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商帮:西部开发的先驱

时间:2022-07-03 03:11:03

龙游商帮:西部开发的先驱

龙游商帮不辞万里,“进军”大西南,开发滇省黔疆,采用雇佣制的方式经营边陲的屯垦业,这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大创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群从浙西山区走出来的商人,他们的兴起,可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作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十大商帮之林,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创造奇迹的商帮便是龙游商帮。在明清中国十大商帮中,龙游是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龙游商帮虽以龙游命名,但并非单指龙游一县的商人,而是指当时浙江衢州府所属龙游、常山、西安(今衢县)、开化和江山五县的商人。

中国较早的文化商人

龙游商帮是一个综合性商帮,其经营的行业不仅多而且杂,触角几乎伸到各个行业、尤其在纸业、书业、珠宝业等这些其他商帮涉及不多的行业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龙游造纸的历史十分悠久,造纸在龙游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纸是龙游商帮最重要的外销商品。明代学者、浙江右参政陆容的《菽园杂志》中说:“衢之常山、开化等县人,以造纸为业”。还说“浙之衢州,民以抄纸为业,每岁官纸之供”。

当时龙游有一个叫林巨伦的纸商,以纸槽为业,积资达数万,可以说是纸商中的佼佼者。龙游修建通驷桥,他一次就捐银一万多两,足见其经营规模不小。据统计,仅光绪年间,龙游县共有纸店近20家,分布在溪口、驿前、湖镇和茅头等地。

除纸业外,龙游商人还精于文化传播,是当时国内著名的书商群体。如龙游激水乡人童珮,就是一位亦儒亦贾的书商。童珮年少时家贫,随其父为书贾,往来于吴越间。商旅途中,童珮常常手持诗书,端坐于船间,日夜苦读不辍。

龙游商帮中有不少商人或以刻书为业,或专门开设书店经营书业。龙游望族余氏在江苏娄县开设有书肆,高薪延聘学者为其校刊,凡看到质量高者,边校刊,边买卖。史书记载,余氏所开书肆在清初因其“所刊读本四书字画无伪,远近购买”。中国早期的“书商”,当属龙游商帮无疑。

此外,珠宝业也是龙游商帮经营的重点。在明中叶时,精于贩销珠宝的龙游珠宝商已闻名于全国商界。在当时,贩运珠宝是违禁的,但精明的龙游珠宝商心细胆大,往往通过多种方式藏匿珠宝偷运至京师贩卖。据《广志绎·江南诸省》记载:“龙游善贾,其所贾多明珠、翠羽、宝石、猫睛轻软物,千金之货,只一人自负京师,败絮、僧鞋、褴缕、假痈、巨疽、膏药内皆宝珠所藏,人无知者,异哉贾也”。

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

龙游商帮之所以能在明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继而发家致富,与他们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

龙游“姜益大”棉布店,以信誉著称,冠以金华、衢州、严州三府第一家。自从胡筱渔接管以来,非常重视信誉,以诚实守信教育每一位职工,多次提出要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决不二价。为了防止流通中有银圆掺假损害顾客利益,胡筱渔特聘请了三位有经验的验银工,严格检验,经过检验的银币加以“姜益大”印记,让顾客放心。在以银圆为货币的时代,人们饱受假银圆之苦,但当时的龙游人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因为他们有“姜益大”为大家保驾。大凡是打上“姜益大”印记的银圆,人们便可一百个放心大胆地使用,在市场上决不会遭遇麻烦。

小小的一颗“姜益大”印记,竟有如此的威信和影响力,除了验收银圆的伙计技术过硬,有一双能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姜益大”的信用度得到人们的认同。对于“姜益大”来讲,信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种标榜,更是一种在商业活动中人们认可的理念。

胡筱渔在经营“姜益大”棉布店的过程中,目光远大,不以短期行为来赚钱,为了信誉,宁愿承担暂时的损失。有一次,他在海宁订购了7500匹石门布,价值6万银元,在运输过程中遭劫,这本不关“姜益大”的事,海宁布商亦立即派人来龙游处理此事,主动承担损失,胡筱渔重义疏财,当场偿付了对方6万元布款,还再订购了7500匹棉布,并热情款待海宁布商。由于这一义举,“姜益大”布店信誉大增,遐迩闻名,在以后的经商活动中,凡碰到货物紧俏时,海宁等地布商都首先满足他的货源需求,全力支持他渡过难关。他对职工也以礼相待,以诚相待,从不刻薄,职工中年长者,以叔伯相称,同辈以兄弟、晚辈以弟侄相呼,平等待人。年终还发“红利压岁钱”,春节赏每一职工一匹布代价的奖励金。以心比心,诚挚待人,职工深受感动,工作也就更加负责,保证了“姜益大”的良好运作。

上述仅是龙游商帮中的一个例子。龙游商人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亦贾亦儒,保持着良好的节操,以人品为重,注重自身修养,有社会责任感,诚信为本,终于事业有成。

西部开发的先驱者

龙游商帮与同时代其他商帮相比,最大特色和优点是富于开拓精神,不畏艰险,勇敢地迈出家门,走出山区,投向广阔的天地,在闯荡市场中,逐渐地扬弃了“安土重迁”、“骨肉相附”的情结。它是明清时代最早走向西部开发的商坛劲旅。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帮商人“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俗有遍地龙游之谚”。

“遍地龙游”这句民谚,有力地说明了龙游商帮与享有“钻天洞庭”、“无微不成镇”美誉的洞庭商帮和徽州商帮一样,都是明清时期称雄商界的颇有影响力的地域商帮之一。

龙游帮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销活动,据明朝天启年间的《衢州府志》记载:“龙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不仅活跃在江南、北京、湖南、湖北和闽粤诸地,而且还一直深入到西北、西南等偏远省份,“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借以维持生计。

龙游丝绸商李汝衡,继承父业,曾先后在湖广地区十五个郡贩卖丝绸,并兼营高利贷。因其商业信誉良好,民众都争与其交欢。李氏也喜善好客,常常“置酒高会,佐以声伎之乐,其门填噎,诸同贾者莫敢望”。

据《皇明条法事类纂》等文献记载,明成化年间,仅云南姚安府(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就聚集了浙江龙游商人和江西安福商人三五万人。

商品、市场、商业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明清时代的龙游商帮已初步意识到它们的意义。他们利用自己禀赋的知识和才能,窥测市场,注重信息,挺身远出,跻身于收益大的珠宝业和海外贸易业,凭借自身的优势,利用知识经营印书业。他们意识到社会资源开发的价值,不辞万里,融洽民族关系,“进军”大西南,开发滇省黔疆,采用雇佣制的方式经营边陲的屯垦业。这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大创造,表明了明清时代龙游商帮具有无远不届、天涯贾客的大无畏精神,也展示了他们走在时代前头,具有先进的理念。他们对西部的开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开发西部的先驱者。

(作者为中华商帮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上一篇:谈如何做一名“被喜欢”的教师 下一篇:深化汇改仍需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