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跑车的俘虏

时间:2022-07-03 04:45:49

世上的第一辆跑车,肯定是男人造的,也肯定是男人第一个驾驶的。

当他还是一个男孩,他就开始爱上奔跑的游戏,奔跑的姿势潜意识里让他充满捕猎和征服的。当他变成一个男人,儿时的玩具和游戏突然成为真实的场景,坚强打拼勇敢背负,能释放他的本真和天性的就只有他的大玩具――跑车――唯有恣意奔跑的姿态,才能绽放出他最令人心旌动摇的血气和性感。

跑车是年轻型男的时尚宠物?这是一个误会,当他步入中年,跑车与其说是玩具,不如说是一种需要。挣脱束缚,释放激情,在波澜与转折中瞬间超越;与时间赛跑,抓住青春的尾巴,仿佛又找到了他们的童年,在平衡中庸的现世生活中聊发一下少年狂。

男人天生对速度有着无止境的追求。对一个已过而立的男人而言,跑车带来的速度感是化解中年危机的最好方法,他们最想追回来的东西,是逝去的青春。

男人与生俱来对精密机械有种特殊的偏好。跑车在控制上有着很高的精准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年男人“一切尽在控制之中”的掌控感。步入中年,人往往对生命无常有更深感受。采访对象马家辉说,该有的没有,没有的又有了,该来的没来,该去的又没去。跑车的精确度能够修补中年男人那种无助、破碎的无力感。

一台豪华房车也许是男人的面具,一台进口商务车是他商场打拼的武器,然而,跑车让他放下面具,卸下盔甲,进入一个最私密最亲切的独立空间,和一个心有灵犀默默伴随的知己自由穿越。

当写专栏写出了一台保时捷的马家辉在香港九龙塘去柴湾的路上敞开车篷,吹着海风,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时,服装品牌艺术总监Mr. Cabbeen正从九龙湖高尔夫球场下来,开着他的兰博基尼回公司。经过天河北路的时候,与他擦身而过的,也许正是从中信广场下班的广告界商人程威的奥迪TT。

在这期关于男人与跑车的话题中,三名“爱跑男”将向读者讲述他们是如何被跑车俘虏的。

调查

当今中国,谁是爱跑男?

1992年,刚刚进入香港汽车杂志《车主》做编辑的狄港生被一幅图片震惊了。这则刊登在香港报刊杂志头版的图片呈现了一道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城市风景:一个手拿大哥大的中年男人,倚在一辆停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红色敞篷法拉利侧面,广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辆红色跑车上,“甚至连悬挂在广场上的头像的眼光仿佛亦不例外”,狄港生说。

这就是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车的主人叫李晓华,曾经做过大厨,也被劳教过,后来成为北京首富。在私家车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奢侈品的年代,一辆逾百万的进口敞篷跑车受此礼遇不足为怪。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美国汽车市场出现的萎缩状呈相反态势,随着一部分国人先富起来,思想解放眼界大开,以及新一代富豪趋向年轻化,中国跑车市场的消费环境开始走向成熟。

日前,兰博基尼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史蒂文・温科尔曼指出,中国目前已成为兰博基尼全球第二大市场,预计今年在华销量达200辆。而每年全球限量生产3500辆的法拉利,去年在中国的销量就有209辆,今年的保有量稳中有升;进入中国两年的阿斯顿・马丁,2010年在华年销计划是500辆。2008年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数据显示,国人目前拥有跑车的数量已超出5000辆,其中奥迪TT、宝马Z4、保时捷Boxster以及奔驰SLK等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当今中国,谁是跑车车主?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难归纳出准确答案的问题,即使那些经营跑车的经销商和汽车杂志资深记者也无法对国内跑车的整体拥有量、人群特征作一个准确的描述。我们只能尽力描摹出他们的基本轮廓:事业有成,混迹IT、金融、服装、广告和地产业,海归,渴求青春与激情,平均40岁,衣着品位有个性……

跑车集中在四十岁熟男手上

20年过去,当时初出茅庐的汽车杂志编辑狄港生已经从主编摇身一变成为兰博基尼广州总经理,休闲牛仔裤、蓝色衬衣、iPhone 4,一头银灰色头发。从当年的隔海相望,到如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狄港生不但见证了香港车市的历史,也眼看着内地车市的崛起――刚进入内地几年的起步价400万的名贵级跑车兰博基尼,狄港生的广州店一年可以售出20辆。

