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朴素到绚丽

时间:2022-07-03 07:02:11

清代青花瓷承接元、明两代青花瓷遗风,经过顺治朝十余年的短暂过渡,于康熙朝迅速进入大发展时期,并在清代中期的雍正、乾隆朝达到青花瓷生产的高峰,创造出繁盛绚烂的青花瓷工艺。

顺治、康熙两朝处于清初国家统一、皇权稳固的阶段,各行各业初步振兴,绝大多数传统工艺都走过因袭明式、另开局面的过渡时期。从顺治朝直到康熙朝,青花瓷器的生产一方面向明朝学习,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经历了从朴素到绚丽的转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清初青花瓷生产的特点与艺术风格,从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顺、康两朝青花瓷可见一斑。

顺治、康熙青花瓷的工艺及特色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短寿天亡,其统治时期不到20年。当时满族刚入主中原,尚未进行金面的经济建设,因此瓷器生产和工艺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顺治青花瓷器的造型、胎釉、纹饰都具有鲜明的过渡特征,各种青花瓷造型古朴,胎俸厚重。传世的顺治朝青花瓷,以民窑器为多见,最常见的为庙宇中佛前供器,如净水碗、对瓶、香炉等。另外,生活用瓷也较多,除明末流行的各式器型外,新出现了广口微侈、短颈溜肩的筒瓶、大口观音尊等器型。

顺治青花瓷的胎质较之明崇祯瓷器更为细润,粗制器物足底斜削草率,多粘有沙粒,精细的碗、盘类圆器的圈足则由明代的浅矮渐趋高深。瓷器的胎质多呈青白色,器物外部釉色酷似卵青。器物口沿施酱黄釉,深浅不一,深者呈黄褐色。青花瓷的釉料基本有两类,出口的瓷器通常采用青翠料,庙宇供器则为灰青料。

顺治青花瓷纹饰以粗犷豪放的怪石花卉、人物故事、斑片状云纹、雉鸡牡丹、山石牡丹以及芭蕉瑞兽、云龙图案等为主。出口瓷则沿用明末的山水加题诗的所谓“画诗”题材。顺治朝青花瓷款识多为“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双行楷书款,民窑青花则多写干支纪年款,也有“玉堂佳器”等吉语款。

康熙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大业逐步完成,各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渐趋稳定,民窑瓷器生产也逐渐恢复正常。另一方面,由于圣祖皇帝玄烨对瓷器生产异常关注,委派督窑官负责江西景德镇等窑场的瓷器生产,朝廷对官窑烧瓷也不惜财力,长期予以投入,使得包括青花瓷在内的制瓷工艺迅速提高,生产出大量精美的官窑青花瓷品。

从器型上看,康熙朝青花瓷造型众多,但官窑器大器较为少见,通常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品为主;民窑器大件器物则较多,有棒槌瓶、大方瓶、凤尾尊、观音瓶等大量制品存世。从胎质上看,康熙朝瓷器大多制作古拙,胎体厚重而坚密,有“糯米汁”和“似玉”的美誉。康熙朝青花瓷选料精细,釉面光滑而细腻,胎釉结合紧密,有紧披贴骨的光亮感。胎质早期为青白色,中期为粉白或浆白色,中期以后为硬亮青釉。

康熙朝的青花以青翠的“翠毛蓝”为代表。康熙时期青料使用浙料和产于云南的珠明料,烧成后显出青翠浓艳的面貌,青花层次分明,发色十分鲜艳,而且具有指印纹。康熙青花釉色丰富多彩,成为清代青花瓷画的顶峰。

从图案纹饰上看,康熙早期的缠枝莲、牡丹图案线条较粗糙,花朵造型较大,满布器身,鱼藻纹等则绘制得精细工丽,康熙中期,由于受到“四王”画风的影响,刀马人物、战争故事、渔樵耕读、诗文词赋、山水楼阁等题材在瓷器上大量增加,画风生动,笔调自然。

康熙朝青花瓷上的款识大多以楷书为主,篆书款少见。底款通常写“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等文字,此外还有仿写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托古款的器物。

