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2022-07-03 12:27:27

刍议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 要 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里,信息化程度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便捷的交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使区域中各个生产要素的流通性以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得到增强。因此,探讨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

关键词 信息化 区域经济 影响

一、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区域与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拿紧邻的两个区域――广东和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明显高于广西,而且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广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地区,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也更高。本文对信息化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对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实证分析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化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化概念推广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致力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动态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所谓的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发展中的应用效益,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或者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其中,前者对信息化的界定处于量的分析,综合考量了经济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分布比重,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信息产业自身的增长、发展能力;而后者对信息化的界定处于质的分析,充分体现在信息产业强大的带动性、渗透性。

三、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高速运行阶段,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已越来越小。但是,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现象。从地带角度分析区域信息化发展,能够从差异中找出一定的发展规律。

根据相关计划报告,可以将国内信息化发展地带划分为东部地区(包括沿海北部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沿海中部的上海、浙江、江苏,沿海南部的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中部地带(包括中北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中南的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部地区(包括西北的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西南的、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分析地带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发现: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同样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但是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符度高于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中,沿海南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大现象最为突出。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四、国内信息化发展状况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着重在网络建设、信息服务普及、技术装备开发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方面推进信息化产业的建设,对于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从信息化的发展前景来看,信息产业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求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信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我国信息产业演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批民族信息企业,如联想、长城、同创、方正、浪潮集团等开始形成,这也是推进我国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要求。1999年,国产品牌电脑的市场占有率达80%,并且几乎能与国际同步推出高档电脑系统相媲美,这说明我国已经跟上电脑系统设计技术的前进步伐。

(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处于我国工业经济第一支柱地位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增长速度比较快;进一步提高占工业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在市场上,部分产品的国内品牌霸占主导地位。

(三)通信和通信产业的快速推进

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准就是通信产业,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我国受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和不均匀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曾一度受到制约。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全球性信息建设热潮的到来,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自动网、数字通信化的质变基本实现。通信产业的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重要突破口。

五、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分权化渐进式改革,即非均衡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颁布与实施,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带动了国民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更加突出,而且在沿海倾斜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下,全国的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了东南地区,进一步加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近年来,针对出现的问题,国家在政策上作出了相应的调整。21世纪,我国十分强调国民经济信息化,且全面地推行经济信息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信息高速公路”,在各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地进行数字化产品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规划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支持鼓励“传统产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在适当的时机形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在经济建设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河南在经济建设中大量应用了信息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产业,并且注重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信息交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将良好的信息资源辐射到周围欠发达地区,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良好的信息化发展或者高水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六、结语

全面推行经济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可以很好地带动经济增长。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相关影响,要想使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就需要强化区域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为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颜珍.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4.

[2] 张子妍.四川信息化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3] 李苑,曾剑秋.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移动通信,2010(9).

上一篇:浅析“互联网+”新媒体下的档案宣传工作 下一篇:关于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