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弃婴盛装起舞,金灿灿的奖杯沉甸甸的母爱

时间:2022-07-02 10:23:15

聋哑弃婴盛装起舞,金灿灿的奖杯沉甸甸的母爱

2009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哈尔滨电视台录制的《母爱无声》专题片在哈尔滨电视台如期播出。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赵丹的女人将一个聋哑弃婴培养成国际拉丁舞大赛冠军的传奇故事。此片播出后,令亿万观众感叹不已。

男孩叫史秋捡,是赵丹从哈尔滨南岗客运站捡回来的。谁知,因为抚养这个男婴,赵丹和她的母亲不但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且母女两代人还付出了婚姻的代价。好在天公地道,赵丹用宽厚无私的爱温暖着长大了的男孩,男孩也用涓涓溪流的爱回报着母亲。他虽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但爱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障碍,让他们母子心心相连……

艰难的抉择,年轻养母收养聋哑弃婴宁愿放弃婚姻

1995年9月10日上午,哈尔滨南岗客运站里人头攒动,正准备跟随自家客车出发的赵丹忽然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寻声望去,她发现一个电话亭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八九月大的瘦小男婴。男婴的小脸上,眼泪和鼻涕流得一塌糊涂,几乎要哭断气了。

赵丹本能地伸出双手把孩子抱在了怀里,同时向看守电话亭的老太太打听孩子的来历。原来,当天上午9点,一个年轻妇女抱着这个男婴来打电话,随后对老太太说去趟厕所,让老太太替她照看一下孩子,可是一去就没了踪影。

赵丹随后从孩子身上摸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因父母离异,孩子双耳聋,无力抚养,恳请好心人收留。孩子出生日期为1994年12月30日。”纸条的背面是佳木斯市人民医院的诊断书,证实孩子是先天性耳聋。

赵丹的心里一阵酸楚。她没有多想,当即托人转告丈夫出车,自己则抱着孩子赶回家里。

赵丹1969年6月出生在哈尔滨,1989年与丈夫结婚后,两人一直住在赵丹娘家,第三年生下了女儿史田美子。赵丹的母亲姚容桦在家开了一所幼儿园。赵丹和丈夫从1994年起承包了一台大客车,日子过得平淡和睦。

见女儿抱回来一个孩子,母亲姚容桦急忙给孩子洗了个热水澡,然后买来了奶粉,喂小家伙吃饱喝足。望着孩子的小脸,赵丹心绪难平,她知道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几乎不可能了。怎么办呢?思来想去,赵丹打算自己收养这个孩子,一来她觉得自己捡了他就是缘分,再者收养他也让女儿有个伴儿。她转头征求母亲的意见,姚容桦说:“捡个小猫小狗咱还得养呢,何况是个孩子,留下他吧。”

母亲的一席话,坚定了赵丹收养这个弃婴的决心,她很快就给男婴起了个名字叫史秋捡。

从收养小秋捡那一刻起,赵丹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骨肉。然而,不久家里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由于丈夫经营不善,大客车赔进去6万元,只好把车卖了;另一件事是住宅动迁,母亲的幼儿园无法再办下去了。失去大客车和幼儿园这两条经济命脉,生活骤然困顿起来。

1997年春节前,赵丹听说一个美国医学专家要带着先进的诊疗设备到北京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出诊,便打算带着小秋捡赴北京看病。此时,赵丹家的生活每况愈下,她的婆婆一直劝她将孩子送人,觉得一个残疾孩子会拖累家人。现在听说她还要带孩子去北京看病,更是极力阻挠,而且丈夫也不同意她的想法。

丈夫都无法理解自己,赵丹觉得很伤心,两个人开始不停吵闹,感情随之出现裂痕。1997年春节过后,赵丹和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史田美子和养子史秋捡都由赵丹抚养。

姥姥的婚姻也解体,艰苦岁月中真爱洒满弃婴成长之路

1997年3月,赵丹变卖了自己的貂皮大衣和首饰,揣着一万多元钱,带着小秋捡和女儿来到北京,母亲姚容桦也随着一起来了。老少三代在北京廉价租了一间平房,安顿下来。

可是赵丹一问,才知道美国专家还需要一个月才能来到中国,他们来得太早了。此时返回哈尔滨仅路费就得近千元,赵丹只能在北京等待美国专家。

一个月后,赵丹抱着小秋捡坐到了美国专家面前。虽然花了7000多元,美国专家还是告诉赵丹,小秋捡的左耳听力95分贝,右耳听力125分贝,没有价值用助听器,哪怕美国的医疗设备也无能为力。

希望之门被彻底关闭了。初春的北京,风寒料峭,怀抱着小秋捡,赵丹的泪一滴滴滑落下来,一旁的姚容桦也陪着女儿掉泪。史田美子见妈妈哭得伤心,便拉着妈妈的衣角叫道:“妈妈不哭,妈妈……”小秋捡瞪着眼睛,瞅一眼妈妈,又看一眼姥姥和姐姐,忽然跟着姐姐含混地叫了一声:“妈――妈。”

