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站记者的大局意识

时间:2022-07-02 12:40:31

驻站记者的大局意识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 150010)

[关键词]党报;驻站记者;深入基层;全局观念

大局就是整体、全盘,是整体局面和长远走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全局性要求,事关整体合力,事关长远发展。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用良好的大局观指导日常的新闻采访写作,是对党报记者的基本要求;培养和锤炼自己的大局观,也是多数党报记者都很重视的基本功。笔者作为黑龙江日报的一名驻站记者,曾经被派驻过黑河、鹤岗等地市,在多年的实际工作对记者站有着深刻的认识:党报记者站,是党报设在基层的哨所;驻站记者,是党报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作为党报的驻站记者应当针对自己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自觉培养和锤炼大局观。

党报是联系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正由于这个原因,党报记者历来在胸怀全局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而记者站作为报社派驻在外的机构,远离编辑部,岗位带来的局限使党报记者这个独特优势大打折扣。如果说本部的记者是站得高、看得远的话,对驻站记者的要求,就是站得“低”、看得远,显然这是更大的挑战。

驻站记者不仅采访的活动范围处于全省的一个局部,更因为记者站人数往往很少,有时候甚至是长期单兵作战,虽然作为报社集体的一分子,与编辑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远离了报社集体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驻站记者在工作和学习上都应该注意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当然,驻站记者在培养大局观方面也不是没有优势。比如,驻站记者不像本部记者那样局限于分工的“条条”,在自己工作的地区 “块块” ,工农商学兵、党政群工团,都是报道对象,平时采访中“自选动作”又明显多于“规定动作”,在工作中可以更广泛、更全面地接触社会实际,可以多领域采写报道,这些因素有利于拓宽记者的知识面,在实践中逼着自己培养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因而,同样有权威人士将记者站称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基地”。

看来,驻站记者的优势与劣势都很突出,关键是看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注意把握。

驻站记者在锤炼大局观上应尤为强调“深入”两字。

首先是自觉而深入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报社本部当记者,经常会出席省委省政府的各种会议,广泛接触各种文件和相关材料,对于各种方针政策的学习,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进行的。而驻站记者由于缺少这样的条件,所以在学习上一定要增强自觉性。除了要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也要注意在实践中加强学习。2010年我在省报驻鹤岗记者站工作时,经常会有编辑部的同志到驻地采访时,我就主动地与他们联系,寓学习、请教于真诚的服务之中,从中体会到省里的精神、获得信息,为更好地报道驻地创造条件。笔者在对鹤岗市发展煤化工等地区重大动向的报道中,每次采访都不仅关注鹤岗市委介绍的新情况,也非常重视请他们提供省委书记、省长前来调研的谈话记录,拿来作为重要的背景材料,以保证自己的思想不受长期在驻地工作的局限,跟上全省发展的步伐。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一两篇反映驻地工作情况的报道在报社的年度好稿评比中获奖,主要就是因为自觉把驻地的发展放在全省大局中来观察和思考。

其次是在深入采访上发挥自己的优势。驻站记者最大的优势,就是长期在基层工作,可以更直接、更经常、更贴近地与基层的群众接触,大量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方法和原则;在群众中考察党的政策执行得怎样,又是党报记者的重要任务。因此,掌握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记者更好地理解政策、更真实地把握大局。

新闻采访要深入基层,作为记者都知道,但在日常的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并长期坚持并不容易。一是因为当了多年记者会产生惰性,从开始的充满激情深入基层到逐渐地习惯于从材料中编编改改,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二是因为记者面对考核的压力,要应付任务完成工分,新闻素材从会议、总结等材料中得来自然要比自己深入基层采访来得轻松。驻站记者一旦在深入采访方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满足于开开会、拿点材料、赶赶场子,或者只从当地的报纸上寻找二手的消息,身在基层照样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对于不断变化了的城市照样把握不准。

第三,驻站记者应当更自觉地学习自己的报纸,主动地、不间断地跟编辑部“对表”。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报纸网络版的改进,为了先睹为快,及时看到自己的报纸,目前不少驻站记者已经习惯了“网上读新闻”。“网上读新闻”确实弥补了外地驻站记者不能和本部同步看报纸的不足,但是,这个习惯也对驻站记者大局观的锤炼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新闻要尽量增加有效的信息含量,但毕竟信息代替不了新闻。报纸的版面语言和版面美感,凝结着编辑发现新闻、做好新闻、做好标题的劳动,体现着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完美,是一张报纸生命力的一部分,版面语言也包含了报纸对新闻的评价。“网上读新闻”,不经意间流失了日复一日读报中的文化营养,其实是可惜的。驻站记者本已经远离了报社本部浓厚的工作氛围,对于自己报纸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是跟上集体节拍的学习过程,不同于一般的读者,更不能满足于仅从信息角度来获悉“今天我们报纸登了什么”。

记者的大局观,虽然体现于平常的一言一行,但最重要的,仍然是通过自己的稿子来转化成“生产力”。对于驻站记者来讲,记者的大局观是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反复锤炼的,也可以说,写作是锤炼大局观的方法。驻站记者长期在驻地工作,由于视野的局限,在写稿、发稿上存在明显的劣势。为走出困境,就要把发稿的着眼点放在源于驻地又高于驻地上,这就要放眼全省看驻地,在大局观的指导下“跳出驻地”写稿。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有着全局观念的记者,站的角度高,写出的报道内容和形式丰富,才会更容易见报,受到读者欢迎。

上一篇: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措施 下一篇: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