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03 03:49:29

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蔬菜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营养和食用纤维的主要来源,任何食物所不能替代。近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无公害高山反季节蔬菜得到迅猛发展和壮大,己建成重庆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武隆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为了全面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规模,保障城镇居民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在通过认真调研全县蔬菜生产基础上,现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武隆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武隆蔬菜;产销现状;出现问题;发展途径

1 武隆蔬菜产销现状

1.1 武隆蔬菜生产情况

一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蔬菜产业是武隆县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蔬菜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二是种菜收入明显增加。2010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5.32亿元,比2009年3.98亿元增长了33.7%;三是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10年,全县引进外来业主及大户65个,发展本地业主及大户255户,建立蔬菜示范片6.5万亩,带动农户2.9万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15.7万亩;四是订单生产初具规模。2010年,全县共签订加工和销售订单8.8万亩,有力推动全县蔬菜商品化生产。武隆县港峰农业有限公司在双河乡、石桥乡等地订单发展2.1万亩甘蓝、辣椒等蔬菜品种;五是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新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6个,架起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有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六是标准化生产得以推进。在武隆无公害蔬菜产地通过整体认证和1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通过认证的基础上,2008年,5个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进程。

1.2 武隆蔬菜销售情况

武隆县的蔬菜销售市场主要在重庆市主城区、县内及周边区县,随着武隆县港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0余立方米冷冻库的正常运行,2010年春季,已远销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2010年武隆县蔬菜销售量为27.3万吨,销售收入3.96亿元;2011年,全县销售蔬菜36万吨,销售收入5.56亿元。

2 武隆蔬菜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基地布局不合理

蔬菜基地中,高低山秋淡蔬菜生产基地所占比例偏小,特色优势和区位优势未充分发挥,蔬菜的效益未充分体现,基地分布需要调整。

2.2 品种结构不合理

武隆蔬菜以甘蓝、萝卜、白菜、青椒、番茄等大宗品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没有高档蔬菜品种,不能满足高档消费对蔬菜的需求。

2.3 生产规模不够大

武隆县蔬菜生产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偏低;组织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处于探索阶段,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

2.4 基础设施不完善

蔬菜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占总耕地的73.32%,土壤偏酸、有机质缺乏,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基地排灌设施、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生产资料和蔬菜产品的运输,蔬菜基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亟待提高。

2.5 蔬菜加工水平待提高

蔬菜加工企业少,龙头企业优势不强,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蔬菜加工企业和加工户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蔬菜加工业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2.6 生产技术水平低

蔬菜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低,科技含量低,高科技技术运用少,新品种引进力度不够,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差,严重缺乏蔬菜专业人才。

2.7 市场份额占有率低

据重庆蔬菜市场信息,重庆主城区四大蔬菜批发市场日批发量4800吨,由此测算年批发总量可达到175.2万吨。据有关调查显示,武隆县高山蔬菜在重庆市场占有份额不到10%,武隆高山蔬菜在主城区的市场拓展空间大。

3 武隆蔬菜发展的有利条件

3.1 优越的自然条件

武隆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适中,土壤类型多样,呈立体分布,特别适宜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

3.2 优越的交通优势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渝东南、渝东北经济发展的前沿支点上,距主城区140公里左右。渝湘高速、渝怀铁路、乌江航道、国道319、垫(垫江县)道(贵州道真县)路横贯全境,交通运输便捷,经济涵盖区域广,辐射能力较强,是渝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3.3 优越的产地环境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的评价结论表明:武隆县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农灌水(免测空气)环境质量条件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1一2001)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一1995)二级标准的要求。

3.4 优越的比较效益

蔬菜生长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带动农民增收显著。据统计,2010年武隆县的农业总产值为28.9亿元,蔬菜产值达5.3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4%。蔬菜的种类品种多,每年可多茬次栽培,年复种指数可达250-300%左右,露地蔬菜每亩的年收入可达3000-4000元左右,比一般大田作物高3-4倍,在种植业中是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由于多数蔬菜生长周期短,可与粮食作物科学轮(间、套)作、互补发展,提高粮田综合效益,具有显著的增效稳粮作用,不仅可以增加粮农收入,还能有效地培肥地力,减轻蔬菜病虫害,显著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3.5 优越的秋淡蔬菜市场优势

武隆县蔬菜的生产区主要在海拔800-1500米的低中山区,早春气温低,蔬菜播种期较低海拔区晚,蔬菜生长慢,正常季节播种的春夏菜,收获期正逢7-10月的秋淡缺菜季节,具有十分明显的错季上市优势。因此,充分发挥武隆县发展高山蔬菜的生态优势,保证秋淡蔬菜供给,能起到平抑市场物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在重庆主城区“菜篮子工程”秋淡蔬菜保障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4 武隆蔬菜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4.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充分调查武隆县农业资源基础上,围绕蔬菜产业的现状和薄弱环节,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结合蔬菜产业的市场需求、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批分年度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和市场拓展力度。同时,突出建设重点,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实施。

4.2 合理布局,特色导向

根据武隆县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蔬菜产业,将蔬菜产业生产集中布局在最适宜区内,将蔬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基地布局在最合适地点,突出蔬菜产业链条的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充分发挥蔬菜产品价值的比较优势,使具有自然生态特色的武隆县高山蔬菜成为武隆蔬菜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市场竞争的灵魂。

4.3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

蔬菜产业作为弱质产业,市场很难把握,风险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推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眼于国内外蔬菜市场,瞄准市场对蔬菜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蔬菜品种选择上突出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季节特色,满足蔬菜市场需求多元化、优质化、动态化的需要。

4.4 项目带动,社会投入

策划和启动一批促进武隆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以项目为支撑,围绕项目求突破。在项目投入上,实行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要努力增加信贷、财政投入,提倡各种农业资金和各种农村建设资金“拼盘打捆”使用,支撑蔬菜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菜农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投入。

4.5 生态为本,科技支撑

武隆蔬菜产业的特色是自然、生态、绿色、有机,因此,要确立生态为本的理念,使自然生态品牌成为武隆蔬菜产品的根基和灵魂,努力实现蔬菜产品的高产、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的良性循环。要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大力优化蔬菜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蔬菜产品内在品质和感观,不断提高蔬菜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档次。

4.6 产业联动,效益优先

要立足于产业整体开发,通过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在发展蔬菜生产、加工和营销的同时,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积极推动物流、商务服务业和观光业的发展,使三大产业有机联合,产业整体效益、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体现蔬菜产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简介:洪忠明(1979-),男,汉族,重庆人,本科学历,重庆市武隆县鸭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理顺蚕丝管理体制,促进云南蚕业健康发展 下一篇:长春市保护性耕作生产收益情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