“在中国,真正买这种名贵跑车的大多还是成功人士,”狄港生说。虽然富二代正在迅速成为中国跑车阶层的生力军,但目前“爱跑男”还是主要集中在40岁上下。

“其实在广东地区,跑车的客户,富二代的比重并不高,兰博基尼因为贵很多,一般只有10%,也许法拉利稍微高一点,但估计也只有20%-30%。”至于原因,狄港生把它归于广东人的低调和务实。

座落于中山大道的保时捷4S店今年9月专门成立了跑车推广部门,一方面是想把跑车的正确理念推荐给客人,同时也想扭转一个尴尬局面:这个以跑车发迹的品牌,在中国售出的轿跑车和越野、SUV数量却远远超过跑车。保时捷的资深销售顾问J.M说,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好转,加上十几张订单,他们今年的销售量已达到80辆。“我的一个客人买了一辆911,一年开了8万公里,这个数据比很多自驾游车主的里程要多几倍。”让这样的客人越来越多,是保时捷的理想。

J.M的希望锁定在一部分年轻企业家和现有的10%-20%成熟年龄客户身上,虽然“这也许需要几十年的发展和慢慢熏陶”。因为这部分人真正靠自己打拼买跑车,跑车是他们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大多生活有品位,而且会直接影响自己的下一代。

与兰博基尼相比较,保时捷的客户群5成以上都是富二代。富二代在当下中国不是一个非常正面的标签,这会对本来就尚未成型的中国跑车文化造成怎样的影响尚无法断言。

关于“有经验的名车销售人员可以一眼看出来谁是来买的谁是来看的”这个传说,狄港生笑着承认。他指出,中国的“跑车男”当然不会穿着一身正装,他们穿时尚的牛仔裤,“不是街上普通的,而是很有个性的那种。”一望即知品质非凡。同时,因为场地限制,很多跑车也没有设试车环节,“最多30分钟就能成交。”买主们大多是车迷,对汽车参数了然于心。其中,有过留学或者经常海外旅行的人占很大比例。

如爱车一样,他们热爱和享受生活。跑车销售商们投其所好,客户活动主要围绕红酒和高尔夫球进行。

既要低调又难舍热爱的纠结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和三里屯一带的酒吧街,每逢周末,便有成排成排的跑车聚集在一起。首都不但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富豪和超级富豪的集结地。

尽管财富作为成功的惟一标志显得不太成熟,但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和它的人民对财富的渴望却正恰当其时。先富起来的人,亟须寻找身份的认可和炫耀的假借物。跑车也许是人类此种天性的最好表达。J.M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去年广州车展,一周的时间,现场签单10多起,都是跑车,占去年全年销售量的1/7左右。“我们的展台都是围起来,除了媒体很少人可以直接进去,那些进去的基本上都是提前约好的潜在客户。当邀请他进去的时候,他会获得一种荣誉感,一种超级Vip的待遇,这时候我们再把他请进房间谈,基本上肯定能签,因为这个时候人都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感觉。”

保时捷销量冠军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不,是杭州。江浙成功人士不只是爱炫耀,他们还要把跑车转化成新的生产力,“买跑车是一种代表,证明你有实力,在商业合作上会给你带来一些优势。” J.M说,广州车展上十几辆跑车的买主也多为江浙以及偏北地区,他们往往刷卡一次付清。 J.M的一个温州客户,虽然只拥有一套100多万的房子,却买了一辆200万的跑车。这种行为不会被广东人津津乐道,岭南的富豪们赚了1000万,才会很无奈地说,好吧,买辆100万的跑车揸一下。

在香港,能买得起兰博基尼的年轻人一般都是投行的,“我们叫他I Banker,他们见过世面,一般都会一步到位。”面对惊为天人的地价,狄港生说拥有一块属于自己停车的地方甚至比一辆跑车还要金贵。“在香港,只有超级富豪才可能拥有10辆车,而其他的基本上都停留在不断换车的层面上。”

香港作为亚洲的经济中心,跑车文化领先内地几十年,“像律师、医生、会计师这些职业基本上年收入都有300万左右,他们一般会买保时捷、法拉利这些入门级的跑车。”

而在内地,这些行业的收入大多还没有达到能买跑车的能力,“即使有少数收入不错的,他们也更愿意选择房车,房车让你的客人更放心,更有踏实感。”深谙国情的汽车销售张丽红笑着说。“确实,买跑车的车主绝不会开着跑车上班,跑车是他们用来去郊外休闲或者聚会的一个工具。”狄港生对客人的调查也再次印证了富豪们既要低调,又难舍对跑车热爱的那份纠结之情。

第三、第四辆才是跑车

跑车不是中国车主的第一选择。以经营名贵车为主的“车天车地”的销售经理张丽红说,“一般他们都是在第三辆、第四辆的时候才开始选择跑车。”当自用的房车、越野吉普车,以及公司可能用到的商务车都齐备之后,跑车才会成为他们为了个人爱好成为购买目的。“大部分都还是先满足理性需求”。

