该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找出患儿发病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症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吴文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32例的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412-1413.

[2] 方海涛,张荣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760-1761.

[3] 俞志凌,袁壮,刘春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8).

[4] 孙丽丽,马燕,武广云.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78例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1):712-713.

[5] 秦雨春,杨丽萍,曲东,等.23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0):639-640.

[6] Waites KB. Talkington DF. Mye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role as a human pathogen. Clin Microbid Rev, 2004,17:697-728.

上一篇:2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下一篇:282例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叶切除术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