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自信心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02 12:01:18

关于当代大学生自信心的调查研究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妨碍了自己身心的发展,大学生自卑心理成为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危害。文章分析当代大学生自信心情况,并探讨如何促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自信心;心理健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从90年代到如今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也会脆弱,他们也会低沉,他们也会自卑。其中自卑是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突出因素之一。大学生所犯刑事案件也时有发生,偷盗,斗殴,伤人甚至谋杀等各种令人战栗的罪行频繁与大学生联系在一起。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偏差?是性格脆弱?是学校教育失当?还是生活真有那么多不可承受之重?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有1/3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青年人患心理障碍者居多。由此导致的自杀率逐年上升,居年轻人死亡原因的前三位,而在20-30岁之间居第一位。在自杀的年轻人中,大学生比率高于一般人,重点大学高于普通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我国有关报告提供的资料也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高达3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这些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几个方面,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如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泽用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案等。上海海事大学杨元元毛巾自杀事件等在教育界和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事实证明,心理亚健康已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给社会敲响警钟。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会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工作和学习成绩必定下降而落后于别人,这种落后的局面为自卑感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且在此脆弱的心理条件下,产生自卑心理后也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自卑的原因调查和分析

大学校园,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的地方,但也是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地方,虽然有外表美丽的校舍,有高大的图书馆和丰富的书籍资源,有众多的志同道合的同龄伙伴。但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家庭背景的悬殊,长相的美丑,性格的优劣,在各方面的比较下,很多条件相对不好的同学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自卑。调查显示,75%以上的同学存在自卑心理,其中10%的同学自卑程度非常严重。自卑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家庭背景的贫困产生卑微感

高校是一个求知的地方,是一个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地方。高考制度为所有人告便人生轨迹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大学为每个人塑造自己提供了平台,富人的孩子可以上,穷人的孩子也可以来。但是很多出身贫寒的大学生人却误解了大学的实质,浪费了良好的机会。不注重自己内涵的修养和能力的操练,而把心思放在华而不实的物质攀比上。最后导致轻则虚荣浮躁重则伤人伤己的悲剧!

2.社交受挫之后自卑油然而生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交朋友的手段可能很多,但是,能成为朋友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性格上的互补或相互欣赏,一种是因为各种利益组成不同的小交际圈。这种关系捎带功利性的复杂,但也有个体间志同道合的愉悦感和和谐。但是有些同学的性格孤僻,冷漠,不爱言谈,不善交际。没有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总是等待别人向自己提供机会之门。可是社交是一个气场间相互吸引,行为上相互付出,语言上相互交流的过程。孤僻冷酷的性格必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青睐。直接后果就是必须忍受没有真心朋友和利益小圈子的孤独。这种孤独感很容易产生无助和自卑。

3.环境变动产生心理落差

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轨迹是千差万别。地域的距离,家庭背景的差别,儿时经历的差异,个人思想观念的不同都可能在大学这个大环境的融合过程中对一个人的自信心产生强烈冲击。当自己的行为无法得到周围同学的理解,当自己的举止遭到别人的嘲笑,当自己的想法迎来别人的反驳时。很多同学都在内心由点及面的否定自己。环境的突变让他们否定了原来的自我认知,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让他差生了不真实不客观的自我评价。他认为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逐渐有了自卑,自闭等心理亚健康问题。

4.压力如泰山压顶自感卑微

调查发现,在大学对很多同学都有一种肩负重任,前途渺茫的感受。这些感受的最根本来源还是压力。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压力中,排在前三的是担心学业不理想,苦愁工作没着落,害怕感情不乐观。从现在社会的现状和经济环境来看,他们的这些忧虑不是空穴来风。

在大学,学业的优劣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重要指标。评奖学金要成绩优秀,评优秀干部要成绩中上,评先进工作者首先要成绩名列前茅。很多奖励项目的评定都是在成绩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单一而苛刻的限制必定抹杀了一部分成绩中下的同学对自己爱好和擅长领域的探索以及在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干预措施

1.学校正确教育

积极疏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教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认识自己的价值,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色。老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理想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也给予人们精神的巨大力量源泉。

2.大学生要自我教育

大学生应调加强文化修养,不断丰富文化知识,准确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树立高尚的德行,积极的进行自我暗示,在不断体会到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3.人文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人文教育,改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系统,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创造良好条件。

五、结束语

在惨痛的教训和现实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大学生自卑心理带来的严重危害。高校应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有效引导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创造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长春医学,2010,(01).

[2]何志农.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滁州学院学报,2008,(04).

[3]钟国防.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其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02).

[4]魏明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

上一篇:浅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提高幸福感的指导... 下一篇:论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