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生 第6期

时间:2022-07-02 10:11:21

一座七层楼房在花园亭台的簇拥中格外醒目,红黄相间的地砖一尘不染,前来办事的人们忙忙碌碌,和前两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濒临崩溃边缘的煤矿企业活了,其再生的奥秘何在?

“死路”抉择

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南桐矿务局,这个有着67年历史的老矿曾一度占据着重庆煤产量的半壁河山。

可到了2002年3月,拥有3万多名职工的南桐矿务局,因经营不善,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达63%。这个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的国有中型企业再也支撑不住,整个矿区陷入半停产状态。地面职工拿着每天8元、井下矿工拿着每天13元的生活费艰难度日。

矿务局党政一班人在沉思,是坐以待毙,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办法只有一个:申请政策性局部破产!

消息一传开,矿工中炸开了锅:有骂娘的,有扬言下了岗要到领导家吃饭的,还有扬言要拼命的……

“从感情上讲,我们也不愿破产,但目前,不走这条路,大家就只有死路一条……”在破产动员大会上,厂领导动情地说。紧接着,南桐矿务局充分利用广播、报纸、闭路电视和黑板报等阵地,对职工广泛宣传实施政策性局部破产的各种优惠政策。

就在矿务局播撒“死而后生”的希望种子之际,2002年6月13日,一场特大洪灾突降矿区。矿务局被迫全面停产,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企业陷入了极度困境。矿务局党政一班人认识到:实施局部破产已经刻不容缓。

“捆绑”赴“死”

经过测算,这次局部破产共涉及8个单位14000多人,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实属罕见,如何才能稳妥地做好局部破产工作呢?

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列入破产范围的新田湾煤矿出事了!几百名职工冲击办公大楼,并准备拦断公路、截断铁路。

重庆煤管局和南桐矿务局联合组成的工作组迅速进驻该矿。工作组成员采取控制重点、划片包干、分割集群人员的办法,进行疏散、劝解,很艰难地平息了这场风波。

新田湾事件后,矿务局党政一班人认识到,如果8个单位各搞各的,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可能引发各种矛盾。经过缜密思考,矿务局党政一班人决定:8个单位捆绑在一起破产。

2002年8月,矿务局局部破产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8个破产单位统一印发《南桐矿务局局部破产劳动工资工作手册》、《局部破产政策解答》等资料,对职工最关心的“补偿金如何计算”、“基本养老金如何办理”、“伤病残职工如何安置”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与此同时,矿务局还设立了局部破产政策解释网站,每天24小时专人值班。

2002年11月29日,南桐矿务局被重庆市国资委列为第一号改制案,由法院对破产单位张贴公告宣告破产。

2002年12月17日至18日,矿务局破产清算组在8个破产单位设立了20个费用清算发放点,同时给破产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补偿金,整个发放过程井然有序。

就这样,通过“捆绑破产”,14000名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平稳实现了划转分流。

破“壳”而“生”

2003年初,在南桐矿务局的基础上,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2.74亿元,其中重庆市国资委以原南桐矿务局净资产出资持有67%的股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以债转股方式,各占27%和6%的份额。

在公司上下期盼的目光中,刘德忠肩负起了总经理的重担。

一天,刘德忠走在井下的路上,一群矿工从他身边擦肩而过,他们边走边议论:“管他哪个上台,只要大家伙拿得起工资,发得起奖金,就是好领导。”“对头,如果我们白干一场连工资都发不起,那算啥子哦……”听到矿工们的这番话,刘德忠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矿工们走出困境。

新公司刚刚成立,该从何处入手呢?

一件事引起了刘德忠的不安。一位外地大学生千里迢迢来公司报到,当他下车听说公司人平月收入才600元时,立马又跳上车往回返。

企业待遇太差,留不住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份内部人才调查报告更让刘德忠夜不能寐:公司破产前后,人才流失率高达75.35%。在此情况下,矿业公司提出了“人才兴企,人才强企”的发展思路,刘德忠亲自组织讨论,出台了一系列“招贤留人”的措施。

首先是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仅实行在岗各类技术人员职称津贴一项,年增资最高的可达5000元。对于少数紧缺人才,公司还推出了“谈判工资制”,薪酬可达公司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

戴平是2004年从长春来的大学生,他原想大干一场,可每月拿着几百块钱的死工资,跟自己理想中的待遇差距太大,于是萌发了跳槽的念头。公司领导得知后,专门跟他谈心,当听说他是为死工资而烦恼时,公司领导当场拍板:待遇可以谈。就这样,经过与公司“谈判”,戴平不仅领到了5000元的“安家费”,还“谈”回了自己比较满意的薪金。事后,他主动请缨到基层锻炼。

灵活的机制,优厚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在2004年的一次招聘会上,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40多份。以前从厂里流出去的人才也陆续回归,到2004年底,公司回归的各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多人。与此同时,公司还委托重庆大学、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等院校举办本、专科学历班,目前在读的近200人。

在煤炭企业,人才重要,安全同样重要。

“上次检查中发现的机车失爆隐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整改?这个问题请任梅青矿长回答……”去年6月初,在南桐矿业公司东林煤矿二会议室,针对现场安全隐患,一场严肃认真的质询会开始了。“质询方”由南桐矿业公司工会主席、公司职工代表组成,“被质询方”由东林煤矿矿长、各安全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

此项制度实行以来,该公司工会已组织450余人(次)参加了18次安全质询活动,共查出安全隐患358个,督促整改达标率达98%。2003年至今,公司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

今年1月27日,王鸿举市长专程到南桐矿业视察,并亲自下到东林煤矿412米深的矿井中慰问采掘一线矿工。在仔细查看了设备运行情况后,王市长在《干部查岗记录》上填写了安全检查记录:“市政府安全检查,王鸿举。”

“一手抓安全,一手抓企业技改和开发新项目。”公司副经理傅开鑫说。

2003年,公司自筹资金对干坝子选煤厂实施扩能技改,使其洗选精煤年产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40万吨,同时提高两个洗选厂210万吨的加工能力。2004年,外销商品煤中加工产品比重达到了98%,创历史之最,增收上亿元,为一举扭亏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4年,公司兴建的兴隆煤矿工程破土动工,该工程总投资2.5亿元,到2008年完工时,年销售收入将达1.17亿元。

2005年,公司又积极向外拓展业务,与贵州能发公司达成协议合资开发三个煤田。

…………

数据可以说明企业改制后的红火:2003年,公司实现产值3.9亿元,利税2595万元;2004年,实现产值7.1亿元,利税5551万元;2005年实现利税同比增长20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02%。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职工的收入也年年看涨,从2003年人均年收入7000元,上升到2005年人均年收入1.4万元。矿工们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上一篇:始于“拐点”的嬗变 下一篇:川东化工“常青”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