其实,尽管跑车的每一个零件都透射着工具理性的光辉,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跟理性背道而驰了。它是男人的一个梦想,每一寸肌肤都闪烁着女人般的魅惑。

一年多前,Mr. Cabbeen花800万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大牛”,他说,是个男人都会喜欢跑车。狄港生还是《车主》主编时就在卷首语里写下过:如果一生中只允许我拥有一辆汽车,那么它一定会是一台敞篷跑车。

80多岁的黄永玉的车库里面也有一辆宝马Z4,逢有爱车的朋友来访便热情地领着参观,说这车是他开的。虽然他的儿子总是在事后捂着嘴对父亲的朋友说:“我们不让他开。

马家辉

开跑车是解决男人中年危机的最好方法

“四五十岁的男人开着一辆白色敞篷跑车,就像四十几岁的女人穿着比基尼,或者红色短裤,或者露,我管你喜不喜欢,我喜欢。我觉得漂亮、舒服、自在,就够了。能做到这一点,对中年男人来说是一种心理补偿。”这就是马家辉,跑车让他变得更有勇气面对岁月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开跑车是我读书、看电影之外的唯一娱乐,也是解决男人中年危机的最好方法。其准确度让人觉得一切尽在控制之中。这种掌控感,能够修补中年男人那种无助、破碎的无力感。

“戴金劳,着梦特娇,揸波子。”

这是香港五十年代的男人对于成功与男人气派的物质定义。

金光灿灿的劳力士表,法国品牌梦特娇,在作为60年代生人的马家辉眼中,已经失去了魔力。但提到“揸波子”―别想歪了,“波子”是香港人对保时捷的爱称,我们说的是开一辆保时捷―马家辉说,对于他这个年纪的男人来讲,仍然是不可抗拒的诱惑。

于是,当宝马和奔驰轿跑车都无法满足他对车的最终欲望时,半年前,他从风水大师兼好友麦玲玲手中,买下了眼前这台白色的保时捷Boxster-S 。

从此,“揸波子”成了他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快乐时光。

湾仔少年的浪子梦

马家辉曾向媒体描述过他的童年,内向,孤独,古怪,向往黑社会。

他在湾仔成长,那是古惑仔们喋血厮杀的地方。他甚至说:“在湾仔,有三种人最多:疯子、和黑社会。”

媒体曾将其对黑社会的向往美化为他的侠客江湖梦。但马家辉却一脸稀松平常地说:“向往黑社会,也许都不是因为那令人血脉贲张的亢奋,只是单纯喜欢它的阴暗罢了。”

亦正亦邪,亦书生亦江湖。现在的他,写时评依然尖刻无情,写散文却柔软感性。若不是一个分裂而矛盾的内心,如何能够承载他的才情?

也许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从头了解他的保时捷情结。

马家辉小时候对保时捷的印象,除了电视报纸的耳濡目染和周遭人们的高谈阔论,还有两个如今回想起来格外清晰的瞬间。

1983年,29岁的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傅声车祸死亡。当大家都在叹息他的英年早逝时,马家辉却注意到了,他是开着保时捷撞车死亡。一种莫名的华丽悲壮感,竟充斥在他的心头。

另一次事故,则发生在自己最喜欢的舅舅身上。他还记得,舅舅全身包扎着绷带,打着石膏回到家,说是坐朋友的保时捷不小心撞车了。少年马家辉又冒出了奇怪的念头:“有一天自己有钱了,一定要买辆保时捷,借给舅舅过瘾。”

而半年前有了保时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舅舅一起游车河,舅舅乐得合不拢嘴。

文弱书生向往速度

17岁那年,马家辉在书店看到一本研究李敖的书,着了魔,原本准备攻读电影的他从此和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为了追随偶像,他还跑到台湾念大学。

如果论追星成功的粉丝,他应该名列前茅。因为李敖出版的回忆录把他列入了生平所交好友名单,而且他21岁前出版了《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一书,并获李敖称赞为“比李敖更了解李敖” 。

除了结识李敖,收获娇妻,台湾留给年轻马家辉的,还有另外一些热血的回忆。读大学时,他曾在校门口摆地摊,兜售女人包包,火车站附近50元买来,100元卖出,整整赚了一倍。除了赚钱,还能认识女孩子,讨价还价中,“你撩拨一下我,我撩拨一下你”。

