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储备站BOG气体处理工艺探讨

时间:2022-07-02 05:03:31

液化天然气储备站BOG气体处理工艺探讨

摘要:液化天然气(LNG)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重大战略决策和优化能源结构。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需要解决的BOG量很大。如何处理这个BOG气体,成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关键工艺。本文对液化天然气储备站BOG气体气体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LNG); BOG气体;处理工艺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天然气作为低消耗、低消费,高产量,低污染,高效益的能量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关注和青睐,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也随之上升。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坐落在东部大鹏湾东岸深圳沙头角。该项目始于2004年, 第一阶段设两台的160000立方米储罐; 第二阶段增加一台同容量的储罐。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5月。储罐采用全容式,外罐外直径为8316m, 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罐材料是9%镍钢, 直径为80米,槽总是51米。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分: LNG卸载系统(包括港口和码头) 、液化天然气储罐、液化天然气蒸发器、LNG泵、BOG、天然气体处理系统和其他实用程序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并讨论BOG气体处理系统。

1、 BOG产生量的计算

由于储罐、管道的漏热,机泵的能量输入,卸料过程中的闪蒸、置换及气压变化等引起BOG产生量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1热输入产生的BOG

1.1.1储罐由于罐顶、罐壁和罐底在环境中吸收热量,储罐内部分LNG产生气化,此部分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

VT = VTANK × DL × BOG生成速率 (t/h)

VTANK :储罐全部容积(m3)

DL :液体密度(kg/m3)

1.1.2由外界环境对管线热输入产生的BOG

外界环境对管线的热输入将通过排净管线和卸货管线被循环回储罐,入罐后闪蒸生成BOG。

VT = A × 热输入速率 / L

A:管道表面积(m2)

L:潜热(kJ/kg)

1.2卸货过程置换出来的BOG量

在货船的卸货过程中,陆上储罐内的BOG被卸载的LNG置换。产生BOG的量计算如下:

VL =LNG卸载速率 × DV

DV:处于LNG 陆上储罐内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BOG密度(kg/m3)

1.3 LNG装罐过程中的闪蒸

一般在向LNG储罐内装入LNG的过程中将发生闪蒸。闪蒸BOG的产生是由卸货泵的能量输入、卸货臂和卸货管线的热输入、储罐内液位升高造成罐体内壁冷却的热输入,以及货船内LNG与储罐内LNG之间的焓差共同决定的。

闪蒸BOG的产生量是LNG入罐前减压阀泄压后的闪蒸量和冷却罐体内壁产生BOG的量两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VF = VF1 (货船内LNG和储罐内LNG的焓差,包括卸货泵、卸货臂和卸货管线的热输入) + VF2 (冷却罐体内壁产生的BOG)

1.4 机泵对回流LNG的能量输入

对于通过机泵驱动的回流LNG,由于机泵的能量输入,这部分回流LNG将产生BOG。该BOG生成速率将通过相应流率下所对应的机泵能量输入计算得到。

VR =机泵对回流LNG的能量输入 / L

1.5 大气变化造成的储罐表压变化

由大气变化造成的储罐表压变化将产生BOG。根据站址情况,该值将影响BOG的生成量。卸船时一般气象条件较好,气压不存在长时间连续变化情况,因此,卸船工况不考虑气压变化对BOG生成量的影响。

由表压变化产生的BOG生成量是通过计算储罐内BOG气体膨胀和由LNG饱和压力变化引起的LNG气化得到的。计算方法如下:

VA = VA1 (BOG气体膨胀)+ VA2 (由LNG饱和压力变化引起的LNG气化)

VA1 = (LNG储罐罐内绝压) × ( V × dP/dt / P ) / (273.15 + 气体温度) × 273.15 / 101.325 × DV

VA2 = K × (dP/dt)4/3 × A

V: 空罐的全部容积 (m3)

dP/dt: 表压变化 (KPa/h)

P: 大气绝压 (KPaA)

DV: 标准状况下的BOG密度(kg/m3)

K:系数1.1×10-5

A: 气液界面面积 (m2)

1.6卸船时产生的回气量

卸货时,为了平衡陆上储罐和LNG货船内的压力,一部分BOG被返回到LNG货船内。

回气量的计算需要同时考虑由于LNG货船漏热在船内生成的BOG量。计算方法如下:

VRG = LNG卸载速率 × DV - 货船容积 × 货船内LNG气化速率 × DL

DV:处于LNG 货船内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BOG密度(kg/m3)

DL:处于LNG 货船内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LNG密度(kg/m3)

1.7 由LNG外输造成的BOG减少量

在装车过程中,可以认为LNG外输相当体积的BOG被消除了,计算方法如下:

VSO =LNG的外输质量流量 / DL ×DV

DL:处于LNG 储罐内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LNG密度(kg/m3)

DV:处于LNG 储罐内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BOG密度(kg/m3)

1.8储备站可能产生BOG量的组合

不同工况下,BOG的产生量不同,储备站外输模式具体组合如表1所示:

表 1 BOG计算的输出模式组合表

外输模式 卸货 装车 备注

A 是 否 BOG产生量最大

B 是 是

C 否 是

D 否 否 BOG产生量最小

1.9案例分析

某储备站建设规模60万吨,建设2台3万方储罐,卸料速度3200方/小时,10台装车位。BOG产生量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BOG产生量计算结果

