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医学――乙肝

时间:2022-07-02 12:20:34

大话医学――乙肝

肝炎病毒一门有七兄弟,不过混得好的只有一位――乙肝。以至于现在一提到肝炎大家都只会想到乙肝。

不过甲肝、丙肝、丁肝这些兄弟姐妹倒也不能不服气,因为这位二弟也确实大有本事,全球大约有3.5亿的慢性乙肝感染者。3.5亿中我国约有1.7亿,也就是大概占了一半。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病毒比较相似。艾滋病毒一般是走三条路线:血液、、母婴传播。乙肝也一样,只是还加了条“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血液、母婴、密切接触以及,这四个传播途径围绕着一个中心:伤口。说的再清楚些,就是你身体上有伤口,才可能被乙肝病毒所传染。

血液传播

其实主要就是医疗的那些事儿,比如输血、扎针、打吊瓶、拔牙、做针灸等等,总之是见血的都算。现在去医院做这些都是用一次性用具了,如你因为发烧去输液,从针头到药瓶都是用过即弃。

其实共用针头什么的也不见得会传染乙肝,如我们医院的针灸科,在改用一次性针灸针之前,因为消毒合格,并没有发生过因针灸而传染肝炎的案例。但是全国那么大,是否所有医院都做到严格消毒确实值得怀疑。因为乙肝病毒可是个硬角色,零下20度能够撑个15年,100℃的沸水里咬咬牙足以坚持好几分钟。所以在共用针头而且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一大群人只要有一个身上带了病毒,基本上就会星星之火到处燎原。

乙肝医源性感染这一块,随着一次性用具的普遍使用以及献血输血的严格规范,血液传播乙肝的机会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是发生在婴儿发育成熟,从母亲产道里生产之时:小家伙在里面匍匐前行,一路上少不了磕磕碰碰,带点小伤小口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患有乙肝的妈妈们,如果怀孕了又不想忍痛割爱,那在生产时最好多为孩子考虑考虑,开刀剖腹让医生把孩子给抱出来是最好的选择。

传播

说了母婴传播,传播就是一样的道理。用力不当或过度,双方都落点小伤毫不奇怪。所以要预防乙肝传播,就得像预防艾滋病一样得使用安全套。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这里的密切指的是,如一家人住在一起,或者大学生同居一屋的非情况。比如几个男生住在一块,牙刷、剃须刀都集中扔在架上,甲同学有乙肝,那么他用过的牙刷、刮胡刀的刀片上都极有可能带有病毒。此时,如果他人使用甲的刮胡刀,在操作的时候又不小心在脸上刮了个口子,那他就极有可能感染了。

“穿两件衣服”的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一小段DNA程序代码。DNA这东西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了,人体每个细胞里都有一条,各个细胞每天该干些什么,DNA里早就写好了程序,大家各自按章执行就是。

前面我们提过乙肝病毒是个硬角色,不怕冷来不怕热,这全赖于他穿的衣服。与一般病毒只穿一层衣服不同,乙肝病毒内外兼修,连穿两层:外衣是HBsAg,内衣则是HBcAg和HBeAg。要指出的是,HBcAg和HBeAg其实有所雷同,一般认为HBeAg不过是HBcAg的一部分片段而已。不过两者各有特点,所以在医学上还是要相互区分,我们把它理解为乙肝DNA穿两件衣服就行了。

一段病毒DNA,包上一层由HBcAg和HBeAg组成的壳,然后外面再罩上一层HBsAg,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乙肝病毒,学名上叫做Dane颗粒,不过我喜欢叫它为“蛋”颗粒。因为乙肝病毒确实像个真正的蛋,不过不是普通的鸡蛋鸭蛋,而是内有蛋壳且外套石灰皮的松花蛋。当然两者的体积相差太过悬殊,大概要一百万个乙肝Dane才等于一个真正的蛋。

乙肝病毒是如何“壮大”的

乙肝病毒可以不断进行复制而使革命队伍持续壮大,即使只有一个病毒成功到达肝脏,过不了多久这颗星星之火就可以凭借大量的复制而烧遍整个田野。具体过程是这样的:这位病毒穿越千山万水来到某个肝细胞门前,也就是细胞膜外,准备敲门进屋,由于跑了那么远的路肯定是风尘仆仆,所以这位病毒很有礼貌地先脱去了HBsAg外套,只穿着干干净净的内衣穿过细胞膜迈入主人家里,关上门后由于没人看见,于是他就连内衣都一并脱去,露出了裸的DNA。DNA上已经写好了程序,于是他按照既定方针计划复制出一条新的DNA,然后在外面包上两层膜,就这样一个新的乙肝病毒诞生了。对于病毒来说,这工作着实简单,所以用不了多久他就成功复制了一大堆同伴。

