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个性大学生个人空间圈实验研究

时间:2022-07-02 04:44:20

不同个性大学生个人空间圈实验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个性(内向、外向)*2性别组合(男向女、女向男)*4方位(前、后、左、右)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性别组合、个性、独生与否为组间变量,方位为组内变量,探讨不同个性以及独生与否对大学生异性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个性的大学生的异性个人空间圈不存在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不同个性;异性个人空间圈

一、前言

个人空间圈是环境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研究的交叉课题。自1956年萨姆(R.Sommer)提出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每个人的身体周围存在着的一个即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以来,关于个人空间的研究不断丰富着其理论体系。

自从我国杨治良教授做了关于成人个人空间圈的实验研究以后,国内关于个人空间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统一的界定,使个人空间的研究得以用实验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个人空间理论的完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杨治良教授在其论文中提到空间距离的需求与个性和年龄等的关系还有待验证;因此,我认为个人空间距离在个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二、实验方法

2.1研究对象

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与主试陌生的学生

2.2实验工具

卷尺、纸、笔、人口学调查量表

2.3实验程序

(1)让44名做内外向测试量表(荣格的《淡路向性检查卡》量表)

(2)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10米左右大小的场地,找出空地的中心位置,用粉笔画个圈,然后找出距离中心位置5米左右的前后左右点。

(3)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主试和被试之间不得进行言语等交流行为。

(4)实验由3人进行,一人做主试,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但是他们和记录员之间都是相识的。整个实验由记录员主持。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当主试在某一方向的5米处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就叫‘站住’。”并对主试说:“你听到‘站住’即停下。”记录员在记录纸上记下主试离被试的距离(见表1)。实验开始时,请被试站在场地正中心,由主试从相对被试的8个方向(即正前、左前、正左、左后、正后、右后、正右和右前)向被试靠拢。靠拢时的步伐比平时走路约慢一半,步子呈小步。4个方向先后的次序要打乱,不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有规律进行。

(5)4个方向都做完了,换一个主试再做第二遍,做完第二遍后再做第三遍。这就是说,每个方向共做三次。实验结束后,将各个方向的三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加以平均,最后求各个方向的平均数。

三、实验结果

表1对不同个性的被试在方向上的异性个人空间距离进行分析,其中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同时进行了方差分析,其中P值均大于0.05,所以差异都不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论显示,无论是前后还是左右,其P值均大于0.05。所以,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在空间差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之所以不存在差异,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所选取被试数目较小,其中外向被试与内向被试书目相差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结果。二、所选取的被试为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班的学生,心理学班的学生具有心理学知识,对实验所要测试的空间距离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三、实验当天,因天气等外在原因,被试不是单独进行实验的,而是采取的以五人一组的实验方式,其中一个人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其他四人在旁边观看,可能会存在学习效应和实验者效应。四、因为时间紧迫,当时在测主被试之间的距离时,可能有一定的误差。

五、结论

本文采取实验的方式,共有44名被试,其中因荣格的内外向测试量表有内向、外向、中间型三个维度,测试结果显示44名被试中有17名被试为中间型,内向和外向的被试共有27名。实验得出:内向和外向不同个性的大学生的异性个人空间圈不存在差异。

上一篇:浅析二语习得现代流派 下一篇:网络宗教对宗教生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