工况 贫组分(吨/小时) 富组分(吨/小时)

卸料+无槽车 4.01

4.35

无卸料+无槽车 1.621 1.777

无卸料+槽车 1.434 1.488

卸料+槽车 3.825

4.063

2、 BOG外输工艺方案

BOG在储罐中处于低温状态,对它进行压缩可以采用两种处理方案,一种是采用低温压缩机对BOG进行加压,然后再进行处理;另外一种是通过空温式加热器首先对BOG进行加热,满足常温压缩机的气体温度进口要求,然后采用常温压缩机对BOG进行处理。因为低温压缩机价格昂贵,同时需要进口,因此对于储备站来说,采用常温压缩机方案是较为经济可行的。

BOG的处理一般有两种工艺方法,一种是液化的方法,另一种为直接外输的方法;其中直接外输方法有CNG外输和管道外输两种方案,液化方法有氮膨胀液化法和混合冷剂液化法。通过上述案例的计算结果,BOG在卸船工况和非卸船工况条件下,产生的BOG量差距较大,因此选择处理方案时,必须考虑BOG气量较大的波动性。

2.1 方案1-管道外输方案

管道外输方案需要储备站附近有稳定的用气企业,与此用户签订长期的用气合同,储备站产生的BOG经过加热和加压,通过低压管道输送到用户。由于站内BOG的产生量是波动性的,为了能够平稳的为供气企业服务,站内需要建设相应的储气设备,BOG储气设施主要有球罐储气与地下管束储气两种形式,两种储气形式都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根据常规工程经验,管束储气相对于高压球罐储气能够节省50%建设及运行费用,管束储气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施工难度小、维护方便等诸多优势,且管束储气不占地上空间,地上还可以植草绿化,提高厂区的绿化率,使用地效率提高。在地质条件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储气设施推荐采用地下管束储气。

2.2 方案2-CNG外输方案

CNG加气站的天然气引自储备站的BOG总管,通过空温式加热器将天然气温度升至常温,通过缓冲罐进入压缩机进行加压至20MPa,进入CNG槽车加气岛给槽车加气后外运。压缩机启停由储罐的压力控制,因此在压缩机启动时,CNG加气机需要同时启动;压缩机停止工作时,CNG加气机需要同时停止工作。CNG外输方式相对管道外输更加灵活,用气市场也可以相对分散,但与管道外输有相同的问题,都要处理BOG气体波动性的特点,需要增加一部分储气设备。

除上述两种方案之外,还可以将BOG进行液化的方案,目前BOG液化方案普遍采用膨胀液化和混合冷剂液化两种方案。

2.3 方案3-膨胀液化方案

膨胀机制冷使用另一种气体(例如氮气)经过压缩,进入冷箱,通过膨胀制冷来液化天然气。这种循环可以全部液化天然气,模拟工艺流程如图1。该工艺流程简单、调节灵活、工作可靠、易启动、易操作、维护方便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能够满足BOG气量波动性要求;但是能耗略高些,对于储备站的建设规模,BOG产生气量较小,同时具有波动性,采用膨胀制冷工艺可行。

图1间接膨胀机(双级)制冷液化循环模拟图

2.4方案4-混合冷剂液化方案

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是在阶式制冷液化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N2和C1~C5烃类混合物作为一种循环制冷剂,代替了阶式制冷液化循环中的单组分的多种制冷剂,从而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操作可靠性、灵活性,强化了系统的能量利用,从而可实现较低的能耗,模拟工艺流程如图2。该流程的特点为:流程简单、机组设备少、易于控制、管理方便,但制冷剂需要专门配制供应并及时补充,适合用于基地型及大型装置;同时,混合冷剂液化方案要求气量稳定,储备站的气量波动性较大,采用本方案需要牺牲部分气量,放空到火炬燃烧。

图 2混合冷剂制冷液化循环模拟图

3、结论

1) 上述4中方案中,管道外输和CNG外输可以统称为外输方案,膨胀制冷液化和混合冷剂液化可以统称为液化方案,在外输方案具备的条件下,推荐采用外输方案,外输方案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比液化方案都要低。

2) 储备站BOG处理方案都可以实现BOG的回收或利用,既满足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又可以满足节能要求。

3) 目前国内建设的大型LNG接收站都是采用再冷凝工艺对LNG进行处理,国内储备站都在做前期工作,没有成熟的工程经验可以借鉴,上述讨论的工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需要进一步工程实例的检验。

参考文献:

[1]付子航.接收站蒸发气处理系统静态设计计算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1.31(1):83-85.

[2]陈雪,马国光.流程参数对LNG接收终端蒸发气再冷凝工艺流程性能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37(2):100-104.

[3]王武昌,李玉星,孙法峰等.大型LNG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0,30(7):87-92.

[4]BUKACEKRF.Release of LNG vapor from large-volume,low-pressure LNG storage storage[R].Chicago:Institute of Gas Technology.1982.

[5]HASHEMI H T,WESSON H R.Cut LNG storage costs[J].Hydrcocarbon

上一篇:天然气管道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