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经验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2 10:46:05

对重庆经验的几点思考

摘要:重庆经验在三个方面具有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意义:一是“唱读讲传”活动对于重新树立中国人的精神家因具有支柱意义,二是“三项活动”是新时期实践共产党宗旨的一种新探索,三是“民生十条”及其实践是破解新时期中国民生难题的一个范本。

关键词:重庆经验;“唱读讲传”;“三项活动”;“民生十条”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6―0171-03

当前,重庆正在进行的破解民生难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改进干部作风等若干实践活动,可以上升为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或模式,也就是所谓重庆模式或重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重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恢复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实现百余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等都将展示其巨大的深远的历史价值与人文价值。

一般认为,重庆模式或重庆经验的主要内容包含:“唱读讲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以“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代表的弘扬中共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的“三项活动”,关注民生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等,以及改善发展环境、创造经济奇迹的“五个重庆”建设,当然还有与此相关的建设两江新区等。

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重庆经验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影响与价值所在。

一、“唱读讲传”:重塑中国人精神家园的一个支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曾经几起几伏。中国在经历“”以后,传统的价值观所剩无几,甚或荡然无存。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当很多人把逐利作为其活动的至高价值追求时,由此而带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可以说很多人的精神世界是迷茫的,一时之间重返传统价值世界的呼声雀起,但是要重归传统一时还找不到根的感觉:根在哪里?如果说五千年文化是根,但是这种五千年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一时之间也难以确定。于是有人抬出了风水、玄学等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本,显然是误入迷途。而要寻找新的精神世界则又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位在韩国工作多年的外交官深感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保留而感慨:中国人到韩国学习中华文化真有一种“礼失而求诸野”的感觉。新近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的作者马丁・雅克也在该书中曾经说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向后看的,就是当中国人面临方向选择时我们往往是从传统的精神中找寻未来中国的前进方向。可是在这种追寻传统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难从传统中找到准确的位置。

在这种背景下,重庆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可谓独辟蹊径,为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找到了一条颇为畅通的道路。

“唱读讲传”通过一种大众化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未来中国建设的热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一方面“唱读讲传”活动所选择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受到广大市民至少是参与者欢迎的。另一方面,“唱读讲传”活动传达了活动推行者所要推行的那些意图或理念(即以恢复红色中国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传统为目标),也显然达到了效果,深受参与者以及受众的喜爱。

“唱读讲传”活动之所以受到广大市民尤其是中年人的极大欢迎正是反映了以上国人缺乏精神家园的现状。一方面我们想回归传统但是却茫然间找不到“北”,我们向往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可是这种传统在哪里呢?这种传统绝不在新儒家学者们倡导的国学经典中,因为这些经典只是一种精英的象牙塔,而且不管是于丹的解读《论语》还是别的什么时尚学者解读国学经典给人们都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书上的传统不仅离我们太远了,时间久远年代久远,而且其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趣与现代生活大相径庭。

而“唱读讲传”活动所要恢复的传统离我们则很近,那些传统就是新中国同龄人所热情追捧的传统――红色中国的传统,不仅离当代人很近而且能够迅速勾起一代人对中国建设的激情。无论是红歌还是经典,无论是故事还是箴言其实都反映了新中国同龄人的审美情趣,因为他们就是在红歌声中成长起来的,在读经典中接受教育,在听故事中消磨时光,在传箴言中提升情趣、陶冶情操。这样无论对中年一代而言还是对他们的下一代而言,“唱读讲传”活动能够起到一种难得的沟通传统与现在、过去与将来的作用,对于新中国的同龄人以及受毛时代影响的中青年人来说,“唱读讲传”是重新激励他们为了建设国家的冲锋号,而对于他们的下一代即当代人而言则是继承父辈光荣传统的又一次号角。

首先,“唱读讲传”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即红色中国的传统是让每个中国人自豪甚至热血沸腾的价值观,即建设伟大祖国和保卫伟大祖国的爱国主义的情怀、集体主义的关照以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红歌的绝大部分都是爱国歌曲,而经典著作让人们增加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和深深的感情。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爱国就意味着要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关照来爱戴。而“唱读讲传”活动本身以及其体现的内容都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健康生活情趣。这些东西确实和中国人已经久违了,对于很多的中国人来说,以上的红色中国的价值观念既陌生(因为久违)又很熟悉(因为他们本人或者其父辈们曾经经历过),因此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场合用适当方式来重新唤醒这些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那么重塑这些传统不是不可能的。通过“唱读讲传”这种大型的政府主导的、群众大规模参与的活动正是让社会各阶层重新身受红色中国传统的洗礼或再洗礼,使得重塑红色中国传统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成为现实。

“唱读讲传”活动关注的不仅仅是恢复传统,更为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为中国人提供精神的家园。如上所说,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正面临精神家园的危机,人们或沉迷于物质主义之中,或向外寻求自我的定位等等,总之精神家园一片迷茫与困惑。“唱读讲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把人们从迷茫与困惑中拉出来,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自娱自乐,既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电振奋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的精神有所寄托。通过重振精气神为人们重建精神家园提供基础。