肝细胞能有多大?就那么一亩三分地,人一多就嫌拥挤了。不过复制出来的后来者觉悟很高,他们深知外面广阔天地任我驰骋,于是主动启程离家出走,跨出细胞膜外再进入其他肝细胞内,等站稳了脚跟,又在每个细胞内复制出一堆全新的病毒,如此反复,病毒的团队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了。

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混战

当乙肝病毒在肝脏四处敲门入室扩大队伍时,就不能不引起免疫系统的注意了。注意是注意上了,可怎么处理呢?这还真是个颇为棘手的难题。

在肝细胞膜外四处游荡的乙肝病毒并不难办,见一个捉一个那比老鹰抓小鸡还容易。但麻烦的是,还有许多病毒DNA藏匿在无数个肝细胞内――定位他们倒不困难,乙肝的外衣就脱在细胞家门口,一眼就可以发现,但再往下该怎么做呢?

问题摆在那儿,始终得有个对策才行――在不同的人体社会中,免疫系统采取的处理措施各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斩草除根

如快刀斩乱麻,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这样处理最快捷,也最为省心,而且事情办完后人体还会附带产生乙肝抗体,当然坏处也很明显: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得白白搭上许多肝细胞的性命。

说的很轻描淡写对吧,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部分肝细胞被杀死,在医学上要称为急性肝炎,如果抽血检查将会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但病人却完全可以若无其事,从起病到自行痊愈完全蒙在鼓里,毫不自知,临床上也确实屡见不鲜。

一般来说采取这种措施的免疫部门都会拿捏好分寸,既能剿灭乙肝病毒又不会对肝脏集团的生产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牺牲部分肝细胞的利益以换取肝脏内部的稳定。但事情办多了,不免会偶尔出现以下的特殊情况:比如包庇乙肝DNA的细胞数量太甚,或者免疫系统在执行任务时杀红了眼,结果造成牺牲的肝细胞数量过甚。此时可就麻烦了,1%的细胞死亡那是无伤大雅,但如果50%的肝细胞一朝灰飞烟灭,那整个肝脏集团起码得处于半停工状态。肝脏一停工,全身都要遭殃,医学上此时叫做重症肝炎。碰上这种局面可不是休息两天就可以搞定的,此时必须入院治疗。

第二种: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在相当一部分人体社会中,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可和平共处、互不侵犯。所以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但凡是在正规医院看病,倘若肝功能检查并没有异常,一般医生都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回去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就算完事――千万别以为这位医生是态度不认真,诊病不负责。

第三种:拉锯战

前面讲的两种情况可谓两个极端,第一种是免疫细胞倾尽全力,将病毒一扫而光;第二种则是毫不作为,得过且过,可谓一正一负。但应该说后果都挺理想,怕就怕中庸之道,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情况:免疫系统有心杀贼,却又无力一次干净利落完成任务,于是只好和病毒形成拉锯状态,世界大战没有,小规模地区性冲突不断,这就形成了真正令人头痛的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细胞剿灭乙肝病毒如同兵戈之乱,不管何方成败,善良的肝细胞都会一堆又一堆地接连死去。在长期的慢性肝炎过程中,一片片原先居住着大量肝细胞的地盘会变成毫无生机的纤维化区域――肝硬化,就是由此而来。

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的争斗不过是以上三种情况,在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中,属于前两种的占了绝大多数,但由于总人群基数实在过大,所以属于第三种,即慢性肝炎患者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值得注意的是,快刀斩乱麻与和平共处均可能与慢性乙肝产生联系。如急性肝炎,绝大数人得了都可以彻底根治而无后患,但也有大概10%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转入慢性肝炎打起了持久战;又如和平共处的第二种情况,免疫细胞说不准何时也会撕破脸皮对病毒不宣而战,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说“定期复查”的缘故了。至于该多久复查一次,最少半年查一次并不为多。

乙肝的治疗

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不必多谈,一个预后良好前途光明,一个得住进ICU里专业监护。值得说的是后两种情况,即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这两类人是全国各地乙肝诊所的目标人群,亦是他们广告轰炸的重点对象。

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看来,我很能理解这两类人群为何会把血汗钱投向小诊所。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慢性肝炎者往往需要这样一个服务: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但在国营大医院,他们得到的答复却是冷冰冰的“不可能,做不到”,于是病人拿着报纸小广告开始上门探访神医。

但“清除病毒,永不复发”的诱人承诺真能兑现吗?