深夜收摊时,他喜欢和同地段摆摊的台湾小混混们一起骑机车在深夜的公路上狂奔,那是第一种让他能够体验速度的交通工具。

而第一次体验跑车的速度,则是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博士的时候。那时候,既有专栏收入,又当助教的马家辉不但有钱请保姆照顾同行的妻子,还为自己买了第一辆TOYOTA Celica 跑车。他曾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驰车疾奔,放出豪言:“香港有马,其名曰家辉,辉之志,不知其几千里也”。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在跑车的速度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他对飙车的追求不止于此。他还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将唯一的照明车灯关闭,保持100 km/h的车速凭感觉在一片黑暗中飙了几秒钟的山路。那种刺激的给了他极大的愉悦。

但如今迈入中年的他,回想起这些年少轻狂,不免也会感叹年轻时候怎么这么不要命。

史上开保时捷最慢的司机

今天的马家辉自然不会做那么不要命的事情。

相反,出现中年焦虑症的他开始害怕生命无常,害怕日薄西山。

刚开保时捷的时候,跑车强劲的动力让他刻意小心地放慢速度行车,自嘲为“史上开保时捷最慢的司机”,即使路上的其他车看见跑车乖乖让道,他也沉住气,不为所动。

然而,一旦摸准了车子的脾气,他又忍不住追求起速度的,以100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敢违规,是因为那条路我走了十几年,连哪里装有摄像头我都了如指掌。”马家辉说起来云淡风轻,连一个坏笑都没有。

大学、报社、电视台……听起来应该应酬无数的工作其实却被中年马家辉自律成十分固定单纯的生活。“你在饭局上不可能发现我。我的生活一般就是早上开半小时跑车上班,晚上6点半准时下班开车回家,7点多和家人共进晚餐,9点多进书房看书写作。累了就出来陪老婆看看DVD闲聊几句……”

也正因此,对于不运动、不社交的马家辉而言,跑车成为生活中除了书和电影外唯一的娱乐和爱好,也是每天挣扎着起床上班的最佳理由――又可以飙一飙心爱的保时捷了。他上班的公路几乎全线沿海,夏末秋初,每当傍晚回家的时候,他便会敞开车篷,吹吹海风,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内心安定。他也喜欢载着女儿游车河,父女俩飙车到闹市吃夜宵,是他幸福的时光。

马家辉说,美国人有一种说法,解决男人中年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买辆保时捷。现在他渐渐明白当中的缘由。“首先,你开着一辆白色敞篷跑车,就像四十岁女人穿着比基尼,或者红色短裤,或者露,我管你喜不喜欢,我喜欢。我站出来觉得漂亮、舒服、自在。这对中年男人来说是一种心理补偿。我老婆就克服不了,她感觉不自在,总说四十多岁老太婆了,还坐敞篷跑车,怕人笑话。”

除此之外,跑车有着控制上很高的精准度。“中年人对于生命无常有着深切感受。该有的没有,没有的又有了,该来的没来,该去的又没去。”而跑车的准确度让马家辉觉得一切尽在控制之中。这种掌控感,能够修补中年男人那种无助、破碎的无力感。

“二十年后,你会开什么车?”关于岁月的问题又被记者不经意提起。

“二十年后?应该是轮椅了……”说到这里,马家辉禁不住爆了采访过程当中唯一一句粗口,表达心中的不甘。

程威

当一个男人想被束缚

午后阳光穿过五星级酒店大堂的落地玻璃窗,洒落在咖啡桌上。拥有一家品牌顾问公司的程威用平淡的语气,一字一句有分寸地介绍着他心爱的跑车。他保持着内敛的举止,严谨的措辞,但是在谈到驾驶的乐趣时,却很难掩饰一个热血青年骨子里的小雀跃,就像他讲述开跑车的理由那样―心底里不想被束缚。

《风尚周报》: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谈驾驶的乐趣,你最喜欢开什么车?

程威:开车的话当然是开跑车最爽快,想去哪里就哪里,想开多快就多快,随心所欲。

《风尚周报》:这辆跑车你最快开到什么速度?

程威:在不限速的路上试开过200多公里的时速,为了体验一下车的性能。平时我是很遵守规则的,哈。

《风尚周报》:开跑车会不会很享受别人羡慕妒忌恨的眼光?

程威:刚买车的时候会很留意别人会不会注意自己,结果发现女孩子看得挺少的,男的留意得比较多,大概还是爱车的人才会比较注意到吧,奥迪本身也比较低调些。现在不会去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了,只是会规范自己开车的时候不要影响到别人。

《风尚周报》:有计划自己老了之后开什么车吗?

