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上千年 一醒惊天下

时间:2022-07-02 11:12:46

邛窑是蜀文化的骄傲,是中国后世五彩缤纷的彩绘瓷的拓荒者和先驱者。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承蒙各地藏友专家赐教。

在宋代以前,青瓷的制作和烧造一直处于我国瓷器发展的主导地位。四川邛崃县境内的邛窑,包括十方堂、尖子山、固驿山、瓦窑山等主要窑址,在南朝时就创烧出了青瓷产品,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时期,直到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H0余年。虽然从总体上考察,邛窑还是属于一个庞大的民窑青瓷体系,主要生产各类生活性实用青瓷器,但其中不乏烧造出了许多造型别致和釉色各异的值得文物和收藏界研究和珍视的精品。

隋代邛窑青釉凤冠双耳瓶 高24厘米。此瓶造型端庄沉稳,古朴典雅,上端塑一盘口,溜肩微斜下,外形线条流畅优美,肩部对称置凤冠双耳,是取凤鸟头冠羽毛之形状。传说中的凤鸟是人们对鸟图腾崇拜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有吉祥、光明之意。口沿内壁及器身外表、器底沿边施青釉,在釉下先施有一层白色化装土,这也是邛窑瓷器的一个特征。因为邛窑产品的胎料是就地取材于当地的红色粘土或灰色粘土,为了更好地体现器表所施之釉原本之色,所以先施上一层化装土,然后再施上釉。此瓶釉色青黄莹润,釉面自然开片,微有剥蚀。器底露胎处呈深砖红色,胎壁较薄,但胎质十分坚实。此瓶从整体上观赏,显得十分典雅秀美。

唐代邛窑月白色乳浊釉四系罐 高23厘米,造型朴实大方,属唐代早期典型式样。此罐内外施乳油釉,釉呈月白色,釉层凝厚滋润,丰腴华美,光泽如玉,釉面自然开片。器底露胎处呈灰白色,胎质坚实。细细观之,此罐类似于宋代月白釉钧瓷,或许邛窑唐代乳浊釉瓷器的成功烧造为后来宋代钧瓷烧造提供了相关技术信息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唐代邛窑乳浊釉瓷器中还有深绿、青黄等多种乳浊釉颜色,这是邛窑瓷器在釉色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

唐代邛窑绿釉梨形壶 高19.5厘米,底足直径7.8厘米。壶体造型别致,外型轮廓线条流畅优美。釉面呈湖绿色,莹润光亮。目前国内可考资料表明,绿釉瓷器在隋代邛窑烧造成功,应属首创,因此邛窑绿釉又被称为“邛绿釉”,这为以后国内各瓷器窑口烧造绿釉瓷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资料。今天我们欣赏这把邛窑绿釉壶,更能领略到1000多年前能工巧匠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所蕴涵的意境。

唐代邛窑黄釉砚滴 高6.6厘米,底径3厘米。壶体塑造为梨形,手捏塑一曲线把柄,置一高翘长流,整体造型线条优美,小中见大,神气十足。器表施黄釉,滋润光亮,自然开片。底足露胎处呈砖红色,是邛窑文房用品的典型器。

唐代邛窑瓜棱铜红釉彩水丞 高7.6厘米,腹径9.6厘米,底径5.5厘米。造型饱满圆润,器体匀布六道凹下线条,使器表形成瓜棱状。器表施青黄釉,沿腹周点有三块铜红釉彩斑,釉层虽有剥蚀,但铜红釉彩仍很明显。此器应是唐代邛窑文房用品上乘之作。据有关资料研究显示,邛窑早在隋代就烧造出了铜红釉彩瓷器,到唐代时,邛窑烧造铜红釉彩瓷器的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这件水丞上的铜红釉彩也提供了邛窑在唐代制作高温铜红釉彩瓷器的实物资料。

邛窑是四川遗址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器物流散最广的古瓷窑,被中国古陶瓷专家称作是高温釉下三彩和彩绘瓷的故乡。邛窑先进的工艺对北方唐三彩、湖南长沙窑、安徽寿州窑,乃至宋代各大名窑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沉睡了千年之后,邛窑和邛瓷终于“一醒惊天下”!

上一篇:明清紫砂书画雕刻浅谈 下一篇:丹青妙笔绘逸品