赵丹和母亲、女儿霎时愣住了。这声妈妈,如春雷响过赵丹的耳际,令她周身一颤。她紧紧地抱着儿子,止住哭声,大声说:“儿子,再叫一声妈妈!”半晌,小秋捡看着妈妈的口型,再次叫了一声:“妈――妈”。儿子的发音含混不清,但在赵丹听来却是最动听的声音。那一刻,所有的艰辛烟消云散,三代人相拥而泣。

半年后,赵丹跑遍了北京的医院,终于放弃了给儿子治病的念头。她带着母亲和一双儿女回到了哈尔滨。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母亲一直陪着她照顾小秋捡而冷落了父亲,自己的婚姻悲剧在母亲身上重演了。1998年初,父亲向母亲提出了离婚。赵丹哭着哀求父亲不要和母亲分开,但倔强的父亲执意要走。无奈,母亲只好同意离婚。

为了让儿子感知世界,赵丹买来看图说话等图书,闲暇时间耐心地教小秋捡认识各种事物。儿子听不见,她就拿实物教儿子。她还买来有关教聋哑儿怎么发音的书,自己揣摩后,结合口型教儿子发音。在赵丹不懈努力下,小秋捡渐渐认识了很多东西,甚至嘴里能够偶尔蹦出一两个字音来。母子俩交流起来也越来越清楚明白。小秋捡一看妈妈的口型和双手动作,就能明白意思。而赵丹则从儿子的表情和含混的声音里能够清楚儿子要对她“说”什么。心有灵犀的母子俩,在艰涩的日子里沐浴着爱的阳光。

无声世界尽情舞,聋哑童星道不尽亲亲母爱殷殷情

2006年,女儿史田美子身高长到了1.72米,很有模特潜质。赵丹便把她送到了哈尔滨模特职业培训学校。很快,史田美子在当年的“哈飞杯”汽车模特大赛上崭露头角,获得了“十佳”模特和“最佳潜质奖”。

女儿有出息了,赵丹便把全部心思花在了儿子身上,她带着儿子打网球、乒乓球、游泳、滑旱冰。小秋捡非常聪颖,遇事总爱琢磨,这些运动项目他看上几遍就能学会。赵丹时常在想,也许没有听力的儿子自己心里有一个舞台,只是不知道何处是他适合的发展方向。

2007年6月的一天,赵丹打开电视机看一个舞蹈节目,突然,她发现儿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双脚跟着屏幕上的舞者有节奏地舞动。赵丹忙打手势鼓励儿子:“你跳得很棒!”此时,小秋捡也向妈妈打着手势:我要学跳舞。赵丹仔细看着儿子,他虽然听不见,但体形匀称,悟性又好,或许,舞蹈真就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赵丹当即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几天后,赵丹将儿子送到了东方剑桥国际标准舞学校。

然而,几天下来,史秋捡的情绪就一落千丈。原来,他听不见声音,只能根据老师的示意点头、拍手或口型提示进行学习。舞步跳得很不整齐,赵丹敏锐地感觉到,孩子开始有自卑心理了,与老师沟通后,她得知有个聋哑女孩李泗雯也在此处学跳舞,于是找到李泗雯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同意让李泗雯与儿子做搭档,李泗雯的父母欣然同意。有了搭档的史秋捡很快找到了感觉,两个无声世界里的孩子,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几个月下来,他们配合默契,成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8年1月,第2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国际公开赛在哈尔滨举行,赵丹鼓励儿子报名参赛。1月12日,史秋捡和他的搭档、聋哑女孩李泗雯参加了C组的比赛。他们是比赛中唯一一对在无声世界中舞蹈的选手。结果,俩人凭着娴熟的技巧和优美的舞姿征服了评委,获得了第一名。接下来,他们还要在14日参加D组的比赛。

然而,到了1月14日就要参加D组比赛时,情况却骤然发生了变化,李泗雯突然因病无法比赛了。没有搭档就如同鸟儿折翅啊。史秋捡急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赵丹也焦急万分。关键时刻,教练对小秋捡说:“我们找个临时搭档吧,能不能配合好,就看秋捡的了。”虽然临时找搭档未必能达到比赛要求,但却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小秋捡同意了。

距小秋捡上场比赛还有十几分钟,教练找来了和小秋捡同岁的女孩刘宇童。这对临时搭档经过教练匆匆指导,渐渐找到了感觉……比赛开始。随着音乐响起,小秋捡和刘宇童翩然起舞。虽然听不到音乐,但小秋捡在刘宇童的引领和配合下,节奏准确,舞步娴熟,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随着舞姿不断变换,小秋捡在舞蹈世界里达到了忘我,他和刘宇童一道将拉丁舞的激情与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几分钟后,随着最后一个音符静止,全场掌声雷动。史秋捡如愿捧得了D组冠军的奖杯。

当小秋捡站在舞台中央领奖时,热情的观众再一次将掌声毫不吝啬地送给了他。小秋捡听不到观众的喝彩,却看得到妈妈眼里晶莹的泪花。忽然,他跑下舞台,径直把奖杯和鲜花献给了妈妈,并含混不清地唤了一声:“妈――妈――”赵丹紧紧搂住儿子,流下了喜悦的眼泪,现场的观众无不热泪盈眶……

上一篇:学会等待 第7期 下一篇:北大教师育女辟蹊径,品质教育打造出环保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