程威:哈,我的计划都只是在退休前的。不过如果老了之后,我想我会选一辆很大的房车吧―坐在里面就像家里的沙发一样把我紧紧包裹着。

操控自如的感觉,自由;全身心投入到驾驶带来的控制欲和征服感;跳出生活和工作的束缚。

现阶段可以有节制地释放一下激情

言谈中,程威表现出超出他实际年龄的成熟、理性和务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人”。

10年前,大学毕业的程威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渐渐地,他觉得建筑行业比较枯燥,和学习音乐偏好艺术的性格不太合,于是考虑转投广告公司。在经理职位上磨练了两年,有了一定的积累后,程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30岁以前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

几乎只用了一半的时间,2005年,这成为现实。从毕业、转行到创业,每一步他都走得很有计划性,“每年我都会给自己定好目标,然后慢慢实现。”他说。

毕业的第一年赚回来了第一笔项目奖金,程威几乎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白色的富康。“那是2000年,我刚考到车牌。幸运的是,我一入行就做了一个大单,有了一笔不错的奖金,当时没想过买房,就觉得要买一辆车。那时候车型的选择不是很多,车技还不太熟,所以买了辆手动挡的车来练习。”

两年后,他换了一辆进口版的丰田佳美。“我对车很有感情,每台车都用很久,即使2~3年后车的性能已经下降,我也换了新车,但原来的车我会放在公司让同事或者朋友用,总之尽量让它出现在我身边吧。”他说。

创业之后,程威把座驾换成了今天常开的凯美瑞,这是在重点考虑了性价比之后决定的。“开这辆车的时候,轻松得就像完全没在开车,可以思考问题,四处神游,不像跑车,你要对它很专注。”他说。

和许多中年男性想通过跑车表达自己的年轻不同,程威是觉得奋斗到了人生这个阶段,他可以不必时时刻刻都把自己包装得那么老成持重了。一辆跑车的出现,正好能够把他内心最深处的叛逆和激情不动声色地释放出来。结婚以后,他下决心买一辆奥迪TT,为的是可以和太太二人世界。

然而,他的激情和叛逆绽放得不够彻底。在奥迪TT和宝马z4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因为“没有那么张扬”;在黑色和红色之间,他选择了黑色,“因为风水大师说黑色旺我”。好像还要低调地说一声:“嘘――”。

开跑车要有一点战斗人格才行

虽然每个买车的过程都充斥着理性的考量,程威说自己的确是一个爱车的人,或者说,车迷。

每一款车带来的驾驭感和操控感,他都能从中细细品味出个中的千差万别来。

“我平时上班会喜欢想些事情,精神不会那么集中,所以我需要一辆车是可以轻松带我到达目的地的,这时开轿车就会比较合适,如果需要出席商务场合或者和较多朋友一起出门,我也需要轿车。SUV这样的大车的驾驶感觉是不一样的,”他比划着说:“坐得高一点视野会更开阔些,感觉会更自由,开大车很容易让你的心情很舒畅。”

“而开跑车则不一样了,驾驶时会有压迫感,但也会让你热血沸腾。因为它的机件构造和性能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很悠游自在可以驾驶的车,而是需要有一点战斗人格存在才会去开的车。我会在心情很好或者很不好的时候――这些极端一点的情绪下才会开跑车。如果心情很平和的时候,那时候会追求些舒服点、平淡点的东西,比如轿车,不需要给自己那么多的刺激。”

然而,即使在市区开着跑车,程威也会选一些和缓点的音乐平衡自己的情绪,比如小野丽莎的爵士乐在车里享受。“我学过音乐,心境很受音乐的影响。如果选些激烈些、节奏快点音乐,我就会开得快点。在市区内有着各种限制,必须忘记自己开的什么车,所以也挺考验耐性的,”他说。

第一辆就买跑车,对其他车就没兴趣了

对程威来说,任何事情都应该试试,跑车更是必试。但第一辆车不能买跑车。

一来是跑车的驾驶风险大,“像做人一样,如果你是个有能力的人,更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你的影响力会很大。跑车也一样,你同样踩一脚油门,普通轿车可能跑出去一点点,但跑车已经冲出去很远。一般人第一次买车时,对很多事情都是心中没数的。”

二来,他说,如果你的第一辆车是跑车的话,你就没兴趣开其他车了。因为跑车完美地满足了你的控制欲。“怎么说呢,就是在开车的时候,你是可以做到想怎样就怎样的。前面有多少车都可以超过,你想在多少时间内达到什么速度冲过去,只要你的技术够,都是可以准确满足的。而其他车会慢半拍,不能让你收放自如。我喜欢奥迪TT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斯文对待它,它也会很斯文地对待你,但一旦你用了运动挡,或者开到4000转,就会很有爆发力。”

