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的思考

时间:2022-07-03 02:53:10

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的思考

摘要:本文市政道路路面不平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提高路基及路面平整度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思考

1 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

沥青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1.1 路基施工质量欠佳

无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但究其主要原因无外乎原材料的选择不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以及日常维护管理欠缺等。因此,在施工中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防止市政道路质量通病的关键。

平整度是评定路面工程质量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它不仅关系到新建路面的质量,而且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同时表现了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与经济效益。尽管目前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严格,但部分沥青路面在开放交通几年后,路面的平整度都出现明显下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车速及舒适性。影响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涉及到从路基到路面各层结构的施工过程,如路基压实不够以及由于振捣等原因导致混合料不密实、桥头跳车等。

路面混凝土蜂窝、麻面、表皮开裂、脱皮、起砂、冻胀和断板,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等等。

1.2 桥涵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

桥涵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严重影响着路面整体平整度。桥梁、涵洞两端的路基病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常见的公路病害之一,主要表现在:桥梁、涵洞的台背填土,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而压实不到位,通车后,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较大,造成沉降不均匀;在桥梁、涵洞与路基结合处,常会产生细小裂缝,雨水渗入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降陷;桥梁伸缩缝在选型和施工时,考虑不周和处理不当产生跳车现象。

1.3 路面基层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施工要求不严,在施工中,基层做的不平,无论怎样使面层摊铺平整,但压实后,因虚铺厚度不同,路面产生不平整;高级路面基层,施工要求严,底基层和基层全部采用ABC 摊铺机铺筑,仍由于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mm,当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作业时,尽管沥青混合料表面是摊平了,但该处因多出10mm松铺厚度,压实后仍出现低洼,这说明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影响严重。

1.4 路面摊铺机具及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机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均匀、机械快速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不均匀,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

1.5 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影响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5.1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有: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1.5.2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不均匀,有: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

1.6 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有重要影响,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关系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主要表现在:

1.6.1 压路机型号的选择。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

1.6.2 碾压温度的控制。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黏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

1.6.3 碾压速度的调整。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2 提高路基及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2.1 路基施工前原地面的处理

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木,草丛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则须用挖机或人工将基表层土清除换填,如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质较多时,碾压时因弹性过大,不易压实,应换填土。当原地面坡度较大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以防止路堤滑移。

2.2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能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土。若换填难度很大必须使用时,应通过控制最佳含水量、掺外加剂的方法改良。

2.3填土路基的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松铺厚度、相应的碾压变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2.4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能保持路基稳定,必须将路面水拦截到路基范围以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对影响路基的地下水必须降低水位。对于黄土地区的排水设施应注意防冲、防渗。

2.5路面基层施工注意

a.摊铺完成后,要检验含水量,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按照试验段得出的结论进行碾压,边角部位应多压2~3遍,确保达到规定标准。b.在摊铺过程中,因故中断超过2h必须设置横向接缝,一台机械必须进行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c.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不透水薄膜、湿砂或沥青乳液进行养护。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用洒水的方式养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d.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进行平整度检测,不符合规定的应整平。

2.6沥青路面的碾压及横向接缝处理

a.碾压过程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开裂。接头处清理干净,再涂上粘层沥青,待基本干后摊铺机就位。c.熨平板开始预热后,测量原油面厚度,用虚铺系数计算出虚铺厚度,测量应准确。d.熨平板预热15~20min,使接缝处原路面温度达到65℃以上,再以2m/min的速度慢速摊铺。e.碾压用DD-110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前将原路面上摊20cm宽混合料对原路面进行预热5~10min,然后将横向接缝碾压,每15cm间隔逐步错轮重叠压实2m宽度。

3 结束语

沥青路面在世界各国采用近百年,从科研设计到施工均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指导,然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施工手段、原材料各异,使这一科学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根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以上建议,旨在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上一篇:工程机械涂装技术之我见 下一篇:建筑立面形象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