沈阳故宫院藏顺治朝青花瓷

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瓷器3000余件,绝大多数为清康熙至光绪时期的宫廷用官窑瓷。顺治朝瓷器收藏较少,可以确认的仅有区区数件,一直是院藏品中的薄弱环节。它们在制造工艺、纹饰图案以及款识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真实地反映出顺冶青花瓷的特点。

清顺治青花凤凰牡丹大盘(图1) 口径34.5厘米,足径18.7厘米,高6.7厘米。盘心绘有大朵牡丹花卉、湖石,两只凤凰游嬉花石之间,一只昂首翘尾,另一只回顾而视,仅露出头颈,皆形态生动,天真自然。盘面纹饰用青花勾边,再用淡色晕染,形成较丰富的层次。近口沿部有两道青花弦纹,盘口沿为黄色铁锈边,呈典型的酱色釉。盘底部有青花双圈,内有“玉堂佳器”写款。

由于当时尚未建立完善的官窑生产体系,景德镇官窑场并未大量生产清宫所用官窑瓷,致使宫廷中不可避免地流人民窑青花瓷,造成官窑、民窑器相杂的局面。沈阳故宫所藏顺治朝青花瓷大多为无款器,少数有款器则以民窑生产的青花瓷为主。

清顺治款青花净水碗(图2)

制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口径13厘米,底径4厘米,高8厘米。碗为圆钵状,口沿外撇,鼓腹,底足细小且无釉露胎。口沿为棕黄色铁锈口,口沿下有青花圈,碗外面为青花赶珠龙纹,正面有竖式方池,内书写文字:“信士弟子程继谟,喜助净水碗一幅(副)供奉,顺治拾捌年夏月吉旦”。此件青花碗釉色复杂,晕染灵动,是顺治青花器中的杰作。此净水碗带有明确的顺治年款,是沈阳故宫藏瓷中较为珍贵的代表器。

清顺治玉堂佳器款青花蕉叶麒麟大盘(图3)口径34.5厘米,足径18.7厘米,高6.7厘米。盘心绘山石、芭蕉图案,盘心中央绘一只回首的麒麟,瞠目张嘴,烈焰相绕,神态威武。近口沿部有一道青花弦纹,盘口沿为黄色铁锈色釉。盘口沿外部、近底足处有两道青花弦纹,盘外壁有三处几何图案。盘底部、足内部粘有沙粒,底中央有青花双圈,内有“玉堂佳器”手写款。

沈阳故宫院藏康熙朝青花瓷

沈阳故宫所藏清康熙朝青花瓷器近40件,大多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少数由社会上征集,因此这类青花瓷以清宫原藏为主。总体来看,这些康熙青花瓷具有以下特点:

清代青花瓷器的制釉工艺在康熙朝达到了顶峰,这既有清代对明代青花瓷的继承,也有本朝制瓷工匠在瓷釉工艺上的创新,最终形成了清初著名的康熙“五色青花”,为以后各朝所仿效。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棒槌瓶(图4)高45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13.4厘米。棒槌瓶样式为清康熙年间创制,多为景德镇民窑烧制,以外形近似洗衣棒槌而得名。此瓶为折口板沿式,细颈,瓶腹粗长且近似直筒状,腹下部微内敛,底部有圈足。瓶口沿外面为三角形几何纹,颈部为如意云头和雷纹、城墙垛口纹,颈部与肩部之间亦为一圈墨云图案;腹部无其他辅助纹饰,似描绘《水浒传》中人物送别故事。该瓶的青花绘画层次丰富,用笔精心,具有鲜明的“五色青花”特点,应为康熙年间生产的青花器。此瓶原为沈阳故宫旧藏,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器型来看,沈阳故宫所藏康熙青花瓷以小件器物为多,主要是碗、杯类用品,少数为盘、瓶、笔筒类器物。这与清代中期乾隆、嘉庆等朝生产的大型青花器形成鲜明的对照。

清康熙款青花八卦云鹤碗(图5)

口径14.2厘米,足径5.9厘米,高7.2厘米。碗壁斜直呈喇叭形,底部有圈足。碗内外面施深蓝色青花釉,口内沿为锦花图案,内壁为白釉素面;里底为海水、团花纹, 口外沿有青花双圈,外壁饰青花圆圈八卦纹,分别书写“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符号,外壁上部另有飞鹤、流云图案,下部另有8组海水江崖纹饰;碗足外面有青花双圈纹,底部有较大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款。此件器物纹饰组合新颖,青花层次较多,描绘精细,为清宫旧藏之器。