总之,“唱读讲传”活动的确能够使大部分中国人重塑红色中国的经典价值观,为大部分中国人提供坚实的精神家园,是指引中国人建设未来新生活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三项活动”:新时期践行共产党宗旨的一条新路

重庆经验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就是“三项活动”(即“三进三同”、“大下访”、“结穷亲”),这些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新时期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缓解官民矛盾而采取的增强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之间联系的措施。这些措施并不是重庆的独创,早在共产党夺取江山之前就为中共领导人所广为应用的。中共领导人如等最先就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建立第一块红色 根据地。而在井冈山期间以及在以后的江西革命根据地期间就是住在农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以外的其他中共领导人也是如同一样深深扎根农村,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上井冈山开始一直到离开西柏坡,一共有20多年时间一直在农村领导中国革命,而中央领导机关从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后也一直有接近20年的时间长期在农村领导中国革命,指挥革命战争。中共领导人深入农村,长期在农村进行革命活动,与广大农民就有了亲密接触、密切联系的机会和基础了。因此,中共长期把干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确实有着其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共成为执政党,干群关系一度有所疏远,但是因为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曾经在农村有着与广大群众同甘共苦的经历(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还曾经有亲自从事纺纱、织布、种粮食等大生产活动的经历),因此能够迅速缓和与群众的紧张关系,人民群众也能够体谅国家领导人的一时疏忽所犯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因此干群关系不至于非常紧张,官民矛盾也不是很严重。但是随着中共打江山的那一代人相继作古,新一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和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相继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实际上又普遍缺乏和群众同生共死的锻炼与经历,自然和群众的关系有所疏远。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利益矛盾凸现,贫富差距拉大,政府与群众出现利益的争夺现象,导致干群关系空前紧张,官民矛盾极其凸出。如2008年相继发生的瓮安、陇南事件等都表明了这一点,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缓解官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正是在上述大的背景下,重庆市主要领导在听取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深入农村搞调研所总结的“三进三同”的活动经验汇报时,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及时向全市推广。重庆市还对前几年一直在开展的的“大下访”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推出了系列密切干群关系的举措。这些活动的主旨其实就是恢复党在革命战争年来以来各个时期搞好干群关系的各种经验并加以发扬光大。也就是说重庆的“三进三同”系列活动其实就是恢复中共各个历史时期干群父系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和光大。

最庆市上述以恢复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系列活动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广大干部深切体会民间疾苦,密切干群关系,最为根本的是让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重温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长期的艰苦奋斗的思想,树立扎实工作的工作作风等等。在此基础上重塑一支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干部队伍。联系群众是共产党的看家本领,但足长期以来我们由于忙于经济建设,多多少少有监忽略了和广大群众的联系,尤其是一些贫困落后地区的群众更是很难得剑干部的关心与帮助。通过“二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能够扭转这一局面,不仅可以锻炼干部队伍,也能重新让老百姓体会到共产党的温暖。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当地的群众纷纷称赞“共产党又回来了”,就是说共产党的传统又恢复了。

重庆重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实践活动,不仅发扬光大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并且有所创新。例如“结穷亲”就是新时期一条扶贫济困的新路,如果这个办法能够有效实施并推广的话,那么不仅干群关系会有所改观并且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会有切实的提高。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扶贫工程,“两翼”农民万元增收计划更是体现了一个党的地方组织在新时期把人民的生活提高和改善放在重要位置的态度,这在普遍把GDP增长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首要发展目标的中国而言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可能受此影响近日四川宣布不再将GDP作为考核官员的政绩指标)。

由此可见,重庆关于“三项活动”的实践确实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就是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推动党在未来能够更加巩固其执政的地位,是新时期践行共产党的宗旨的一条新路。

三、“民生十条”: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一个范本

近来重庆对民生的解决力度可谓空前,并引起世人关注。重庆在全国首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以解决广大市民的居住问题。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更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民生十条”。重庆以实施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惠民措施为代表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导向意义,

民生问题足发展的根本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而民生又以住房为首。高房价是广’大市民难以承受的痛。重庆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公共房屋建设的经验,提出建设大规模公租房以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可谓抓住了当前民生问题的根本。

“民生十条”,可谓字字千金,意义深远而重大。

重庆的以公租房建设为代表的“民生十条”实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所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

“民生十条”的意义还在于在当前很多地方依然把追求经济的高增长作为首要政绩的背景下,以党委决定的形式提出发展民生作为地方党委的重要目标,这确实具有一种重要的导向的意义,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来的发展将要回归以民生为本的轨道。重庆关于民生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公租房建没的经验必将成为中国其他地方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范本。

以“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为代表的民生问题是百余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共同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完成了一半任务:“耕者有其田”,而解决公租房问题,不仅圆了中山先生“居者有其屋”的设想,也是对共产党人宗旨的最好践行,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最好继承。“民生十条”的出台,可以说是对百余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的践行。因此,重庆的民生实践其实是继承了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精神。重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现在又是实现民生难题的希望之城,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愿景的希望之城。

可见,重庆对民生问题的破解,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模范践行,更是承载了百余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对民生的渴望和盼求,承载了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精神命脉,无疑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上一篇:冬捕:乌伦古湖的风情演绎 下一篇:拍摄白鹭:坚守中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