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塔城地区中小型企业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2-07-03 01:21:06

论塔城地区中小型企业经济的发展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小型企业经济是新疆塔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了塔城地区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自身要抓住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机遇加快发展,政府也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济发展 工业化进程

1 中小型企业是塔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1 是促进塔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塔城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份额呈下降趋势,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上升,企业是地区财政的主要来源。2002年,地区财政收入是3.57亿元,其中农业税收仅为500多万元。中小型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2002年,全地区从业人员11.6万人,其中企业从业人员占30%。

1.2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

中小型企业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是结构调整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农业的市场化、集约化、工业化和社会化。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优化地区经济结构、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主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中,产业链的关键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指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塔城地区企业中有60%是“农”字企业,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龙头企业,但在某种程度上起着龙头企业的作用。塔城地区确立的发展畜牧产业、红花产业、粮食产业、棉花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

1.3 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动力

小城镇作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积淀成果,其形成过程直接受制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只有中小企业发展了,城镇化进程才能加快推进。塔城地区确定的五个重点发展的小城镇铁厂沟镇、和什托洛盖镇、哈图布呼镇、安集海镇、柳毛湾镇,都是在地区乡镇中中小型企业发展较好的。

2 塔城地区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企业自身看

主要问题有:

2.1.1 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塔城地区2009年主要的工业产品都是资源产品和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地区企业大多已经改制,但改制后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很大程度上仍参照行政部门,没有体现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1.2 企业人员累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

2.1.3 融资困难。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来自银行。由于中小型企业经营风险大,资产规模小,使得银行不愿轻易投入资金。

2.2 从当前地区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2.1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政府审批项目多,管理体制不顺,仍处于多头分散管理状态。比如,乡镇企业归口乡镇企业局,工业企业归口经贸委,个体工商户归口工商局,职能交叉,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政策。

2.2.2 政府扶持不够。

2.2.3 中介组织力量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4 中小型企业发展所需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地区中介组织力量弱,加上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中小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体系有些仅处于起步阶段,有些甚至是空白,致使政府提出的对企业要从过去的“管理”转变为现在的“服务”,因缺乏服务的载体而使服务在很多方面仍停留在口头上。

3 发展塔城地区中小型企业经济的建议

3.1 中小型企业要抓住工业化进程的机遇,努力加快发展

3.1.1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改造。

中小型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专、精、特、新就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20世纪的重大发明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小企业:拉链、录音机、个人电脑等。对地区现有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成为加快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优扶强,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开发新产品,促进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1.2 提高企业家素质,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强工商人员的培训。

按“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培养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社会进步。

3.1.3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严格界定产权,确保产权归属清晰,流转顺畅。已改制的企业仍需要进行二次改制,完成企业经营者持大股的股权相对集中的改革,在改制形式上选择适合企业的组织形式,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公司法》为依据,健全内部组织机构。

3.2 政府要为中小型企业发展优化环境

政府要为中小型企业发展优化环境,使中小企业有十分宽松的外部条件。

3.2.1 政府要尽快转变职能,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政府应集中力量创造好的环境,职能由过去对微观经济过多的干预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转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创业和成长环境的好坏是评价一个地区市场环境的重要依据。要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具体措施。要提高公务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透明度。

3.2.2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地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要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清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地区支柱产业和优势资源的开发,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

3.2.3 围绕支柱产业,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地区企业发展最便捷的出路就是围绕地区的支柱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和矿业产业化为主导,进行农产品和矿产品的深加工,形成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要积极利用地区招商引资的成果,与引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合作,积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同时根据目前龙头企业现状,应进行企业的重组整合,以纵向、横向两种方式进行。纵向:按照专业化分工,从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包装、保鲜、贮运、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形成一条产业链。由各企业分工介入,协作生产。对现有的初级产品要继续拓展加工范围,提高产品加工的增值。横向:即在同一层次上的企业要加强合作,以企业集群形成中小型企业群,发挥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原料生产基地,共同开拓市场,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合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彼此共享资源,产生相乘的力量。

3.2.4 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

地区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并以此为契机,着手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发展社会服务,鼓励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型企业开展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对外合作、展览展销、法律咨询、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等社会化服务,使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落到实处。

上一篇: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全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