沈阳故宫所藏康熙朝青花瓷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底款者较多,约有30件,说明这些青花器大多出自清代官窑,是为清代皇室专门烧制的宫廷器物,体现着当时较高的制瓷水平和生产工艺。

清康熙款青花云龙福寿碗(图6) 口径13厘米,足径5.7厘米,高6厘米。此碗为斜壁,撇口,底部有圈足。内外口沿均有青花双圈纹,内壁为白釉素面,里心绘云龙纹;外壁绘首尾相逐的两条行龙以及火焰、流云纹,两龙之间为两个装饰性番莲花图案,两花之芯为海棠式,内分别书楷书“福~寿”二字;外壁下部有双层菊瓣花纹,碗底足外饰青花双圈,底部饰较大青花双圈,写有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款。该碗瓷釉亮洁,图案丰富,为清宫旧藏康熙青花瓷。

康熙朝青花瓷器上开始出现工整、规矩、对称的图案,是清中期标准官窑器的雏形,也为以后青花瓷纹饰走向繁缛、琐碎埋下了伏笔。

清康熙款青花番莲纹大盘(图7) 此盘口径38厘米,足径26.3厘米,高7.5厘米。盘壁为优美的曲线形,撇口,底部为双圈足,双足之间为露胎。全器以深蓝、浅蓝等四五种青花釉施彩,口内沿有青花单圈,内壁至里底为连成一体的图案,满饰造型高贵的番莲纹。中央为一朵盛开的番莲花,内壁分布大小相连的8朵番莲花,盘面遍布精致的花叶,给人以雅致高洁的视觉效果;口外沿及底足外面均有青花双圈,盘外壁纹饰与内壁相似,亦为精细的8朵番莲花和卷曲的花叶;盘内足以里施白色釉,中央有青花双圈,内有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款。此件大盘为清官旧藏,其优美的青花纹饰、典型的康熙时期制作工艺,都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康熙官窑青花器的上乘佳品。

清康熙朝瓷器承继明朝青花釉里红釉等工艺,继续进行青花加彩瓷的探索,这为以后彩瓷新品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清康熙青花矾红螭龙纹扁瓶(图8) 高14.5厘米,腹径9厘米,足径4.5厘米。瓶为直口,长颈,腹部呈扁圆状,底部圈足;全器施以青花、矾红两种釉色。口沿下饰青花斜条纹,颈部分层绘有珍珠纹、雷纹、斜条纹、回纹,瓶腹部以矾红绘行龙追逐火焰珠形象,龙身及火焰珠、火焰均以青花勾勒轮廓线;底足外面有青花圈纹,瓶底有青花双圈纹。此件瓷瓶器形雅致,青花、红彩相映生辉,反映了清康熙朝青花红彩的独特之处。

清康熙款青花釉里红颂文笔筒(图9)

高16厘米,外径19厘米。笔筒为直筒式,上下径皆同。全器里外面均为白釉,里为素里,外面饰有青花《圣主得贤臣颂》全文,文后钤釉里红篆书“熙朝传古”四字二行方图章印;笔筒底部外圈施白釉,边缘略突起,中心为圆形白釉,以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此件笔筒表面满布工整的青花小楷,其清隽规整的馆阁体文字给人以震撼和冲击,纯正的淡红钤印突出了釉里红的至尊地位,使其成为文房用品中的佳器。

康熙朝青花瓷直接仿烧明代官窑青花瓷,有许多传世青花瓷虽写有明代官窑款,但系清康熙朝仿制,这也成为康熙青花官窑款瓷器的一大特色。

清康熙仿宣德款青花番莲瓶(图10) 高22.5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7.5厘米。瓶腹颈饰蕉叶纹,肩部饰菱形几何图案,腹部饰青花番莲纹。瓶底部有青花双圈,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初顺治、康熙两朝青花瓷器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承继明代,开启清中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在明清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责编 耕生

上一篇:“失窃门”上演,全国美展再遭质疑 下一篇:樊建川:“馆奴”渴望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