我只能说不能,不可能,绝不可能。

如上所言,病毒DNA是呆在肝细胞里的,人体自己的免疫细胞都囿于公民私宅不得闯入这个规定而无法进入,药物作为一个外来者又能怎能轻易破例?还有,对于那些乙肝DNA已经和肝细胞DNA水融整合一体的,那些祖传秘方就算真进了细胞膜,又怎么能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只杀灭乙肝DNA,而根本不伤及肝细胞DNA?

如此高科技的工作,如果说一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秘方就能搞定,其荒谬程度就像某人说采用明朝的万户自制火箭技术就能登上月球一样可笑。万户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在一张太师椅下绑了47支火箭,自己手拿两个风筝坐上去,然后点火升空。

难度如此之大,所以学术界才会认为,如果日后真有人研制出彻底消灭乙肝病毒的方法,那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绝对非他莫属。所以起码在现在乃至未来的若干年里,“彻底消除乙肝病毒”这项服务都是完全不可能提供的。

那现在医疗界在乙肝治疗上能够干些什么呢?主要是两方面工作:1、伪劣抗病毒治疗;2、保护肝细胞。

临床上目前是有一些抗病毒药物,但要注意这里的“抗” 并非“抗菌素”的抗。因为其作用只是对病毒的复制起到抑制作用,病毒不复制或者复制的少了,就不会激惹人体免疫系统采取行动,肝细胞的小命因此得以保全,所以我称之为伪劣抗病毒治疗。

就是这种“伪”抗病毒药,要请他大驾光临出手相助,非得有严格的指征才行。什么指征呢?简单说来就是出现了明显肝细胞损害才能使用。如果检查发现肝功能等指标没有异常,那任何一个正规的医生都不会给你开处方的。

肝细胞既然有损害,除了抗病毒药外,肝细胞保护药物自然要同时使用。所以医疗界提供的乙肝治疗服务还不是你个人想要就随时能够提供的,患者非得等到有肝细胞损害的时候方有资格享用。

为什么要这么迟才进行治疗?人家老百姓还过得好好的,你一个外国人进去干嘛?但等到两派激烈争斗造成大量难民流离失所时,外界力量前来干预,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就大有必要了。

讲完了上面这段,我们再来审视一下乙肝广告瞄准的两类人群,就会发现其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没有求医的理由。在他体内,肝细胞根本毫发无伤,按照现在的医疗服务水平,医生又能做些什么呢?这类患者自己也不必心急如焚,他要做的只是定期复查肝功能,平时注意好休息,避免喝酒等损伤肝脏的不良习惯就够了,根本不必遍寻良医,自尝百草。

只有慢性肝炎患者才真正需要接受治疗,由于在他们的体内,免疫细胞和乙肝病毒陷入了持久战状态,所以治疗起来也不能指望速战速决,比如抗病毒药物,一吃吃上一年那是相当地正常。倘若某位神医号称几剂汤剂就能将病情彻底控制,永不复发,呵呵,大家要会心一笑:卖拐的又开分店了。

慢性乙肝应当如何治疗,这有明确的临床指南,在网上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搜索一下,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结果,不过各位看这方面信息不要指望自己因此而能开方抓药,学习的目的是擦亮自己的眼睛,以求遇到“大师”时能多个心眼,真要制定治疗方案,那还得寻求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医师才行。

在我准备结束这个篇章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号称“免费治乙肝”的帖子,这位朋友号称是位老中医,称拥有祖传秘方,已经彻底治愈了数千患者等等。这个帖子令我不得不再多花几笔说说中药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

说过“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这句话各人理解不同:在正规医生看来,中医药虽然有相当的作用,但却绝非万能,这座宝库要在科学的思维指导下进行发掘整理。比如在乙肝治疗上,中医药在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则绝对比不上现代医学中的抗病毒药物,至于彻底清除病毒而达到完全治愈,那就更加非其能力所及。

但对于一些江湖游医来说,“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却又另有他义,当他们晚上关门数钞票的时候,一定会点头称是:确实是个宝库!

上一篇:肝病康复及家庭护理 下一篇:安全套是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