心情特别好和特别不好时都想与它分享

程威用“最亲密的人”来形容TT给他的感觉。“TT是要用心对待的,你不可以当它不存在,得很重视。正如一个最亲的人,你平时是不会太想念她的,但是当心情特别好或者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和她分享。”

但是,40岁以后,或有小孩以后,程威会马上拒绝跑车,“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做的事情,将来我会开Discovery这样的大车。我的个人理财和消费观念都是非常理性的,希望钱花得有价值。” 理智控制了情感,他始终觉得,年纪大了还开跑车,给人感觉太轻浮。这种顾虑源自一次教训:他开着TT去见客户,回到公司就被对方告知合作黄了,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工作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只因为对方觉得这个公司开着跑车来谈合作太“浮夸”。

此后,程威便多了一个心眼,如果客户是喜欢创意的,开跑车就没问题,因为客户会觉得他标新立异,是对生活有追求的人,在思维创意上能有独到之处。但如果客户是需要做一些市场调研之类的服务,这时候绝对不能开。

受到如此束缚,程威很羡慕在加拿大的舅舅,60岁还在开跑车。“在那个环境中,汽车文化比较成熟,开跑车只是代表了对汽车运动的一种热爱,不像我们这边有那么多标签化的曲解”,如果身边的汽车文化更丰富些,自己也能更自由些。

Mr. Cabbeen

玩才是最重要的

“来了!”当摄影师听到“wuwuwu―”战斗机般的轰鸣,却还没完成双腿从地上站起来的动作,Mr. Cabbeen驾着他那辆桔黄色的兰博基尼Murcielago LP640已经出现在路口。如果你初中物理没有学好,忘记声速是1224千米/小时的话,就完全体会不到这种速度感。

艺术品般的设计,战斗机般的轰鸣,能够带来高潮的速度,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吸引男人去拥有它。

午后的中大校园静谧、安详,阳光掠过百年古树,投下艺术品般的剪影,挂着耳机走过的清纯女生,初堕爱河的小情侣揽肩而过。兰博基尼这个不速之客的突然降临,还是引来驻足无数。拍摄前大家的一句“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名校学生”的玩笑猜测不攻自破,拍照手机应该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让围观者多了一项绝佳武器。

拥有的欲望和名贵的神秘感

爱车基本上是每个男人的天性。在车流密集的长安街,交警拦下了一辆哈雷,当后座的乘客下来欲交涉的时候,骑手一踩油门,轰然而去,白发在风中飘,骑手是著名的画家黄永玉,懵在那里的后座乘客正是他的夫人。

这个故事是Mr. Cabbeen和黄永玉喝茶的时候,黄永玉亲口告诉他的。品位男人朋友间的话题,通常都会聚集在表、红酒、车这三样上面。

欲望是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个吃斋的人,不好女色,而且还非常有激情,那么他基本上就是一个神。”这是Mr. Cabbeen对男人爱车给出的理由。

刚出道时,Mr. Cabbeen在香港打工,做设计。有一天晚上,老板开着他的标致跑车载着Mr. Cabbeen途经铜锣湾,一边是海上闪烁的游船彩灯,一边是灯火辉煌的金融中心。经过改装的整套车载音箱里播着潘美辰的《原谅我改变》。“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突然,所有的声音都静下来,视线也开始模糊,Mr. Cabbeen当时的感觉在差不多二十年后依然清晰。后来,他到法国学习的第一句法语就是:C'est la vie―生活就是如此。

多年之后,Mr. Cabbeen在内地已经拥有跑车,在香港也有家。一次在香港的短暂停留,Mr. Cabbeen买了一辆奔驰CLK320跑车,即使朋友一再劝告他在香港停车的难处以及他很少在香港停留的现实。但当年在铜锣湾的美好回忆,Mr. Cabbeen决定再重温一遍,并且千辛万苦找到了早已退出娱乐圈的潘美辰的那张CD。相同的路段,更加璀璨的灯火,可是开到一半,Mr. Cabbeen非但没有体会到当年的,却被海风吹得瑟瑟发抖,赶紧开下高架桥。而那辆跑车也最终被朋友一语成谶成为Mr. Cabbeen的负担后转赠给了香港的朋友。

能拥有的越多,看轻的也越多。

20年前羡慕的那辆标致跑车,Mr. Cabbeen现在只能用“很差”来形容。在拥有保时捷、悍马之后,能吸引Mr. Cabbeen的车已然寥寥可数,这其中当然包括他现在驾驶的这辆兰博基尼“大牛”。

跑车的瞬间提速让不少跑车车主对爱车只可远观,不敢亵玩。城市公路的拥堵和路况复杂让人望而生畏。“很多拥有跑车的朋友都不敢开,只是用来欣赏。”有赛车经验的Mr. Cabbeen轻松一笑,在广州的内环路上超越一辆,一辆,又一辆。

那为什么又要买?

“神秘感,很多人是因为这个才买的。”艺术品般的设计,战斗机般的轰鸣,能够带来高潮的速度,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吸引男人去拥有它。青年时代的Mr. Cabbeen可以手捧一本汽车杂志,一个字,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看几天。

有人拍照,我会走开让他们拍个够

打着钻石耳钉,戴着墨镜,12月初刚刚迎来了39岁生日的Mr. Cabbeen自信写满了双颊,和那些围观大学生羞涩、惊叹的眼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时刻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也许正如Mr. Cabbeen在香港二十年前铜锣湾的那个夜晚一样兴奋、澎湃。

在广州,最有名的爱车之人便是餐饮界富豪东江集团的老板黎永星,在很多家东江海鲜酒楼的大堂都陈列着他收集的名贵跑车和老爷车。初到广州的Mr. Cabbeen当年也是他的崇拜者。每次和朋友去东江吃饭,吃完饭他都要围着车欣赏一番,朋友拉他走,他都要恳求“再等等,再等等”,目光始终不舍得离开车一步。

“我知道很多人爱车,看到好车想拍照,但是看到车主在,又会不好意思,就挺尴尬,这时候我就会走开,让他们拍个够。我当年也有这样的经历,我懂他们的心情。”他说。

当Mr. Cabbeen从“参观者”变为“被参观者”的时候,他深刻体会到那些羡慕者的心情。刚买那辆“大牛”的时候,在路上开,有车主故意把车停下来挡住他拍照,Mr. Cabbeen只是坐在车子里微笑,耐心地等待他拍完再走。有时候他在某处稍作停留的时候,围观者迅速聚集,而他“知趣”地离远一点。

在拍摄的二十分钟期间,一个身穿短袖厨师服的年轻人围着圈转了不下5圈,当然,手里肯定拿着手机,旁若无人地享受着下班后的时光,直到Mr. Cabbeen开走那辆兰博基尼,倒视镜里的年轻人依然对着背影眷恋不已。

出门要俩司机开另一台车跟着

Mr. Cabbeen的办公室有红酒、功夫茶、高尔夫球道,这是一个成熟内敛男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三项“武器”,与超级跑车的“格调”格格不入。个性张扬并不代表着嚣张,作为一个成功商人,大多都懂得低调。慢慢地,Mr. Cabbeen停车后迅速走开不仅仅是让心仪者拍照,而是不想让人知道这辆车是他的。

开这辆兰博基尼最多的是为了去郊外打高尔夫,Mr. Cabbeen会叫两个司机开着另外的车跟在后面,一方面是装高球用具,一方面是当Mr. Cabbeen到达目的地时,可以开着门就走,让司机帮忙停车。准备走的时候,又会提前让司机把车开出来,Mr. Cabbeen坐上车关了门立刻就走。当年Mr. Cabbeen开悍马的时候就有被人问价格时的尴尬,他的应对法则就是告诉对方自己是司机,“反正我长得也像司机”,Mr. Cabbeen开起了自己的玩笑。

这样的停车情况虽然让跑车感觉有点像一个“负担”,但比起开上马路的还是微不足道。

遇到飙车的,我会跟他玩玩

“我喜欢开在马路上超越的感觉。”Mr. Cabbeen用手比划着“之”字形。轻踩油门就能达到120公里的良好性能在充斥着商务车的城市马路上确实有王者风范。“这跟下赛道不同,下赛道更像是一种运动,流汗的体育运动。”在车流量不是很大的内环和高速路上是Mr. Cabbeen最愉悦的驾驶体验。“有时候也能遇到跟你飙车的,我会跟他玩,但是闯红灯、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我就不玩。”显然,对于39岁的Mr. Cabbeen来说,激情多于冲动,玩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辆时速可达360公里的跑车来说,开120公里的时速已经很有耐性了。

几天前的一个加班夜里,Mr. Cabbeen回家路过海印桥,前面一辆法拉利从后视镜里看到了他的车,然后打双闪灯。“他可能觉得这么晚开跑车,应该是同道中人,想让我停下来认识一下。”转弯到滨江路的时候,Mr. Cabbeen果然见到法拉利停在那里。“我快到的时候,突然加速,一转弯就回到小区,只让他看见我的车尾灯。”说完,Mr. Cabbeen像恶作剧得逞的孩子般开心地笑起来。

名人的跑车癖好

亚当・桑德勒

这位好莱坞著名的喜剧演员,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编剧和制作人。为了奖励其制作卖座电影《Grown Up》中的主角们,他在月前为每人送去了一辆玛莎拉蒂的超级跑车。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开的是一辆梅赛德斯-奔驰SL硬顶敞棚跑车,但高调又特立独行的他硬是不肯上牌照。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开的是一辆1988年款保时捷959。有传言说,盖茨和保罗・艾伦为了能够合法地开着这一款车上路,甚至雇佣微软的工程师开发了一个程序用来进行虚拟碰撞试验,从而获得至关重要的碰撞分级证明。

罗温・艾金森

无人不识的“憨豆先生”开的是一辆捷豹MK VII老爷跑车。

迈克尔・戴尔

全球最大的PC电脑供应商总裁开的是一辆2004年款保时捷Boxster。

性格测试

你会钟情哪款跑车?

在非洲旅行途中,你造访了一个部落,部落首领坚持让你选一种动物带回去当纪念品,你会选哪一种?

A.猴

B.狮

C.蛇

D.长颈鹿

答案: 猴

凯迪拉克XL系列应该是你的梦中之车,刀锋战士般的外形和强大的动力就像你的性格一样:讨厌沉闷,不走寻常路。

答案: 狮

法拉利F430。毋庸置疑,法拉利是最快最耀眼的跑车,就像你的性格一样,没有人怀疑你的想法,只要快!更快!

答案: 蛇

兰博基尼鬼怪系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们被富豪们珍藏在车库的最深处,只有午夜的时候才会在路广人稀的马路上自由前进,正像你的性格一样,飘忽不定的心思是对你最好的形容。

答案: 长颈鹿

奔驰SLR超级跑车。尽管它不是最快的,但是它一定是最有耐性的,即便你的驾驶技术一般,它也会耐心地带着你飞驰,直到你突破自己的极限。这就是像你一样耐心超足的人的品位之选。

跑车文化的中西差异

跑车的英文名是SportsCar或SportyCar,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卡丁车。这些卡丁车是最早的拉力赛如Herkomer、Prinz Heinrich Fahrt和Monte Carlo拉力赛的参赛车型。跑车的概念虽一直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车身都为双门式,双座或2+2座(后座特别狭窄),顶盖为可折的软质顶篷或硬顶,外形线条流畅灵动。这些承载力有限的设计充分表明了跑车的属性就是追求速度,这也是它从汽车运动文化诞生出来所继承的血液。

在发达国家中,跑车也是一项奢侈品。大多数年轻人会购买野马GT's、雪佛兰Camaro SS、日产350Z、马自达RX8、克尔维特C5。这些车型在他们20多岁到30岁出头积蓄不多的时候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他们更喜欢购买日系跑车,主要原因是日系的跑车改造的空间更大。而超级跑车如法拉利等高端品牌则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在欧美,不管是看到一辆外形经典或者新款的欧洲敞篷车比如保时捷、阿尔法、法拉利,往往驾驶座上坐的是一位50岁以上、头发有点灰白的“老男人”;如果是一辆克尔维特或其他美国经典跑车情况也是一样。超跑一般只有年纪较大,积累了一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才能够买得起。

在国内开跑车的人很容易背上“富二代”、“炫耀”、“烧钱”这些恶名。在国外开跑车的人虽然也被形容为人高调,但并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指责。调查发现,欧美国家购买跑车的主力消费人群是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比如医生、律师、金融和IT业的从业者。这些职业在欧美并不算富豪,只是一个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

在美国最近一项针对牙医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牙医拥有一辆跑车,而其中每四位牙医中甚至就有一人拥有保时捷。调查中的医生表示,购买跑车是他“成功以及努力工作的成果,我们对能够顺利完成有难度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所以开好车、住在好的房子中是理所当然的。”跑车是他们成功的一种象征物,开跑车的人并不会因为拥有物质而感到道德上低人一等。实际上,周围的人也或多或少地将这点作为衡量他们职业是否成功的一项标准。另外一位被访人坦白说道:“如果我在一个外地城市,而我的孩子需要牙科治疗,我会选择停车场上有一辆保时捷的牙医。对我来说,这表示他的事业非常成功。”

购买跑车的人也出现了非常大的性别差异,在同样的高收入行业中,买跑车的男性要远远大于女性。

这种从充满难度与挑战的竞赛中诞生的跑车语言一览无遗――这是名副其实的男士玩具,是赢得了人生才会获得的爱物。

上一篇:夏雨:爱做陌生人 下一篇:妈妈,我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